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濤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完成這一任務,高等學校必須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都過得硬的教師隊伍,從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看,青年教師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的高校甚至超過了50%,他們承擔了60%以上的教學任務。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高校各級黨組織的教育培養下,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絕大多數青年教師能在比較清苦的條件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以高尚的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為教書育人做出了貢獻。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受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因素的影響,高校一些青年教師在思想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從長遠看,它關系到能否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能否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問題。因此,高校各級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樹立信心,進一步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發揚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發揚高校長期形成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同時,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結合新的形勢,結合青年教師的特點,探索新的途徑和新的辦法。當前,改進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繼續強化對青年教師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這是端正青年教師思想認識的關鍵環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科理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高校青年教師,擔負著傳播思想和知識的重任,不掌握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首先自己無法科學地認識事物,怎么可能教會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因此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引導青年教師認真學習馬列理論,端正思想認識,掌握科學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同時要學習一點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聯系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聯系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歷程,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深刻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為什么在中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刻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沒有選擇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為什么在中國行不通,等等。從而進—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
其次,堅持灌輸教育與雙向交流相結合,注重漸進疏導。為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純潔性和主導性地位,高校黨組織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對青年教師進行科學理論的灌輸教育。但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活躍、知識層次高,能較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判斷能力,一般性的灌輸和說教更是難以發揮預期的作用。如果僅依靠單向注入、強迫命令,忽視他們對思想政治需求意識的培養和開啟,反而會挫傷和壓抑青年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實現有效灌輸的目的,必須改變方式,正確把握青年教師的心理承受力,把灌輸教育與雙向交流結合起來。要循序漸進,注重疏導,從青年教師淺層面的心理感覺人手,具體地剖析影響他們思想的各種主客觀因素,著重在啟發、激勵他們主動接受教育和自覺進行自我教育上下工夫。要以相信青年教師的判斷力為基礎和出發點,以服務和平等待人的態度,發揮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切實加強高校黨的建設,使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堅強核心,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把有志青年吸引到黨的周圍。近幾年來,黨中央逐步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一批批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成效是顯著的,廣大青年教師應該能夠從反腐敗斗爭的成果中看到黨和國家的希望。青年教師對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的痛恨是可以理解的,但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役,對這個問題要正確看待。同時,青年教師會更多地從身邊的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上來看黨的形象,因此加強高校黨組織的建設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就有著特殊重要意義。高校黨組織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學校改革和發展,用改革和發展的又一成果來取信和鼓舞寅年教師;高校的共產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樹立高效共產黨員良好形象,用教學科研優異成果來感染和吸引黨外青年教師。每一個黨組織和黨員都從自身做起,做出成效,黨的形象自然就會高大起來,黨的凝聚力就會大大增強,青年教師對黨的信心就會大大提高。
第四,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的基礎。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成為學生做人和做學問的楷模,這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也是教師這個職業自身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三觀”教育。青年教師都是剛剛脫離學生身份的人,從教時間較短,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都處在形成時期,不可能因為他們成了教師,“三觀”問題就自然解決了。高校黨組織一方面要為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要教育青年教師處理好物質待遇和精神需求的關系。要用我們黨艱苦奮斗的歷史和黨的隊伍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教育。青年教師自覺樹立吃苦精神、奉獻精神、進取精神和敬業精神。很難想象,一個只講物質待遇、不講奉獻、不思進取的人,會在教學科研上做出什么成就。即使有一點所謂的成就,人們也會因為鄙視他的精神境界而藐視他的存在,這樣的人活著有什么意義?他的所謂成就對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何用?所以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三觀”教育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第五,要突出強調對高學歷青年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真正成為既有較高業務水平,又有較高思想道德修養的教育工作者,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近幾年來,我國加大了高學歷人才培養力度,一大批青年人通過刻苦努力,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內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但是確有少數學歷較高的青年教師,由于受個人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思想境界不高,驕傲自滿,片面強調個人的水平和能力,對別人的成果不屑一顧,甚至無視別人的存在,個人愿望滿足不了時,就以調離相要挾。對這些青年教師,學校各級黨組織不要另眼看待,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要通過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群體的關系,正確認識個人在學科專業建設中的作用,逐步培養一種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任何一個學科的建設,都要發揮好群體的作用,才能出成果。個人的努力和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是有限的。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是高校改革、建設和發展的后備軍,學校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這支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過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教學科研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都比較高的青年教師隊伍,更好的旅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