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以本
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開的一門課,但有些地區的開課質量不甚理想。文章以連云港鄉鎮中學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期改變目前的不良狀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鄉鎮學校教育重視度的提高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連云港鄉鎮學校在教學條件和教學效果上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相比其他科目,美術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
1.對美術教育的重視度不夠。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應試教育影響,在中考、高考指揮棒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沒有給美術課以足夠的重視。
鄉鎮中學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其家長受自身教育程度影響,認為美術課用處不大,所以引導孩子將主要精力應該放在主課上;一些學校對家長、學生這種輕視態度聽之任之,甚至推波助瀾。雖然課表上安排了美術課,但一到期中期末復習迎考,或者其他重要情況,美術課就自動讓位給其他主課;美術教學環境等方面投入少、美術教師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利益分配等也傾向于語數外等科目教師,這些都暗示了美術在學校的尷尬地位。
2.師資力量薄弱。師資是教育的決定因素,是教育的基石,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目前連云港市區中學中學美術教師基本都是美術師范的本??飘厴I生,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都有保證,而鄉鎮中學美術教師很多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才,自身的專業基礎較弱,教學實施上常顯力不從心;鄉鎮中學教學條件相對較差,待遇也較低,造成一些有文憑高、能力強的教師流失,或花過多精力在外辦補習班,影響到正常教學;相比市區中學,鄉鎮中學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學習的機會很少,或幾乎沒有,這也造成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的問題。
3.教學資料貧乏,教學過程乏味。美術和其他科目相比,需要在顏料、紙張等方面進行較多的投入。鄉鎮中學及學生受經濟條件影響,在這方面投入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較多美術形式的涉獵。
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依然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目前大多鄉鎮中學的美術課教學依然是教師在黑板上畫,要求學生在下面跟著畫,或者要求學生直接照書自己畫。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造成一定的障礙。
1.轉變觀念,從觀念上重視美術課。美術肩負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創新精神的使命,對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學生都必須重視美術課,開好美術課。
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導向工作,在美術教學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對區內美術課開設情況嚴格督查,并逐漸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獎優懲劣的鞭策機制,讓各校對該課程重視起來;不定期組織美術類的競賽或集中學習,提高師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作為學校,要將美術課放在與語數外同等的位子上,保證正常美術課教學的開展,并組建有專人負責的美術教研室,組織教師定期學習,研討。
2.全方位提高或組建高素質的美術師資隊伍。美術學科知識更新的程度遠遠快于其他學科,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積極更新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庫,以便跟上時代步伐,這對美術教師來說是個新的、具有挑戰性的要求。一個學校高專業素質的美術教師隊伍就是在這樣的不斷完善中形成的。
筆者認為,建立高素質的鄉鎮中學美術師資隊伍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把好美術教師入行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以綜合考核形式,選拔美術專業教師,或優秀的非專業教師承擔美術教學,從源頭為教學質量把關。二是組織現有美術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或學習,或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城鄉兩地美術教師定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建立高素質的中學美術教師隊伍是中學美術教育發展的今天的必然要求,它需要以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導,以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為核心,群策群力,對具體的問題不回避,敢于和善于解決在這一過程中的產生的實際問題,才能逐步改善現有的不利局面。
3.利用“身邊資源”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圍繞教學目標的大方針下,鄉鎮中學美術教師在上課時需要巧用心思,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或創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條件實施教學,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創新情感體驗。
美術課可用的材料非常廣泛,所以創作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農村學生在顏料、紙張等方面不及城市學生,但教師可以帶學生走進自然,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創作。農村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泥塑;利用身邊樹木花草四級色彩的變化來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也可以要求學生收集花草樹木的葉子,鼓勵他們盡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粘貼、拓印,根據葉子原來的形狀,聯想組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改變鄉鎮中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這需要一個漫長的、系統的工程,只有各方面齊動手,共努力才能實現。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示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林劍武.農村中學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J].課題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