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清,張 杰,蔣劍平
1.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婦科,廣東 佛山 528100;2.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100;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醫務科,廣東 佛山 528100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腫瘤之一,常危及患者生命。隨著發病原因的初明確及癌前篩查技術的提高,得益于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盡管初步認識到宮頸癌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后引起的疾病,確切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1]。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信號通路不僅在人體胚胎發育調控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們在人體疾病的發生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信號通路與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可能有一定關系[2]。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信號通路分子(SHH)、乳頭狀甲狀腺癌基因(PTC1)、鋅指轉錄因子(GLI1)在 CIN1、CIN2、CIN3 中的表達,探討SHH、PTC1、GLI1在宮頸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我院婦產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90例患有子宮疾病的患者,所有標本均是經手術切除并經病理檢查證實 CIN1(CIN1 組)、CIN2(CIN2 組)、CIN3(CIN3 組)的病理標本。患者年齡最小26歲,最大52歲,平均(39.5±6.5)歲。排除月經無規律,合并內科癥,術前6個月接受激素治療等患者。同時選擇正常宮頸上皮(正常宮頸上皮組)及宮頸癌病理標本(宮頸癌組)各30例作為對照。各組年齡、婚育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標本經常規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連續組織切片成4 mm厚。石蠟切片常規脫蠟至水化,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3 min×3次;3%H2O2封閉內源性過氧化物酶 10 min,PBS沖洗 3 min×3次;滴加即用型鼠抗人 PTC1、GLI1、SHH/Bax單克隆抗體,室溫下孵育2 h;PBS沖洗3 min×3次,滴加即用型生物素標記的羊抗鼠IgG,室溫下孵育20 min;PBS沖洗3 min×3次,滴加即用型鏈霉素生物素蛋白30 min;PBS沖洗3 min×3次,切片滴加新配置的DAB顯色液,顯微鏡下控制顯色,蘇木精復染核8 min,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采用雙盲法進行結果判定,在高倍鏡下觀察,根據著色強度和面積進行綜合評分:①著色強度:無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②著色面積:<5%為 0分,5%~25%為 1分,26%~50%為 2分,51%~75% 為3分,>75%為 4分。以上兩項結果相加,1~2分為陰性,3~5分為陽性,6~7分為強陽性。③每次實驗重復3次。
實驗數據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SHH主要表達于腺體細胞的胞漿內,在各組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正常宮頸上皮組為13.3%,CIN1組為40.0%,CIN2組為63.3%,CIN3組為83.3%及宮頸癌組為93.3%,且強陽性率隨陽性率增高而明顯增高。CIN1、CIN2、CIN13組及宮頸癌組的陽性率與正常宮頸上皮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IN3組的陽性和強陽性表達與宮頸癌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組信號通路分子表達情況比較[n(%)]
PTC1、GLI1在胞質及胞膜上陽性染色多呈彌漫狀分布。
PTC1在各組的陽性表達率,正常宮頸上皮組為23.3%,CIN1組為40.0%,CIN2組為43.3%,CIN3組為63.3%及宮頸癌組為73.3%。CIN1、CIN2、CIN13組及宮頸癌組與正常宮頸上皮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IN3組與宮頸癌組比較,陽性和強陽性表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5組乳頭狀甲狀腺癌基因表達情況比較[n(%)]
GLI1在各組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正常宮頸上皮組10.0%、CIN1組 16.7%、CIN2組 26.7%、CIN3組 50.0%及宮頸癌組56.7%。CIN1、CIN2、CIN13組及宮頸癌組與正常宮頸上皮組比較,陽性表達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IN3組與宮頸癌組比較,陽性和強陽性表達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5組鋅指轉錄因子表達情況比較[n(%)]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的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相關,如HPV感染、遺傳不定性、多種腫瘤抑制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端粒酶活化等。有研究表明Sonic Hedgehog(SHH)信號通路在宮頸癌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3-4]。
在SHH信號通路中,SHH基因定位于7號染色體長臂遠端,它編碼生成SHH前體蛋白,經過自我水解、加工產生一個固定或者靠近細胞表面的氨基末端分泌肽和一個糖基化的羧基末端肽段。在發育成熟的宮頸組織中,SHH蛋白是由宮頸壁細胞產生和分泌的,Benesch等[5]認為它在維持宮頸組織的內環境穩定和正常胃上皮組織的分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SHH基因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如在基底細胞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膀胱癌都有高表達[6],這表明SHH在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中確有其重要作用。PTC1是新發現的一種SHH跨膜蛋白質受體,其胞外區與PTC2具有高度同源性,其功能尚不清。Dutton等[7]認為,Hedgehog(Hh)信號通路可能通過上調PTC1的表達促進胃癌的侵襲轉移。聯合檢測胃癌組織中Shh、Ptc1蛋白水平,可作為胃癌預后的客觀參考指標。SHH信號通路中的核轉錄因子GLI有 3種, 分別命名為 GLI1、GLI2、GLI3,3種 GLI蛋白之間氨基序列十分相似,都含有5個高度保守的串聯鋅指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組氨酸一半胱氨酸連接序列。但3種GLI蛋白卻發揮不同的核轉錄激活或抑制功能,GLI1僅有激活功能,而GLI2、GLI3同時具有轉錄激活與抑制活性。由于GLI1蛋白在細胞中的具體定位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在HCC中GLI1是否調控C-myc功能及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8]。德國科學家Ten等分析了229個樣本,指出GLI1蛋白升高的患者傾向于患有惡性程度更高的腫瘤和更多的轉移的淋巴結,死亡率也隨之升高[9]。
本研究結果顯示,SHH、PTC1、GLI1在正常宮頸上皮細胞中多為陰性或少量弱陽性表達。而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變中的陽性率較在正常宮頸上皮細胞的陽性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SHH、PTC1、GLI1在宮頸CIN3中的表達與在宮頸癌中的表達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SHH信號通路在宮頸癌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SHH、PTC1、GLI1介導著多種死亡受體誘導的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與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過程密切相關,或可成為宮頸癌前病變的輔助診斷指標和治療靶點。
[1]郎景和.子宮內膜內異癥研究的新里程[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40(1):3-4.
[2]劉云建,楊靜,劉皎.特異性阻斷Shh信號通路對肝細胞癌細胞系Hep-3B增殖和凋亡的影響[J].中國癌癥雜志,2008,25(11):55-56.
[3]顏朗,孔憲炳.Smo、GLI1在大鼠肝癌中的表達及維生素D3對Smo、GLI1的抑制[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1):88-90.
[4]李鳳賀,辛世杰,楊棟,等.SHH信號通路在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誘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2(4):85-87.
[5]Benesch M,Platzbecker U,Ward J,et al.Expression of FLIPlong and FLIPshort in bone m W mononuclear and CD34+cell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e syndrome:correlation with apoptosis[J].Leukemia,2003,17(12):2460-2466.
[6]Wajant H.Targeting the FLICE inhibitory protein(FLIP)in cancer therapy[J].Mol Interv,2003,3(3):124-127.
[7]Dutton A,Young Ls,Murray PG.The role of celhlar FLICE inhibitory protein(c-FUP)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06,10(1):27-35.
[8]American Cancer Society.Detailed ide:Endometrial cancer:What are the risk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J].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05,67(24):3537-3549.
[9]Boehm A,Sen M,Seethala R,et al.Combined targeting of EGFR,STAT3,and Bcl-XI enhances antitumor effects in squamous cell car 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Mol Pharmacol,2008,69(25):3806-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