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渝
(朱渝:四川理工學院圖書館,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文獻檢索。)
“三農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現代化建設的首要重任。從2003年2月8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登了溫總理的《為推進農村小康建設而奮斗》起,黨中央央連續七次出臺一號文件來指導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從歷年的文件精神不難看出,其中都涉及了文化建設。要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關鍵問題,而圖書館的建設又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所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圖書館不僅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更應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大可能地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因此,了解新時期農村圖書館的發展方向,針對農村讀者對文化服務的需求,構建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圖書館由于其服務的對象是廣大的農民,因此其藏書資源也就有特殊性,大多為農業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獻資料,像水稻的種植、蘋果的修剪技術、馬鈴薯的增產、玉米的抗旱、烤煙的烘烤等等方面的資料,有的農村圖書館由于建立時間長,組織得力,經過發展,已經具有涵蓋種植、養殖、機械等農業相關方面的知識書籍。這對農村農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服務“三農建設”的一個重要渠道,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農村圖書館的首要任務就是服務“三農”建設,而在服務農業方面具體體現在:
1.農業信息是思路:“農業發展戰略決策的制定需要農業信息作為依據,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管理者和農民進行農業發展決策的重要依據”。農村圖書館的管理者可以利用自身的農業文獻信息資源和收集整理農業政策導向性信息,及時做出分析,向管理者和農民提供當前農業發展形勢以便使他們及時地掌握農業信息,及時調整發展策略,讓思路更加的準確和具有科學性。
2.農業信息是門路:特別是在產—供—銷這一條致富道路上,信息的作用更顯得重要。俗話說計劃沒有變化快,而農業市場的信息變化也是隨時變化著的,但其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農村圖書館同樣可以利用其文獻信息資源,對農村市場信息作采集,然后分析,提供給農民作為參考,從而擴大農民的市場眼光,尋找更寬的致富門路。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人數就占了全國人口的70%左右,農民的問題,就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首要的問題。作為農村圖書館,一方面作為農民學技術的知識儲藏地,而同時也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圖書館對農民的作用更顯得重要。
農民的生產需要知識和技術,農村圖書館保存了大量的、豐富的古今中外的農業科技知識,這就為農民的需要提供了有力的資源。農民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從圖書館去尋找資料,特別是先進的農業生產知識、科學的管理方法以及農業的市場信息,基本都能通過圖書館來找到。通過知識的學習,應用于農業生產,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像《農民日報》、《農民科技報》、《致富時代》、《家庭果樹栽培技術》已經是農村圖書館的基本書籍了,也是農民最喜愛的書籍,這些書籍除了給農民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以外,還能引導農民準確的把握市場信息。
由于農村生活的貧乏,娛樂設施的缺少,很多農民在業余之時便參與到了賭博、打架斗毆,有的甚至是因不知道毒品的危害而吸毒等。農村圖書館作為文明的象征,作為文化的載體,除了向農民提供農業信息方面的書籍外,還可以提供文學、音樂、美術、象棋等書刊,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舉行書畫活動和體育活動,這樣農民勞動之余有了好去處,既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質,還能維護社會的穩定?!度嗣袢請?華南新聞》 (2002年01月10日第一版) 所載文章“農民有了圖書館 不愛麻將愛書桌”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我黨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是對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多重要求。新農村,不是農村經濟的一翼突進,而是農村整體文明的騰飛。農村文化建設的作用是雙重的,不僅是新農村建設本身的內容,而且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引擎。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涵蓋了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建設問題,而文化的問題是一個首要問題?!耙驗槲幕谀?、同化、規范社會群體的心理和行為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建設新農村,首先就要著重于文化的建設,一旦建立起一種與新農村的經濟和環境相適應的文化,農村的群體的行為便會隨之而轉變,從而使新農村的建設更加順利進行。農村圖書館作為文化的一個載體,作為農民的知識殿堂,在整個新農村建設中將起到先鋒作用。
農村圖書館通過各種具有吸引力的活動設計,組織農民參與活動,在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的同時,宣傳科學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村圖書館作為鄉鎮的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一方面為村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學習場所,村民可以利用身邊的圖書館從事學習和文化休閑。村民在勞動之余從事閱讀活動,獲得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提高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 迅速發展 ,區域化服務在國內逐漸興起。農村圖書館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設施,其建設必須 適合當地農村的生產、生活需求。
農村圖書館的利用率與讀者的出行方便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圖書館館址較遠,圖書館周邊的配套設施又不健全,讀者去一趟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增加了讀者獲取公共服務的成本,使讀者的熱情減退,降低了圖書館的利用率。所以,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鄉 鎮圖書館逐漸增多,館址的選擇更要求趨于合理化。
館藏是圖書館的基礎。作為鄉鎮公共服務設施之一的圖書館,應根據鄉鎮所在地的農村發展 重點來采購圖書資料,目的是為讀者“用”為主。從目前農村發展的趨勢及閱讀熱點看,農 村讀者的文獻需求基本上集中在地方性、系統性強和內容層次較為高的科技圖書上。最近, 目前,農村圖書館消遣性 圖書占有較大比例,種養方面的技術圖書雖也不少,但內容陳舊,層次低,同時網絡建設不 健全,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而且地方特色不夠突出。這與圖書館的經濟條件有關。長期 以來,圖書館的發展過多地依賴政府,自身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嚴重地制約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農村圖書館將逐漸成為鄉鎮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其功能也日趨綜合化,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為農民需要什么農村圖書館就應提供什么,并且由于圖書館的文化科技含量會隨著 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高,它有理由比我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更廣泛,服務方式和服務 手段更為多樣、周到和細致。所以,它建成社會性的服務中心也是合乎情理的。農村圖書館 針對這種農民需求進行的綜合性服務是我國目前所有類型圖書館都沒能做到的,這也正是鄉 鎮圖書館發揮其農村綜合服務作用的長項所在。
郭書田.中國新型農民素質讀本,貴州篇[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