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顏
河南省開封市三里堡小學 4750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即是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與目標。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可見,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關心的核心話題。在豐富的音樂教學實踐中,蘊含著許多有利于激發、形成和發展學生音樂興趣的因素。
音樂是體驗性的學科,在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從中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和自我滿足,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體驗才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如:我在教唱歌曲《小袋鼠》時,首先用提問的方法導入新課,“同學們在哪兒見過袋鼠?”大家積極舉手回答:“在電視上。”接著我又問:“誰能來學一學袋鼠走路時的樣子?”馬上就有許多學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唱歌曲,學生興趣濃厚,并能積極主動的獲取新知識,這首歌很快就學會了。接著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創編律動,邊唱邊跳。他們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神態,不僅使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也讓整節課的教學進入了高潮。
“參與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有了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就可以激起對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進而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效果。學生能主動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會使他們興趣更濃、學得更快、記憶更深、效果更好。
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發展學生的聽覺,培養他們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要想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就要讓他們多聽,因為只有熟悉的東西,才能讓人產生感情,提高興趣。“多聽”,不僅是指對某些音樂要反復聽,還要聽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然而對于音樂的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理解。課堂上,教師不要過多的運用優美的詞語對音樂進行描述,代替學生的理解。要讓學生多聆聽、多感受,不要干預學生,讓他們在音樂聲中,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表達音樂,自由發表見解。只有讓學生覺得音樂好聽、喜歡聽音樂,音樂教育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樣不僅為培養音樂興趣走出了第一步,也為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
學生喜歡音樂,是因為音樂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哼唱一首歌曲 ,能放松自己的心情;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聆聽一段音樂,能舒緩心中的壓力。如果音樂教學讓學生覺得比數理化還要枯燥,就不能使他們對音樂產生興趣。正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所說的那樣“音樂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只有讓學生感受并融入到音樂中去,才能體會音樂的樂趣。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肯定,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贊許的目光、行為的肯定是他們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也是培養音樂興趣的重要方法。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注重每個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豐富他們的情感,做一個感性的人。在課堂上,只要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無論他們演唱水平的高低、表演的好壞,教師都應該首先肯定他們積極參與、勇敢表現的行為,并給予真誠的贊揚。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時很少注意聽講,而且還影響其他同學。但是在課下我發現特別喜歡唱流行歌曲,嗓音還不錯。于是,我就抓住這一特點,課堂上注意調動他的積極性,一有機會,就請他領唱或獨唱,并及時的表揚、鼓勵,對他的演唱水平加以肯定。漸漸地他喜歡上了音樂課,并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向我問個水落石出,后來他還成為了學校的文藝骨干。由此可見: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成功感。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音樂方面的專家,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情操,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感情,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樂趣。音樂將長久地留在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