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影華 袁梅 郭素勤
“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重中之重。”這是樂山市委在2010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十二五”期間,樂山市將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加快建設“一都四基地”:中國綠茶之都,現代林業建設示范基地、現代生態畜牧經濟產業基地、成渝蔬菜供應基地、優質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全面發展,這就要求產業集群不斷升級。產業集群知識化、復合化、合理化程度越來越高,職業崗位對素質、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由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轉向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高職教育在所培養人才的結構、數量、質量上必須緊緊契合產業集群的需要,提升與樂山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吻合度。
“十二五”期間,樂山市將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加快農產品現代加工產業集群的發展,建設“一都四基地”,大力創新品牌。打造“中國茶葉之都”,產業鏈上,結合旅游生態茶葉觀光和佛—茶文化旅游項目,開發茶多酚、茶食品等茶葉深加工,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2800元;著力發展有機綠色蔬菜,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合作社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發展生態林產業、畜牧藥材業,抓好畜牧生產、產品加工、動保體系、質量安全、科技支撐五類項目建設;創建全省優質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扶持龍頭企業,加快林板、林紙、林化工、生物質能源四大林業支柱產業發展。到2015年,樂山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食品類產品全部達到綠色以上標準,原產地域標記產品10個以上。龍頭企業到“十二五”末,實現“5432”的發展目標:在5年內,培育4家產值過20億元、30家過億元、20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的發展目標。農民專合組織1500個,帶動農戶面提高6個百分點。
樂山市加快農業產業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高技能涉農人才。我國的農林高校中開設了許多農林本科專業。但在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在樂山本土院校中只有很少的涉農專業,嚴重制約了地方農產品加工現代化的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系統的內在需求,要加大高職教育涉農專業建設。
(一)茶葉生產經營管理崗位需求。1.“茶葉之都”所需職業崗位群:苗木繁育基地管理技術員;茶廠茶葉生產基地車間管理質檢員、評茶師;業務營銷員及茶藝員;茶葉企業主管部門人員;自主創業經營者。按現有2000萬營業額需500員工,其中高技能人員保守按8%計算,2015年需新增近10000名茶葉生產經營管理崗位工作人員。2.對接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專業(群):茶葉生產加工技術、茶葉市場營銷、園藝技術等。
(二)有機蔬菜經營管理、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及加工等崗位需求。1. 樂山新希望、巨星、藍雁紫燕、嘉源、哈哥等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帶動其他企業的作用日益增強。如藍雁集團樂山冷鏈物流中心是集團“十一·五”發展戰略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15000萬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上千個。“十二五”期間,樂山合作社計劃主要投入2個項目,項目完成后合作社年銷售收入可超過5億元。預測所需相關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萬余人。2. 對接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專業(群):綠色食品加工與管理:高素質村官、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經營,食品檢驗控制、食品企業,在該行業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樂山高職教育與農產品現代加工產業集群的差距。1.與產業集群企業發展需求的規模不對稱。在樂山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中,現有占主導和支柱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如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藍雁集團、哈哥集團、新希望農牧有限公司等;依據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的基地建設、品牌戰略、發展專合組織等舉措分析統計將需相關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近三萬人。而現在全市高職院校開設的幾十個專業中與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相關的專業很少;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集群“十二五”規劃的需求。2.與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專業需求結構不匹配。樂山市高職院校開設的幾十個專業主要集中在應用護理、旅游、新能源技術、會計電算化等。針對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專業很少,專業開設缺乏對區域范圍內產業集群的產業結構支撐。針對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工種、新崗位的相關專業目前還未開設。
(二)樂山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需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特征。1.柔性專業化特征。柔性專業化是相對以往“福特制”而言的,是產業集群中企業靈活性的體現。產業集群企業不受機械勞動的束縛,需要經常地人際溝通、掌握多種技能,從事多種操作,研發、生產、銷售緊密聯系。。2.層次性特征。人才需求呈現層次劃分,人才需求增長質量高于數量;復合型知識人才和復合型技能人才成為需求重點;高級技術人才需求增長大大高于一般技術人才。注重勞動力成本因素和效益的比例關系,注重勞動力崗位的適用性。
(一)政府要將高等職業教育納入產業集群規劃,促進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產業集群是特定產業中互有聯系的公司或機構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種現象。其中學校屬于產業鏈的服務機構,把學校納入產業集群規劃一是可以完善產業集群構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二是產業和企業的緊密聯系,有助于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在同一產業集群中,院校和企業之間可以共享教師和技術專家等人力資源,共享實驗車間設備等資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實現企業需求與院校能力的對接,既給院校帶來項目,又為企業解決生產和技術難題。這有助于高職教育找準定位,在實踐中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主動適應產業集群發展,開設和整合專業資源。我市高職院校要依據樂山市委提出的農產品加工現代產業集群的發展大框架,積極培育建設“一都四基地”的高技能人才。應開設以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對接茶業生產、加工、管理、營銷,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具備茶葉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營銷管理及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從事茶業生產管理、茶葉加工、茶葉品質檢測、涉茶商貿文化領域產品開發及經營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三)高職院校要健全與產業集群企業的合作互動機制,創造良性育人環境。1.建立健全商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共同服務于產業集群的發展。利用人才薈萃、信息靈通、交易成本較低、行業協會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優勢,整合全行業的資源,積極為政府、會員企業和社會服務。高職院校要積極通過行業協會這個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2.貫徹“產學結合”思想,主動與政府、社會團體取得聯系,爭取廣泛的支持。采取靈活的政策,讓企業一方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借鑒原有的校辦企業、行業辦學、校企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研究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配合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向金華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學習,確立以專業建設為重點的工作運行機制,深化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鄧新紅.產業集群與高等職業教育關系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分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