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四川成都溫江供電局,四川 溫江 611130)
裝設接地線是變電站值班員的正常操作之一,在進行這項操作過程中,由于微機五防接地樁安裝位置的不合理,容易發生人身觸電及高空摔跌事故。同時,由于有的接地樁安裝在設備的構架上,需要使用登高工具才能進行操作,需要較長地的操作時間才能完成操作任務。為了消除這一危險因素,必須對變電站微機五防接地樁進行改造,通過落實反事故措施,最終確保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110kV場地內微機五防接地樁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安裝在設備構架上,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的接地端時,必須利用登高工具(如梯子等)才能完成。這樣操作的危險是,站在登高工具上使用電腦鑰匙開鎖時,必須雙手同時進行,身體失去了掌扶,容易發生高空摔跌事故。二是登高工具必須安放在設備的構架上,不能確保與待裝設接地線的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旦設備突然來電,容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
部分變電站的主接線方式均為單母線分段帶旁母的方式。由于受場地限制,一段母線上的設備分成兩組相對布置,中間用鋁排進行連接,而母線上的微機五防接地樁就安裝在用于連接兩組母線的鋁排構架上。這種安裝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接地樁離地面的距離較高,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的接地端時,必須站在梯子上進行,容易發生高空摔跌事故。二是梯子的梯頂必須安放在母排的構架上,與母排的安全距離不能滿足《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變電站和發電廠電氣部分)的要求。如果設備帶電或突然來電,操作人員容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
部分變電站10kV出線柜內的微機五防接地樁均安裝在柜內,與出線電纜頭或出線母排的距離比較小,一般不大于50厘米。由于接地樁全部安裝在柜內,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接地端時,首先要打開柜門,很容易接近或接觸出線電纜頭或出線母排,雖然這時出線電纜頭或出線母排處于不帶電狀態,但一旦線路上出現誤倒閘等情況,出線電纜頭或出線母排將重新帶電。如果操作人員所站的位置沒有在安全距離以內,容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
110kV場地內微機五防接地樁安裝在隔離開關或避雷器的構架上,改造的難度相對較小。可采取的措施是:將原構架上的接地樁取下,安裝在構架的接地扁鐵上,且距離地面的高度不超過1.2米(見圖1)。這樣經過改造后,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的接地端時,直接站在地面上就可以完成,避免了站在梯子等登高工具上操作可能發生的人身觸電及高空摔跌事故。

圖1 改造后的110kV接地樁(安裝在構架的接地扁鐵上)
對10kV母線上微機五防接地樁進行改造,難度相對要大一些,必須在母線全停電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需要利用母線全部停電的機會,將原來安裝在兩組母線連接母排構架上的接地樁取下,重新安裝在出線前柜門的適當位置,但不能妨礙前柜門的正常開啟和關閉(見圖2)。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的接地端時,也只需站在地面進行,一是避免了觸電事故,二是避免了高空摔跌事故。

圖2 改造后的10kV母線接地樁(安裝在前柜門上)
對10kV出線柜內的接地樁進行改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必須確保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的接地端時,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與出線電纜頭或出線母排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可采取的措施是把接地樁安裝在柜外(見圖3)。在接地樁安裝在柜外的情況下,操作人員在裝好接地線的接地端后才打開柜門進行驗電和裝設導體端的操作,因而能夠有效避免在裝設過程中發生人身觸電事故。

圖3 改造后的10kV出線接地樁(安裝在柜外)
通過對變電站微機五防接地樁的改造,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人員在裝設接地線接地端時發生人身觸電和高空摔跌事故。同時,由于110kV場地內的接地端由構架上安裝改為在接地扁鐵上安裝、10kV母線上的接地樁由在母排構架上安裝改為在前柜門上安裝,操作人員在操作時站在地面上就可以輕松完成,大大縮短了倒閘操作的時間,從而為檢修調試人員提供更多的有效工作時間,設備檢修調試質量也相應得到了保證。
[1]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變電部分).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