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鋼琴教學法簡說
□張 健
鋼琴教學法是整個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保證系統(tǒng),對于鋼琴教學目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因材施教法、循序漸進法、游戲娛樂法、親情互動法為四大理論視角,對鋼琴教學法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富有新意的解說。
鋼琴 教學 因材 漸進 游戲 互動
鋼琴教學法是整個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保證系統(tǒng),對于鋼琴教學目的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謂“鋼琴教學法”,系指在鋼琴教學中所采用的各種方式、辦法。方法雖然屬于手段范疇,但對于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甚至是決定性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大支柱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認識論是關于人類認識的來源與發(fā)展過程,以及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的理論;方法論則是關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學說。認識論與方法論是緊密結合、互相配套的。同樣,在鋼琴教學中,教學法也是與教學內容同步一體、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鋼琴教學要實現教學目的,就必須采用各種科學的、先進的教學方法。
具體而言,鋼琴教學法,主要有以下4種,我們分別予以簡要論說。
因材施教法是我國傳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最早由孔子作為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予以實施。他在“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學生中,就根據學生不同的條件實行不同的教育。孔子的這一教學原則與教學經驗,被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總結成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朱熹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世后的“因材施教”之說,皆源于朱熹的概括總結。所謂“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根據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同樣,在鋼琴教學中,也應當采取因材施教法,即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不同條件、不同愛好,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有的學生愛彈中國鋼琴曲,而有的學生愛彈西方鋼琴曲,教師在教學中就應不同對待,針對不同作品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整齊劃一。
循序漸進法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最早的發(fā)明者與實踐者,也是孔子。“循序漸進”一詞,最早也與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有關。在《論語·憲問》中,有“不怨天尤人”之語,朱熹對此語的注說:“此但自言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后世的“循序漸進”也本朱熹之說。因此,朱熹也是總結孔子“循序漸進”教學方法的人。
鋼琴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學會鋼琴演奏。然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又是一項全方位、系統(tǒng)化、深層次的復雜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按照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逐步攀升,層層突破,即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
游戲娛樂法既是我國傳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之一,又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與音樂理論,是一種“樂感”文化與“樂樂”理論,即快樂的文化與快樂的音樂。音樂的“樂”與快樂的“樂”為同一個字,即充分說明了音樂與快樂的不解之緣。
鋼琴音樂作為音樂中的一種,自然也以快樂為其題中應有之義。所以,鋼琴教學也就必須采用游戲娛樂法來進行教學。
游戲屬于文化娛樂范疇,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智力游戲,包括文字游戲(如猜燈謎、對對聯(lián)、賽詩等)、圖畫游戲、數字游戲;另一種是體力游戲,包括活動性游戲(如捉迷藏、丟手絹、擊鼓傳花、搬運接力等)、非競賽體育活動(如康樂球等)。
同樣,鋼琴教學也要采用游戲娛樂法,即“寓教于樂”。例如把“擊鼓傳花”改為“彈琴傳花”:讓一名學生蒙上雙眼彈奏鋼琴曲,眾多學生圍坐周圍傳花,曲停花止,持花者算是優(yōu)勝者,由他去彈琴,繼續(xù)傳花,如此往復,直至結束。這樣,就在快樂的游戲中提高了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
21世紀是人性化時代,故親情互動法乃是新時代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情互動法”,是指教師與學生手牽手、心貼心地親情鏈接,傾情互動。充分發(fā)揮“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作用。
作為教學的主導方面,鋼琴教師要關愛學生、關心學生,做到親如骨肉,為學生的學習負責。
作者單位:黑龍江藝術職業(yè)學院
責任編輯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