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裕 四川省三臺縣西平鎮建林中心小學校 四川綿陽 621104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江裕 四川省三臺縣西平鎮建林中心小學校 四川綿陽 621104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實踐形式。讀應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讀不僅是學生搜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讀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讀也是信息處理后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
閱讀; 能力; 實踐; 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5—6年級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60篇。”
可見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的比重。然而在農村小學生中,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導致作文能力低,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了課外閱讀的順利完成和顯著成效:
1、閱讀興趣不高。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讀書的家庭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也強調他們要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2、閱讀環境不善。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像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
針對農村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閱讀當做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1、親身示范,與生同讀,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籍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章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讓每個學生都與書交朋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的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發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絡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劇增相適應。
其次,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幾乎“讀得懂”所有“說”出來的書,對書的“聽”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讀”的興趣上來。因此,語文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視、電腦等視聽媒體多讓學生“聽”書,從而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明的信》中對讀書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必須如蜜蜂采蜜,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保證孩子們有書讀,有“許多花”來“釀蜜”。
1、家長要配合。
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書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一般說,低年級學生以拼音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逐漸過渡到純文字。選擇讀物要做到:①內容要健康,因為不好的閱讀材料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②符合兒童年齡特點。③類型要多樣。古詩、兒歌、童話、寓言、小說、歷史故事、科普知識等都應涉及,閱讀面要廣。總之,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2、學校要完善。
教育事業應受到全社會的支持,學校應多方集資逐步完善教學設施。每個農村小學應著力建起圖書館或圖書室。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的圖書館意識,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檢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在現實中,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效果不盡人意,主要由于閱讀方法不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廣大教師和家長應相互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
1、要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做到:一是定書。要月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要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要養成選一本書就要讀完一本書的習慣。二是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就好幾天不讀。三是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還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這些習慣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2、要培養恰當的閱讀方法。
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用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讀書的方法有三種:精讀、略讀、瀏覽。小學生背誦的80首古詩詞、名人名言之類可用精讀,童話故事一類可用略讀,可瀏覽一些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①讀一讀,圈一圈。要求學生閱讀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查閱,弄懂了再讀。②劃一劃,想一想。一是劃出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劃出文章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③要重視略讀、瀏覽。高年級學生要重視略讀、瀏覽。略讀、瀏覽是兩種重要的閱讀方法,也是兩項重要的閱讀能力。在倡導閱讀能力主動發展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教給略讀、瀏覽的方法,培養這兩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略讀,指用較快速度閱讀,初知大意。瀏覽,用更快的速度閱讀(包括掃視、跳讀),以獲取需要的信息。要用略讀、瀏覽的方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閱讀任務。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逐漸成為自覺行為。課外閱讀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有翱翔,給孩子們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