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玲,黃秋葵,鄧潔娜,談均乾,劉 瑋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廣東 云浮 527300
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程序,對現有和潛在醫療風險識別評價和處理以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兒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1]。手術室風險是指存在于整個手術過程中的可能會導致損失和傷殘事件的不確定性和一切可能發生的不安全事件[2]。手術室是醫院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診斷及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室每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甚至是事故的隱患,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給患者帶來意外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求手術室醫護人員既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又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實行全面的科室管理及完善的工作制度,嚴防患者意外傷害的發生。
選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手術患者3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齡21~64歲,平均40.2歲;致傷原因:車禍16例,高處墜落14例。選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院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手術患者28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齡21~65歲,平均41.8歲;致傷原因:車禍14例,高處墜落12例,重物砸傷2例。所有患者均經X線檢查,攝全脊柱正、側位平片,胸腰椎CT、MRI,證實有胸腰椎骨折固定手術指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護理風險因素評估
1.2.1.1 患者的心理因素 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傷患者多數因為意外受傷,患者及家屬無心理準備,而且有可能引起終身遺留殘疾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甚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從而導致部分患者對治療和生活喪失信心,精神及身體的創傷,使患者極易產生恐懼、悲觀、憂郁等心理。
1.2.1.2 傷病引起的風險因素 由于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是多發傷,大部分患者存在疼痛,部分合并有肺臟的損傷引起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合并有截癱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傷后長時間臥床易發生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
1.2.1.3 手術引起的風險因素 患者實施脊柱內固定術,手術需要俯臥位,患者伴多發性肋骨骨折,如體位擺放不當,手術操作容易引起新的創傷和并發癥,會加重血、氣胸和骨折端刺傷心包和肺組織。手術患者需要俯臥于脊柱弓形手術架上,術中固定體位時間較長易引起皮膚壓傷,高頻電刀使用不當引起患者皮膚灼傷。俯臥位下的各種管道(氣管,中心靜脈穿刺通道,靜脈穿刺通道,尿管通道)容易折彎脫出或欠缺通暢,會引起通氣不足、補液不暢、膀胱脹滿等。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術前對患者病情不了解或手術期間對病情觀察不及時,護理不到位,健康指導及基礎護理措施未落實,都將導致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如胸腔內出血、心律失常、張力性氣胸等。
1.2.1.4 護理人員的風險 手術室護理人員對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有關知識不扎實,專科護理技術不過硬,經驗不足。對器械不熟悉造成的風險或器械不全造成的風險,術中使用C臂增加感染的風險。另外部分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主觀意識過強,質量意識淡漠。
1.2.2 護理風險管理的措施
1.2.2.1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評估,做好基礎護理 對這類手術患者術前全面進行評估,積極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手術健康知識,盡可能解除其思想顧慮,使其配合有關治療。根據術前訪視情況填寫手術前評估單,評估識別患者目前存在的或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進而提出有關的護理防范措施加以落實,手術開始前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道,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和引流管的通暢及引流液的性狀,保證各種設備儀器處于正常使用狀態。
1.2.2.2 加強護士風險防范意識及改變服務觀念 護士長經常對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定期組織有關護理風險管理的討論會,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同時由高年資專科護理人員進行有關理論、操作及溝通能力的培訓,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切實改變醫療服務觀念,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如巡回護士在擺放體位之前并用定好在弓形兩邊放上啫喱墊并用定好保護皮膚防受壓,使胸腹部呈半懸空狀態,防止下腔靜脈受壓回流不暢引起低血壓并保護呼吸運動不受限制;雙足部墊啫喱墊,使踝關節自然彎曲下垂,防止足背過伸引起足背神經損傷。男性患者注意防止陰莖陰囊受壓,用棉墊保護并防止以脊柱弓形架接觸以防發生灼傷的危險,女性患者防止乳腺受壓。擺放體位時避免因脊柱扭曲導致脊髓損傷,在擺放體位過程中保持患者頭部、頸部、肩腰、髖保護在同一水平線上。
1.2.2.3 建立有關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完善并落實管理制度 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其中手術室護長為組長,專科組長為副組長,巡回護士、司械護士為成員。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職責是發現日常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制訂常見護理風險應急處理程序。術前一天參加該手術的巡回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根據該患者的情況、風險因素、易發環節,制訂該手術患者的護理風險應急處理預案。操作體位的護士必須接受過體位擺放的訓練,擺放的體位選擇合適手術床配件及足夠的護壓軟墊。對糖尿病、老人、消瘦、水腫,手術時間較長等壓瘡高危患者,應采取抗壓軟墊保護受壓部位正確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營養狀況、手術時間及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情況等對受壓部位的皮膚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1.2.2.4 持續的護理服務質量改進 除了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定期開展專科知識培訓及業務學習以提升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素質外。每季度舉辦一次對前期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討論會議,找出護理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者薄弱環節并將存在的問題制訂具體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對執行情況予以追蹤反饋。
采用SPSS 11.0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比較顯示,觀察組手術患者護理風險發生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情況比較(例)
手術室的護理風險管理就是指在患者進入手術室里面的一個手術治療過程中如何把護理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評估、量度和提出防范策略。據有關研究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對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預測和鑒別能力,增強風險意識,規范護理工作流程,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起到了重要作用[3]。由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具有直接、連貫、動態等特點,在醫療護理中發生錯誤的概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建立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尤其緊迫,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做好相關風險防范,才能確保手術護理的安全。我院手術室通過實施風險管理后,完善了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增強了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強化了工作責任感,對工作中能積極主動解決出現的問題。據李錄華等[4]的研究顯示,通過加強對護理風險的管理,采取各種防范措施,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改變服務理念、提升護理服務內涵,融洽了護患關系,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信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孫淑華等[5]研究發現,將風險管理引入到患者圍術期的護理管理中,減少了風險事件的發生,取得了滿意效果。據沈愛蓮[6]報道將護理風險管理引入手術室,有效提升了對手術室患者的護理效果,降低了護理風險發生頻次,提高了護理質量。本文研究中通過實施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后,減少了醫護人員的疏忽造成患者出現傷害,減少術后并發癥,一定程度降低了醫療費用,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也減少了醫療糾紛的出現,彰顯了我院手術室“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呵護健康,奉獻社會”的人性化服務理念。
綜上所述,通過風險管理,不斷識別手術護理工作中現存和潛在的風險,查找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持續質量改進,同時強化了護士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在手術過程中應用風險管理程序,能減少手術風險因素的發生,確保手術安全,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1]趙雪紅,程麗君.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2):130.
[2]唐玉平,沈莉,王愛華,等.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6,6(9):57-58.
[3]穆納新,燕云,李麗紅,等.我國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20-21.
[4]李錄華,劉秀群.人性化服務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6,12(3):287.
[5]孫淑華,邵艷秋.胸外科圍手術期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1):2639-2640.
[6]沈愛蓮.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