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薇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偉大的英國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勞倫斯還是一位對生命有著獨特闡釋、深刻解讀的哲學家。正因為思想與認知的完整,他才在其一系列散文創作中延伸、發揚。迄今為至,勞倫斯的散文作品在歐洲文學史與思想史上仍占據重要的地位,其思想即使在今天看來仍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勞倫斯的散文也據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下面本文試圖從勞倫斯的創作成因、創作主題和創作技巧三方面來揭示戴·赫·勞倫斯散文所體現的獨特藝術魅力。
第一,創作成因。英國作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在他近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始終關注著機械文明對人類社會的破壞以及抱著批判的態度駁斥資本主義的虛偽和對窮苦人民的物質壓迫,還有對家庭、婚姻及兩性關系的探索,這些都與他的創作背景和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于1885年9月11日出生在英國諾丁漢郡,他的父親是一位煤礦工人而他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閱讀報紙,而他的母親則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并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她崇尚自由, 喜歡和人討論宗教以及哲學、政治等問題。在勞倫斯的孩提時代的記憶中,他所唯一記得的就是家門外的沃克街上白臘樹的樹枝在大風的呼嘯中發出尖叫聲,與家里母親的尖聲爭吵、父親的雄壯的男人聲音和咒罵聲混合在一起。正因如此,他的父母關系十分不和諧,也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但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卻使勞倫斯從父親那里得到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從母親那里獲得了至高無上的關懷,這都對他后來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樣風雨飄搖的家庭生活中,勞倫斯成長成為一個身體羸弱又極其敏感,記憶力極佳,觀察力很強的一個少年。如果沒有英國于1870年針對兒童實行的初等學校義務教育法令,那么像他這樣出身貧窮落后家庭人家的少年,是不可能上大學并于1908年取得諾丁漢大學的教師資格證,而后在克羅伊登從事教師工作。在克羅伊登執教的同時,勞倫斯也嘗試發表了一些自己的文章,由此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在勞倫斯短促的一生中,他曾從事會計、工廠職員和小學教師等職業,也曾背井離鄉在外漂泊達數十年之久,因此,他對現實社會抱著批判和否定的態度,也憎恨產業主義,特別是在他青少年時期,煤礦公司對他的故鄉諾丁漢郡進行了大規模的開采和破壞,盡管在現實生活中,勞倫斯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但他卻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的描寫他美麗的故鄉,以此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第二,創作主題。文學作品的主題(Theme)即文學作品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來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主題,因此,主題也是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理解和評價。一般來說一部文學作品只有一個主題,但也有些長篇或反映面較寬的作品可以有兩個主題,而且這兩個主題是緊密相連的。主題的產生不是憑空想象或捏造的,而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后,經過對題材的提煉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認識和理解。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把他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也溶入到了自身的文學作品中,所以,了解勞倫斯的生活背景和各個時期感情與思想的發展,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勞倫斯散文的主題思想。
勞倫斯的散文主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對西方工業文明摧殘人性的揭露以及反抗;其次,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人類美好生活的歌頌。少年時代的勞倫斯親眼目睹了工業化變革及對父輩們的傷害,因此,在他的心中早已埋了對工業文明的敵視和厭惡的種子,對工業文明失望至極地勞倫斯迫切渴望構建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生活在二十世紀初的勞倫斯深深地感受到了資本主義工業化對人性和人的價值的摧殘以及現實、自然和理想之間又是如何地充滿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另一方面,勞倫斯特別鐘愛大自然,肯定自然美。他的游記如《鳥的啼鳴》《德國航訊》《圣托馬索教堂紀行》《夜闖印第安人營地》《新墨西哥風情錄》《沿山的耶穌像》等都表現出了人對自然的回歸、返璞歸真的內在渴望,他把大自然看成是人的生命的源泉,希望人們能夠從周圍的草叢、花朵、陽光和樹木身上汲取養分和生命力;他的散文不但融入了他深厚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他深刻的哲理思想,詩一般的優美文字,他的游記中比比皆是,他的文字恰如行云流水,飄忽不定,又如香醇的美酒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這樣真實而絕無矯揉造作的文字,使得他的散文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審美情感,不但拓寬了他們的審美視野,也體現了自身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從而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第三,創作技巧。細節決定成敗,而勞倫斯散文另一個獨特的魅力所在,正是他對文章的場面和景色都描摹精細,令人深思,這也是他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創作技巧。在他的游記《新墨西哥風情錄》中,他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自己在新墨西哥的農場,并通過比較新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的天空及印第安人與土著人生活等方式,對比描述出原始文明與異域文明神秘而無限的魅力,勞倫斯始終強調現代文明壓抑和扭曲了人類的心靈,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他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天性,竭力主張人的生命本能和倡導生命哲學。在墨西哥,通過接觸一些與歐洲文化相對存在的異域古老文化,如印第安人文化,西非文化等陌生而神秘的文化,使他認為這些不可解讀的文化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能喚醒被工業文明窒息的人的生命力和激情。與此同時,他還認為僵化的歐洲基督教已經失去了活力,并試圖使用原始而古老的部落信仰來改變原有的基督教。所以,他在散文中寫道:“最新式的民主正在驅逐最古老的宗教!一旦最古老的宗教受到驅逐,人們感到民主和它所有的附屬品都將崩潰,戰前就傳到我們之間的最古老的宗教將要重新開始。摩天大樓在風里將像薊花冠毛一樣分化瓦解。真正的美國,新墨西哥的美國將從它的航道上起步?!眲趥愃惯\用生動的語言并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他細膩的情感和別具一格的文字魅力。因此,勞倫斯所渲染的藝術氛圍被大多數讀者所喜愛和津津樂道,這種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也被廣大作家和評論家稱為勞倫斯獨特的寫作魅力。
翻開勞倫斯經典散文選集,我們不難發現在其多篇散文中,勞倫斯通過運用其豐富的想象力及對秀麗的自然風光細致的描述來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其創作過程中還使用了感人的藝術描寫。在他的散文《沿山的耶穌像》中,他首先描寫道:“冰和上面發光的雪閃耀無比,它們永遠不受流動和充滿激情的生命影響,它們在上面超越了一切生命,超越了人的一切含淚的柔情,所以一個人永遠得在否定自己的光亮下生存,在他力求探索人類靈魂的同時,又成功運用他鬼斧神工的才能來描述出他對大自然細膩的觀察和對自然風光無限的迷戀之情。這種感人的藝術描寫不僅深化了散文的主題,還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增加了文學作品不可忽視的美學價值。
勞倫斯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英國作家之一,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他近20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觀念新穎和獨到之處以及優美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手法都無人可及,因此,雖然他的作品創作于過去的時代,可他作品中的藝術魅力和個性色彩都給人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所以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美感,使得他的作品也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永久的現實意義,并對現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