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秀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云浮 527300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一種主要以不可逆性氣道阻塞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為表現的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總稱。全球約有50%的COPD患者無明顯癥狀或未進行詳細排查。約有30%的COPD患者的肺部雖已發生病變,但仍可正常生活。部分COPD患者因肺功能持續惡化而出現咳喘憋癥狀,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迅速發展為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甚至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COPD的診斷需結合吸煙等生活史、臨床癥狀、體征及肺功能檢查等。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是COPD診斷的必備條件,血氣分析在COPD確診及療效判斷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120例COPD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結果,研究納洛酮在COPD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擇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齡22~79歲,平均66.5歲。診斷根據200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COPD”診斷標準[1]及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即治療前血氣分析 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
1.2.1 分組方法 將納入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治療組平均年齡為65.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7.5歲。兩組年齡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包括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治療、解痙平喘、止咳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酸堿平衡、臟器功能維持及營養支持治療等。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納洛酮0.8 mg加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經靜脈注射,然后加1.2 mg納洛酮加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以0.4~0.8 mg/h的速度靜脈滴注,療程5 d;對照組加用尼可剎米1.875~3.75 g加250~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經靜脈勻速滴注,療程7 d。在用藥觀察期間,嚴密監視觀察對象的意識清醒程度、呼吸、血壓及心率等變化情況,并對比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如非呼吸衰竭引起的煩躁,需停用納洛酮[2]。
顯效:呼吸困難緩解,發紺消失,心率及呼吸頻率下降,呼吸平穩,神經精神癥狀消除,血氣分析指標基本正常[PaO2≥80 kPa(60 mm Hg),PaCO2≤6.67 kPa(50 mm Hg)],血液動力學指標好轉;有效:呼吸困難緩解,發紺減輕,精神神經癥狀消除,血氣分析和血液動力學指標好轉(PaO2≥60mm Hg,PaCO2為 56~59 mm Hg);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及血氣分析指標無改善或惡化 (PaO2<60mmHg,PaCO2≥60mm Hg)。總有效=顯效+有效。
采用Excel表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血氣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 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t=9.381,P<0.01),PaCO2著低于對照組(t=8.928,P<0.01)。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比較(±s,mm Hg)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比較(±s,mm Hg)
治療組總有效率(86.67%)顯著高于對照組(58.3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7.94,P<0.01)。 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目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在臨床上的常規治療,主要包括氧療、抗感染治療、解痙平喘、鎮咳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保護臟器功能及機械通氣等[3-4],但病死率較高。近年來相關研究發現,內啡肽除在痛覺、感知、鎮痛和調節運動感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外,還對呼吸衰竭、肺性腦病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表明[5-7]β-內啡肽是一種內源性的呼吸抑制劑,它參與了呼吸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鹽酸納洛酮是結構與β-內啡肽相似的 U型受體阻斷劑,故能競爭性地與受體結合[8]。從而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癥,改善通氣,增加 PaO2,降低 PaCO2。
本研究分析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血氣分析無明顯差異。治療后,治療組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早期、足量應用納洛酮,可減少Ⅱ型呼吸衰竭的發生,顯著升高PO2,并降低PCO2,改善呼吸循環功能。治療組呼吸困難緩解,發紺減輕,精神神經癥狀消除,血氣分析和血液動力學指標均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同時使用納洛酮的患者中未發現明顯的各系統異常表現。
綜上所述,納洛酮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安全、高效、療效穩定、耐受性佳等優勢,可作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的優先方案。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許俊萍.納洛酮治療Ⅱ型呼吸衰竭療效評價[J].中國廠礦醫學,2009,22(1):44-45.
[3]劉更新.納洛酮治療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6):448-449.
[4]劉淑紅,崔朝勃.納洛酮治療肺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0,5(3):200-201.
[5]陳天鐸,董晨明.納絡酮對心肺腦復蘇作用的評價[J].急診醫學,2000,9(1):5-7.
[6]黃茂,黃峻,楊玉,等.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β-內啡肽水平變化及意義[J].江蘇醫藥,2000,26(9):666-668.
[7]胡湘明,劉潔.納絡酮治療肺性腦病的臨床及實驗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2000,20(8):8.
[8]郭光輝.氨茶堿聯合納洛酮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09,6(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