吳健衛,徐方林,馮立婭,熊小明,胡燕霞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西 九江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易反復發作,進行性發展,其病程可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在疾病的過程中,出現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惡化、并需改變基礎COPD常規用藥者,在短期內出現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膿性,可伴發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表現[1]。AECOPD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住院AECOPD患者的病死率高達11%,約半數患者出院后6個月將至少再入院1次,因此預防AECOPD的發作和提高AECOPD的治療效果對于改善AECOPD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AECOPD主要治療藥物包括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支氣管舒張劑(包括長效抗膽堿能藥物噻托溴銨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被推薦用作控制COPD癥狀的一線治療[2]。經查閱近年國內外文獻,噻托溴銨與其他類型支氣管擴張藥和吸入型激素聯合應用治療AECOPD的相關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聯合使用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對AECOPD患者的治療作用。
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確診為AECOPD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2.0±4.5)歲,平均病程(16.0±5.2)年。診斷標準參照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1]。除外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支氣管哮喘、合并其他嚴重的身心疾病、近1個月內全身使用過糖皮質激素、使用本試驗藥物有禁忌證的患者。采取單盲隨機法將患者分為A、B、C組,每組20例,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比、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給予噻托溴銨干粉膠囊(正大天晴公司生產,規格:18μg·粒-1,批號:090703)18μg,1次·d-1;B組給予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規格: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 50μg/250μg,批號:R422846,R402131,R451472,R446447)1吸,2次·d-1,每天早晚吸入;C組同時給予噻托溴銨和舒利迭,使用方法同上。所有病例均給予吸氧、祛痰、抗生素等常規綜合治療。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1)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有效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減輕,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基本消失,血象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無效為臨床癥狀體癥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血象無變化或升高。2)肺功能指標。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分別測量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預計值)、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3)動脈血氣分析指標。4)安全性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均于研究開始前及結束時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詳細記錄研究期間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有效15例,無效5例,有效率75.5%;B組有效16例,無效4例,有效率80.0%;C組有效19例,無效1例,有效率95.0%。A、B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組分別與C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組治療前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3組的肺功能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C組與 A、B組比較,各觀察指標均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3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n 時間 FEV1V/L FEV1/FVC/% FEV1/預計值/%A組 20 治療前1.28±0.42 53.12±4.42 48.56±4.20治療2周后 1.65±0.14*Δ 59.50±2.56*Δ 54.40±5.10*Δ B組 20 治療前 1.35±0.38 53.10±4.38 49.21±3.46治療2周后 1.70±0.13*Δ 59.84±3.16*Δ 55.32±4.62*Δ C組 20 治療前 1.32±0.41 53.11±4.26 49.16±3.54治療2周后 1.95±0.45* 68.45±3.68* 65.38±4.52**P<0.05與治療前比較;ΔP<0.05與C組治療2周后比較。
3組治療前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3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A、B組與C組比較,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均顯著提高(P<0.05)。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p/kPa

表2 3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p/kPa
組別 n 時間 PaCO2 PaO2 A組 20 治療前8.94±0.55 8.51±0.68治療2周后 6.10±0.57*Δ 9.97±0.84*Δ B組 20 治療前 8.85±0.71 8.25±0.60治療2周后 5.88±0.55*Δ 10.11±0.69*Δ C組 20 治療前 8.85±0.68 8.51±0.68治療2周后 5.66±0.58* 10.77±0.86**P<0.05與治療前比較;ΔP<0.05與C組治療2周后比較。
