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昌
四川省旺蒼縣黃洋小學校 四川廣元 628206
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代寫職稱論文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 ,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因此,語文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他們,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理解和熱愛學生,對教師來說,大而言之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則是教師的修養,是師德。教師要創造條件,如組織學生辦手抄報、講故事、成語接龍、答記者問、辯論會等,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機會,從而激發對語文的興趣。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特長和優勢。有的學生字寫得好,有的學生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這些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并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于那些討厭語文學科,學習有些掉隊,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實施“傾斜政策”。當然分寸要得當,要使全班同學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誠心。如果在尊重這部分掉隊學生自尊心方面處理得 慎重、科學,不但能激發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師生之間、差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當然,決不能因此而對他們有所遷就和放松,相反的更應該從嚴從實要求。教師所做的一切應植根于教師對學生純真的愛和高度的責任心之中,使學生也能理解和接受,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
其次,應該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老師要幫助指導學生選擇讀物,要求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富有時代氣息,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深淺適度,符合學生需求。必然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掌握好度。例如我在嘗試指導三年級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一書時。首先要考慮到的是對于三年級學生所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及目的,可見這是一個“度”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否則交待給學生的知識會約將越深,失去興趣。所以要掌握好度。
同時,要學會欣賞優美的語言,發展學生對美的語言的感知能力。展開想像的翅膀,獲得豐富的意蘊美。優秀的散文和詩歌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言盡而意未盡,常常留給學生廣闊的想像天地。教學中,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廣闊的天地小學語文論文之中,從而獲得豐富的意蘊美。《鹿柴》一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黃昏時分的景色,以空山傳語、林中夕照突出它的幽靜,意境空靈,興會悠長。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想像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用筆把它畫下來。根據畫面,通過想像,學生體會到詩人那種以動寫靜的獨巨匠心,從而獲得了更豐富的意蘊美。
再次,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主動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之以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恰當而富于啟發性的提問、獨具匠心的板書等等。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消除語文難學的偏見,盡快擺脫學習語文束手無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有興趣,才能高高興興地去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使遇到困難,也能自覺鉆研,l加以克服,并把它當成樂事來做。總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充分利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輔以恰當的引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