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
流行音樂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它是一種符合社會生活的音樂行為,為豐富大眾生活而延續下來,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形式,經過年代的不斷變革與創新會產生與本年代想符合的音樂形式,所以說其實每個年代的流行音樂都是不相同的。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現狀可謂是百花齊放,但是在這些繁華當中難免會遇到低俗惡劣的作品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而出現,這也從客觀的角度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情況。源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同時期,流行音樂也會隨之產生變化,所以說中國流行音樂有著屬于自身的發展特色。最早期的中國流行音樂是在西方流行音樂的基礎之上加以改善的,這種開放式引進心態也從客觀的角度促進了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到現在已交有了60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者,黎錦暉為中國流行音樂所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有他發起的新音樂運動主張與新文化運動共同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從而促進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因為流行音樂本身就源于西方,所以基本上沒有我國文化的跡象,從最早期的流行音樂我們就不難看出,我國優秀的詞曲作家就已經開始協調這樣的外來文化,將我國的民族的音樂元素漸漸融于其中,從而創造出一種既不具有我國文化元素的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在中國作為一個尚且在發展中的現象,必然會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中國的流行音樂產業近年來陷入低迷,八九十年代一片紅火的景象一去不回,唱片銷量、作品質量和歌手表現均明顯下滑。與此同時,無線音樂、數字音樂、網絡時代的來臨也造成一批粗制濫造的音樂作品的出現,整個產業迫切呈現出一種更新換代的趨勢。
當代的流行音樂發展依然不再是單純的追求向西方學習的拿來主義,近年來“中國風”的火熱發展情況就真實的證明了這一點,在歌曲創作的過程當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已經成為一種前衛的、時尚的表現。我國民族音樂元素與當代流行音樂的結合開創了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的一個新的篇章,尤其是將古詩詞改變成為流行音樂的歌詞依然成為一種時尚,以傳統的民族樂器與現代電音樂器進行融合創作出的曲風也是清新婉約,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歌曲創作形式也頗受當代年輕人的歡迎,在發展當代流行音樂的同時也進一步弘揚的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其本身的發展就擁有者海納百川的音樂元素,所以將民族音樂元素與我國流行音樂進行一種結合就成為發展我國流行音樂一個重要環節,才能夠是我國的流行音樂作品在世界藝術的大舞臺上發光發亮。
在具有民族音樂元素的歌詞創作方面,詞作者往往喜歡將歌詞內容來展現我國深厚的文化內涵,詞的創作模式是傳統的,但是大膽的采用當代流行音樂的唱法并且將編曲予以小小技巧,以淡雅的民族音樂作為背景與當代的創作節奏進行融合,從而就能產生或是清新淡雅,或是哀婉纏綿的流行音樂曲風。我國的民族音樂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都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其他音樂形式所無法替代的。而我國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當中也一度創造出許多優秀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有著深厚內涵的民族音樂體系,也曾經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華民族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凝聚著我國華夏子孫智慧的結晶,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盛行,民族音樂正在漸漸的淡化出人們的視野。
我國當代盛行的流行歌曲多是東西方音樂融合的結果,以怎樣的形式才能夠使得民族音樂元素在當代流行樂中得到最好的發揮已然成為不少音樂創作者熱衷研究的話題之一。而每個民族的音樂也多是其民族文化的展現平臺,在我國早期的一起歌頌祖國的歌曲當中就很容易可以發現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出現,如《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就是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當中,歌曲中悠揚的民族樂器也為那時候的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也贊揚的祖國對于少數民族的關愛之情,一直傳唱至今。隨著我國民族意識形態的逐漸覺醒,當代流行音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觀念上的轉變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當中的融入。當代一直延續至今的不少優秀流行音樂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沃土之中,并都表現出各國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越是能沖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為全國人民接受的音樂作品,越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民族音樂中不但擁有原生態、民族化豐富資源,其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更是融合了比較時尚的流行音樂創作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潛力和實力。在流行歌曲《蘇三說》當中就融合了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在濃郁的地方特色中,滲進了流行的表現手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和聽覺感受。這首歌在民族和時尚的結合上是成功的,且不說在歌中展現了人們不多見的少數民族樂器是個創新,只說現代說唱、搖滾和R&B在歌曲演唱中的配合默契也很見功力。旋律優美,反復演繹而讓人一聽即愛,甚至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在另一位優秀創作歌手王力宏的《牡丹亭》中表達了古代人民傳承民族文化的精神,歌曲展現了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文化精神的執著。經過力宏特殊的聲音處理和創作,你不僅可以聽到傳統的中國戲劇而且新的曲調中還加入了更多的東方韻味。中國的流行樂缺少顯著的特色,我們可以從我們深厚的中國文化中汲取豐富的資源來著重發展自己的音樂,而不是一味地摹仿別國的流行樂。這也正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趨勢所在。隨著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和不斷的完善,它已然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元素,而面對世界流行音樂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我國流行音樂對于必須找到屬于自身的特色才能夠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我國傳媒產業逐步發展的今天,流行音樂不斷突破傳統格局的束縛,以創新的態度將流行音樂元素與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對我國的音樂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流行音樂是我國當代音樂體系中最為活躍的音樂形態之一,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激發更多聽眾對于民族音樂興趣,進一步拓展對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確實體現了當前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這樣的發展形勢不僅僅能夠創作出更多邁出國門的音樂作品,更重要的是使得我們的民族音樂得到了更好的傳承。曾經民族音樂也一度被認為沒有課發揮的空間,但是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流行音樂逐漸走向成熟,在此期間也漸漸產生了一種現象,流行音樂在民族音樂的滋養之下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情歌天后鄧麗君的作品中更是將民間小調融于其中。現代不少歌手更是將京劇唱腔與R&B創作形式進行融合改進,這樣創作形式更加受到當代青少年的歡迎。深厚的民族音樂寶庫為流行歌曲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既讓民族音樂在新時期有了拓展和變化,也為我們的流行歌曲點綴出更濃厚的中國色彩。
當代流行歌曲中無處不在的民族風格借助于流行這一快速通道廣泛迅速地傳播開來,并感染著整個民族,加固著民族情節,將極大地促進國家、民族的文明和發達。流行歌曲的生命力也將在民族化的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它之所以成為大家音樂文化生活中較受歡迎的一種音樂形式,除題材、內容方面,就其旋律方面來說它具有大眾所能接受、且倍感親切優美的民族民間音樂語言,通俗易懂、近語言化聲情并茂的演唱,宣泄性的音調和活潑動感的節奏,貼近大眾的世俗音樂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