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喜梅
舞美設計的三要素
□侯喜梅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綜合了文學、音樂、美術與舞蹈等成份。為了充分發揮舞臺美術的作用,創造相應的環境和氛,舞臺美術必須掌握三個至關重要的設計要素。
三要素之一——環境”。環境是劇本中規定的時空間的歷史、社會、地域、自然、人文……等人物生活的背景材料。人物、情節、事件、局式的發生都離不開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超越現實的神話也要有仙境或其他假想的幻境。環境的要素在舞美構思中可以虛擬它,可以不表現但不能不思考,尤其是要找出它眾多因素中與該劇的人物、事件、主題聯系最密切、最有機的因素是什么,譬如《西廂記》中的普救寺的環境特征,它是世俗以外的凈土,動蕩社會里的綠舟,在這種超凡脫俗、寂靜冷漠的環境里,萌發張生與鶯鶯熱烈的世俗戀情,這種以冷襯熱、以出世的景反襯人世的情,使《西廂記》的環境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在現代戲中,環境因素有時也是現實生活對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激發。
京劇《焦裕祿》中焦裕祿所在的蘭考縣經常要與風沙彌漫的艱苦自然條件作斗爭,把飛揚的風沙構成點線圖案,通用于全劇,以襯托出堅持與自然作斗爭的焦裕祿的精神,這是將環境因素轉化為精神因素的劇例。
“氣氛”是烘托戲劇情感的重要因素,它是設計者展示劇中人物的心理空間,創造濃郁的舞臺氣氛,通過抒情寫意的舞臺畫面處理,給觀眾以強烈的情緒感染。氣氛、情緒往往是聯系戲劇諸因素的樞紐和核心,從見景生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思、達之于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表達了情景、情思、情與內心外在的動態聯系。在京劇《夏王悲歌》和川劇《死水微瀾》中,編導與舞臺設計主要抓住人物心理空間的表現和開拓,情調氣氛的強烈烘托,都在很簡練的舞臺空間結構的基礎上,著力于燈光對舞臺氣氛的渲染,烘托戲劇情緒和強化人物心理、情感、意識的流動,找到了創作的切入點,創造了富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戲劇演出形式。
評劇《大海潮》是表現鄭成功與施瑯在國家、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展開非常激烈的政見和人性的搏斗,設計者用凝重的舞臺畫面,濃郁的場面氣氛,烘托了這個歷史正劇的氣勢。《青蛇傳》(見《中國舞臺美術1983-1998》),則以神奇的景觀,為神話劇創造舞臺氛圍。所以,從劇本題材的演出風格出發,也能把握舞臺氣氛,并作為設計創作契機。
“動作”要素出自戲劇空間結構的功能性和作為行動藝術的戲劇基本特征,它是戲劇中惟一不可舍棄的要素。傳統戲曲簡陋的空間與流暢的戲劇動作相得益彰的美學精神,是戲曲舞美設計必須考慮的重要藝術處理參照系。
和戲劇動作更有機聯系的是平臺(包括轉臺),僅舉幾例:豫劇《大明魂》(見《中國舞臺美術 1983-1998》)的平臺結構,不但構成刑場的場面調度,把行刑臺置于后區正中高點上,使主人公在臺口的最強區位可以用淋漓盡致的表演發揮,然后從容地從斜坡走向刑臺,逐步升高同時走向舞臺焦點,使特定環境和人物特定的內心情感、舞臺動作產生有機的總體效應。
豫劇《王屋山下》(見《中國舞臺美術1983-1998》)是表現在王屋山下的較為閉塞的農村在新時期面臨機遇和挑戰,歌頌了一代新人的成長。該劇設計使用了人工機械的土轉臺,但它的旋轉往往并不用在場景的轉化,而是強調人物的動作及內心情緒的張揚。如用轉臺推出人物靜場唱段中的情緒起伏,加強心理節奏。又如劇中有坐汽車而去的外商代理人,而隨后劇中人用摩托和自行車以不同速度進行追趕的三組人物,以不同舞臺動作和物象,加上轉臺的旋轉,構成有趣的你追我趕的戲劇場面。這些都是從人物內在行動和戲劇動作出發,來構想和使用轉臺的。所以,這個能局部轉動的大平臺,既適合于表現商場的嘈雜人流的空間結構,又適用于不同場次的戲劇規定情境和人物動作的需求。為戲曲使用大平臺,而又不失其時空和表演動作的流暢性,進行了可貴的藝術實踐和成功的探索。
以上是從舞美三要素的分部特征尋求設計契機,此外還可以將總體特征的意境內涵,與外在的演出形式特征這兩個方面,作為設計創作的重要切入點。
責任編輯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