C組不良反應主要為輕微的口干,發生2例;A組口干2例;B組口干及聲嘶1例。各組均無因不良反應而提前終止研究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通常是漸進性的,肺功能下降是COPD的主要標志,COP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普遍認為COPD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1]。盡管目前治療COPD的藥物并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持續惡化,但已存在許多藥物來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甚至延緩肺功能下降速率。
噻托溴銨是異丙托溴銨的衍生物,是一種新型的抗膽堿能藥物。噻托溴銨和異丙托溴銨對M1、M2及M3受體的親和力是相似的,但是噻托溴銨與M1、M3受體的解離速度要比異丙托溴銨慢100多倍[3]。同時,噻托溴銨能更加迅速地與 M2受體分離,減少了乙酰膽堿的釋放,減輕M2受體興奮對支氣管擴張的負面效應[4]。噻托溴銨可抑制上皮細胞釋放羥基花生四烯酸、抑制肺泡巨噬細胞釋放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活性物質,故具有抗炎作用。另外,與其他抗膽堿能藥物一樣,噻托溴銨還能夠減少氣道分泌物。已有研究結果證實,噻托溴銨通過選擇性阻斷氣道平滑肌上M3受體而發揮長效擴張支氣有強大、持久的支氣管擴張和保護作用[5-6]。它使氣道24h保持開放,避免了氣道反復的塌陷和開放以及氣道組織間的摩擦,可阻止氣道炎癥的發生及改善夜間支氣管收縮癥狀。通過減少黏液分泌,使痰量減少,咳嗽、咳痰癥狀隨之改善。本研究的結果亦表明,單獨使用噻托溴銨治療后肺功能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
舒利迭是吸入型長效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和 吸入型糖皮質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混合干粉吸入劑。最近國內外研究[7-8]顯示AECOPD患者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能發揮互補的藥理作用,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改善肺功能。沙美特羅通過選擇性激動氣道平滑肌上的β2腎上腺素受體發揮擴張支氣管作用。AECOPD主要是氣道炎癥反應明顯導致臨床癥狀加重,減輕氣道的炎癥反應是緩解AECOPD臨床癥狀的關鍵。長效β2受體激動劑也可通過抑制氣道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炎性介質的釋放,以及中性粒細胞的激活發揮抗炎作用[9]。丙酸氟替卡松可作用于炎性反應的多個環節,抑制多種炎性細胞的活化和炎性因子的生成,減輕氣道炎性反應。沙美特羅能夠加速糖皮質激素受體向細胞核的移位,促進其敏感基因的轉錄,從而增強其抗炎活性,這樣有助于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本研究觀察到舒利迭治療2周后肺功能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1),提示聯合使用β2受體激動劑與糖皮質激素可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最近國內外研究[10-11]比較舒利迭聯合噻托溴銨、舒利迭單用和噻托溴銨單用在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指標上的改善情況,結果顯示聯合組的氣道順應性、FEV1均優于其他2組。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噻托溴銨及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顯著改善,PaCO2較治療前下降,PaO2較治療前升高,肺功能指標亦得到改善,FEV1、FEV1/FVC及FEV1/預計值顯著提高,且聯合治療組治療后較單獨治療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改善顯著,且無明顯相關藥物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AECOPD患者聯合使用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不僅可通過應用抗膽堿能藥物和β2受體激動劑以不同機制擴張支氣管來增加療效,而且還兼顧了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的協同作用。因此,聯合用藥治療AECOPD是一條良好途徑。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張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義及治療[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9,15(5):226-229.
[3] Bames P J.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iotropium[J].Chest,2000,117:63-66.
[4] Casaburi R,Mahler D A,Jones P W,et al.Long time evaluation of once-daily inhaled tiotropium in 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Respir,2002,19(2):217-224.
[5] Tashkin D P,Celli B,Sonn S,et al.A 4-year trial of tiotropiura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8,359(5):1543-1554.
[6] 宋瑩,王偉,苗妹.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合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9,32(34):65-67.
[7] The TORCH Study Group.The TORCH(Towardsa Revolution in COPD Health)survival study protocol[J].Eur Respir,2004,24:206-210.
[8] 周蘭英,孫圣華,唐文祥,等.沙美特羅/氟替卡松聯合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4):7-8.
[9] Johnson M,Rennard S.Alternative inechanisms for long-acting beta(2)-adrenergic agonistas in COPD[J].Chest,2001,120:258-270.
[10] Singh D,Blooks J,Hagan G,et al.Superiority of“triple”therapy with salmeterol/fluticasone propionat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versus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modlerate to severe COPD[J].Thorax,2008,63(7):592-598.
[11] 梁建中,尹輝明,周康,等.聯合吸入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治療重度患者緩解期療效的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6):105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