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佳
目前聽力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教師對聽力過程的干預太少,而把聽力效果的好壞歸因于學生。另一方面,許多學生在中學階段未接受過系統的聽力訓練,運用英語學習策略的頻率不高。
由于聽力本身的特點,它不存在于空間,稍縱即逝,學生必須在很短的時間里對聲音進行識別、理解、加工、連接、記憶存儲等一系列的解碼處理,同時還要不斷把長期記憶喚醒以配合所聽的材料,才能形成有意義的信息。英語聽力理解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音、字、詞、義的分辨和意義的重新構建過程。學習者若要成功地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就必須把聽力理解操作過程作為意識的對象積極地加以監控。因此,對聽力過程的干預,培訓學生在此過程中的策略意識尤為重要。要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絕對不能單純強調“多聽”,而必須抓住“怎樣聽”這一環。
Oxford把學習策略分為六大類,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記憶策略幫助聽者儲存所聽的重要信息,使聽者在需要時從記憶中檢索所需信息。即使是聽力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習者,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策略,也難以記住長段文章或會話中的全部細節。聽力理解過程中的信息加工主要依賴短時記憶。然而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留存信息的時間也很短,約10秒鐘。為了不使短時記憶超載,教師應使學生學會以下三點:沒有必要追求聽懂每一個單詞,要抓住詞、句、文之間的聯系,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記憶,進行以句法結構為感知單位的聽記訓練,這種訓練可以從單句聽辨,復述大意或寫出主要意思開始,過渡到整篇短文的復述或寫大意;有選擇地集中注意力,聽者的注意力應集中到聽語篇中的段首句和過渡性詞語,因為段首句大都表達了段落的中心思想,過渡性詞語則體現出說話者的思路和語篇的展開進程;邊聽邊做筆記,記下關鍵詞句,使用縮略詞、樹形圖等方式勾畫出語篇框架,使信息更加有條理,避免聽后忘前的現象。
認知策略指學習者用于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操作方式。認知策略包括預測、推理、等策略。預測活動主要在聽前及聽中兩個階段進行。在聽前階段,可引導學生根據標題、書面練習和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等預測聽力材料的主題、要點及相關細節,事先確定在聽時應注意聽力材料的哪些內容。在聽中階段,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對原有預測進行證實、修正或根據主題句和信號詞進行進一步的推測。推理是指借助背景聲音、說話者的語氣語調、說話者的態度等非語言信息來判定談話發生的地點和說話者之間的關系等。
補償策略指合理猜測、彌補缺陷和不足。在聽的過程中,聽者由于種種原因而造成信息缺失。當信息缺失出現時,聽者不得不使用所有線索彌補缺失信息。學生應明白:“好的語言學習者是好的猜測者”。
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估策略。它幫助學生對自身如何學習語言這一問題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反省。如果學生對自己作為學習者的局限或學習任務的復雜性不甚了解,那他就很難采取防范性或修正性措施來預見或克服問題。
首先,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確定目前的聽力水平,找出聽力中的薄弱環節。然后據此設定明確的階段性學習目標并制訂一份切實可行的聽力訓練計劃,包括材料選擇和時間安排等。
其次,教會學生監控自己是否理解了聽力材料,自己采用的學習策略是否適當,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
再次,要求學生寫聽力學習日記,記錄所聽內容,聽懂的程度,特別是在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該方法的成功與否,在聽力過程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看待該問題等等。這樣學生可以及時評估自己的進步,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以便學生不斷地調整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選擇難易適當的材料,并且對錯誤能及時糾正彌補。
情感策略包括克服焦慮、鼓勵自己和控制情緒。Krashen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設”認為,情感像一個過濾器一樣控制學習者語言輸入的量。如果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高,自信心強,焦慮感適度,“情感過濾”就弱,反之,“情感過濾”就強。如果“情感過濾”太強,就會在大腦中形成障礙,語言輸入就會受到阻礙,也就不能產生語言習得。如果“情感過濾”降低,則可加速語言習得的進程。因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向學生闡明聽力學習的特點和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優勢。首先,教導學生利用冗余現象捕捉信息。在聽力過程中,學生由于不知道冗余現象,往往會集中注意力去聽每一個詞句,當遇到聽不懂的詞句時,就擔心自己錯失了什么重要信息,帶著這樣的緊張心情去繼續做聽力,肯定會大大降低了信息接收量。所以教師要使學生明白根據語篇的信息冗余度原理,某一部分的信息完全有可能在語篇的其他地方以別的形式再次出現,或者可以通過語篇的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測。另外,根據語篇理論,沒聽懂的這一部分有可能只是一個起輔助作用的要素,即使沒聽懂也不一定就會影響聽者對整個語篇的理解。
第四,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
第五,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情緒調節。
社會策略是指與同伴合作澄清疑問。教師應使學生學會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如遇到問題請教同學,同學間彼此背單詞或做聽寫練習,和同學探討改進聽的方法等。
策略訓練的目的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策略本身,還在于提高他們的策略意識,培養他們對聽力過程而不是結果的關注,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因此,聽力教學必須改變以往那種講單詞、放錄音、對答案的單一教學模式,代之以系統的聽力策略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1]Bullard,Nick.Word-based perception:a handicap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ELT Journal,1985,(39):28-32.
[2]Jensen E.D.&Vinther,T.Exact Repetition as Input Enhanc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 Language Learning,2003.
[3]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4]Oxford,R.L.1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5]Thompson,I&J.Rubin.Can Strategy Instruction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Foreign Language Annuals,1996,(3):331-342.
[6]Vandergrift,L.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listen: Effects on listening achievement[Z].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ON.May,2005.
[7]陳吉棠.三論記憶與聽力理解[J].外語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