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長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人才發展的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特點,針對目前高職政治課無力、低效等特點,認為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及走向社會實踐作為高職政治課教學的重點,并分別從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實施綜合性的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提出了微觀層面的解決思路,作為基礎學科的思想品德課,依據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根據學生特征,選擇學生參與度較高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也有所不同,對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當然也不同。因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高職院校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較低,就要適當的采用探究、實驗、觀察等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等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以后就要以引導、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為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不斷的提高。當然,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但也并不意味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就要消極地跟在學生發展水平的后面,而是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引導學生的智能和身心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2)根據教師特點,選擇教師操作性較好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首先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對于教學方法懂的越多,掌握的越多,越能選擇好符合特定情境、特定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其次,也取決于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因此各個教師也有其自己獨特的個性特色和素質特點,不同的教師采用同一教學方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選擇操作性較好的教學方法也非常重要。比如有的教師對現有的教學手段比較了解,不善于進行教法創新,對于這樣的教師就比較適宜采用現有的教學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立足現實,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和整體優化。讓教學逐步成為教師的一種快樂享受,學生的一種幸福體驗!
(3)根據學生的特點爭取讓學生掌握自覺式的自我學習法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教師在教授課程內容的同時,也要教給學生們在生活學習中自己獨立學習的方法。然而,目前的教育研究體制中對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指導非常薄弱,至今尚未引起高職院校的普遍的重視。至于自學習慣更是難以一時養成,學生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不可有所懈怠和輕視。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引導學生“我們是怎樣選題的,方法和原則是什么?我們是怎樣收集資料的,途徑和要點是什么?我們是怎樣得出結論的,邏輯思維路徑上要注意什么問題?還有各個同學的體悟為什么總有不一樣的地方,該怎樣綜合自身各有什么優勢,如何互補在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問題,該如何面對和解決等等,只要對學生們再多點撥一下,他們就會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教育需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優勢,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爭取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給自己多樣化的選擇,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激發潛在的巨大的智能。
(1)應用好多媒體平臺,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常常取決于我們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外界條件,過去的教學是老師講、讀、寫,學生只是聽、記、看。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改變了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多媒體與計算機使用進入課堂,把聲、像、畫融合起來,教學內容圖文并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可以適當應用好多媒體,使課堂充滿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應用多媒體平臺進行教學,把我們收集的大量教學資料,通過鏡頭充實到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帶進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欲,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效益,優化課堂結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增添了許多教學創新。
(2)挖掘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潛力
這不僅是因為資金和硬件的尷尬,也是由于我們長久使用的“黑板+粉筆”手段仍然有著現代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價值,二者不是“一山二虎”的關系,而是“夫唱婦隨”的分工。當然,要挖掘傳統教學手段的潛力就得有所創新,可以考慮在呆板的黑白雙色體系里,加入彩色因子,如可以制作一些簡單的卡紙和吸貼,形成同樣精彩的光彩講臺;也可以考慮購買掛圖類的教具等,甚至發動學生在討論和實踐活動中制作一些圖片、小報等,可用于其他班級和年級的教學,這些也都可以豐富學生感官感受;也可以考慮采用簡單的可移動的電視和影碟機設備,向學生展示視頻資料等。
(3)分組討論,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角
組織課堂教學時,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對某一項目進行討論與評價。特別是每一個學習情境中的資訊和方案確定過程中,教師就要組織學生按照3-4人一組進行討論,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指點,以學生討論為主體,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團隊精神,這種采取師生共同討論,聽取學生的見解,教師最后進行總結的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