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人事檔案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是組織人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干部檔案的作用,對于培養人才、選拔人才、使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通過研究干部人事檔案記載的各種信息,可以掌握人才隊伍現狀,為研究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和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工作宏觀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支持,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企業、事業單位信息化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許多數據資源都依靠網絡來實現遠程存取,網絡已成為大家的公告平臺。
隨著辦公自動化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在組織工作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有越來越多的單位將信息管理的概念滲入到干部檔案工作中,開始運用計算機進行干部檔案日常管理。將檔案工作各個環節的計算機化,實現檔案系統整體功能,是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多專業配合,多部門協作,多環節配套的龐大系統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在檔案管理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檔案信息資源進行處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務。
“所謂檔案信息化,就是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檔案管理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處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務。”
眾所周知,檔案需長期保存,為提高存儲環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檔紙張受潮、蟲蝕以及火災等災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檔的保管經費已在所難免,且因無備份而又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檔損失擔憂。此外,檔案需反復查閱,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損或遺失,給文檔的保管與利用帶來管理上的困擾。電子計算機技術是當今新技術革命的先導技術。其運算速度快,精確度高,存貯信息和邏輯判斷能力強以及自動進行運算等特點。
檔案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規劃包含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整個硬件平臺和網絡,因此首先要從硬件上配備電子計算機,提高檔案室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程度,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等傳統介質文件和已歸檔保存的電子檔案并且運用計算機進行檔案的收集、整理、編制檢索工具、內容介紹和編制內目錄,還可用于庫房的管理逐步提高檔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局域網。使各項工作網絡化,加強檔案的利用,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傳統的檔案管理是以檔案資料紙質或機讀形式為主要物質對象,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電子文件,對檔案文獻進行收集、篩選和不同層次的加工,將物理形態的檔案文獻作符合信息化環境和目標的轉化,實現檔案網站和數字檔案館建設,可高效、適用的管理檔案和利用檔案工作。目前,很多檔案信息系統和網絡建設形式各行其是,層次不一,規范性、開發性、服務性、共享性較差,不能適應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規范標準的制定和執行是信息化建設的保障。檔案信息化法規、標準應涵蓋信息化建設的所有方面,包括電子文件歸檔和數字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很多檔案部門使用的計算機型號不一,規格各異,各自開發的軟件不能互用,并且沒有一個既適用于文件檢索又可用于檔案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管理軟件系統,由于不能互調,就不能利用電腦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編輯成果,這制約了檔案信息電子化的進程。數字環境下檔案工作的根本目標依然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檔案保管、利用的需求,信息化所要追求的正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來實現檔案工作的根本目標。檔案信息自動化建設的著眼點應是整個系統,制定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有關標準,推廣檔案管理應用軟件,促成系統的縱向和橫向的各個環節都應達到一定水平,并通過網絡加以聯通,這樣才能發揮整體優勢,提高系統的綜合能力。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全面而又具體的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實現不是檔案部門的單一工作,也不能僅僅單憑幾個計算機技術人員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所有檔案人員的積極參與與配合,因此,檔案隊伍計算機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檔案部門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與其它行業相比,檔案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都很強,在專業技能上,提高檔案從業者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思想上有較高政治素質,保護檔案的安全,不泄露檔案內容等。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成功之本,重視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造就一支適應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的人才隊伍,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由于電子檔案信息內容的數字化,文檔處理的一體化,電子檔案保存的技術化,開發利用形式的多樣化,使得電子檔案的管理與紙質檔案的管理有著截然不同的方法,這就對檔案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信息化人才形勢比較嚴峻,人才資源緊缺嚴重制約著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只有把人才問題解決好了,才能使檔案信息化建設符合正確的方向,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檔案工作的需求。以人為本,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已成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檔案信息化是在國家總體規劃和系統組織之下,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檔案業務,不斷適應數字環境下檔案活動的發展變化,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檔案需求的建設過程。檔案信息化的實質是檔案工作目標與信息網絡手段的結合,是傳統檔案業務向網絡環境的遷移。
[1]楊公之.檔案信息化導論[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