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漫漫
教育實習是教師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環節,采取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是提高教師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國家也給了相當大的支持,根據《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號)》精神,很多師范院校對頂崗實習支教做了很多的嘗試,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通過頂崗支教實習,高校可了解到基礎教育的現狀,并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根據對現有資料的分析,目前師范類畢業生頂崗實習的模式主要集中在頂崗支教和置換培訓這兩種模式。頂崗支教模式,主要是為了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克服傳統教育實習的弊端,將充裕的師資調配給師資缺乏的貧困地區學校,以實現補充貧困地區師資與提高師范生實習質量的雙贏互惠。頂崗支教模式目前主要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實施,特別是在師資嚴重匱乏的偏遠山區,缺編崗位始終由實習生補充,使農村學校有充足的后備教師。
(一)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之根本,只有教學質量得到保證,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師范生實習質量,最小程度影響中小學的教學。首先,參與支教的師范生必須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包括基本教育理論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功底,這需要高校調整課程設置計劃。師范院校要特別重視教學技能類課程的開設,注重實踐性,采用微格教學、小組試教或觀看教學錄像等方式,在頂崗實習之前舉辦崗前培訓,其內容包括各項教學技能(如板書要求、學生互動方式、語言表達等)、班級管理技能以及教師職業精神等。
其次,實習對象和時間的選擇要合理。該模式實施的關鍵是要建立一支穩定的支教團隊,很多學校通常讓畢業班的學生第一學期去支教,第二個學期又沒有補充人員,并沒有為貧困地區學校的師資解決根本性問題。其解決辦法可以將畢業班的學生分兩批去實習,第一批學生第一個學期去支教,另一批學生到第二個學期與前一批學生做好教學的交接手續。
(二)構建實習質量保障體系
與傳統的教育實習不同,頂崗支教通常采用“混編制”支教團隊,需要師范院校和城鎮中小學的合作,還有教育主管部門的協調。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六項舉措之一就是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城鎮中小學中青年教師到農村支教,師范生實習和教師支教可以有機結合起來。每個學校要進駐2-3名指導教師,承擔支教和指導任務,待師范生適應以后,讓師范生承擔起主要教學任務。
要保證實習質量,僅靠教育實習鑒定表這種終結性評價是不夠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點評他們實習的方方面面,主要從六個部分來體現:
第一部分:教育觀察一一體驗校園,包括校園的建筑與文化、教室的環境設計、班級學習風氣與氛圍、學校的組織機構;
第二部分:教育觀察一一感受課堂,包括教學各環節的教師語言、教師的提問方式與內容、教師的激勵方法與手段、課堂中的表揚與批評、教師的教學機智、師生沖突與解決策略;
第三部分:教育觀察一一體悟教師,包括教師的形象、教師的一個教案、教師的一節課、教師與學生的一次談話、教師的一次班級活動、教師的一次家訪、教師與家長的一次談話、教師的一次班主任工作等;
第四部分:教育觀察一一走進學生,包括學生最愛玩的一個游戲、學生的班級同輩群體調查、學生最愛參加的一項社會活動、我的札記(我最想了解的一個學生、學生的一個游戲、學生的一本課外書、學生的一節課、學生的一份作業);
第五部分:教育觀察一一歷練教學,包括教師的課堂管理、學生的課堂行為;
第六部分:教育觀察一一觀察反思,包括假如我是一名教師、假如我是一個班主任、假如我是一個小學生、假如我上這節課、假如我主持這次主題班會、如我來設計這次活動等。
從多年頂崗實習反饋的信息中發現,頂崗實習過程中也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就學生而言:部分實習單位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之處,生活條件較艱苦,就有學生出現了畏難情緒;有的單位管理較嚴格,并且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了一點報酬,出現了學生鬧情緒的現象;就校方而言:由于專職教師較少,實習點分布面較廣,管理難度較大。就實習單位而言:部分實習單位錯誤地將實習生當成了廉價勞動力使用;對指導教師沒有進行嚴格的選拔,導致了導師參與指導工作不夠,缺乏熱心和責任感,把學生的頂崗實習當作自己休假的好時機。師范院校的辦學體系和培養模式的缺失,還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的需要,有些教材內容陳舊老化,滯后于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等等,均需要得到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1]吳衛東.體驗式培訓:教師培訓的新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08(15).
[2]常寶柱.實習支教形式下的“頂崗實習”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
[3]陳擁賢.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思考[J].職教論談,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