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景新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法制的力量
——紀念《地方志工作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
趙景新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006年5月18日,溫家寶總理簽署第467號國務院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是全國性地方志工作法規,對地方志工作的內涵、組織領導、工作機構、編纂質量、審查驗收、出版、管理、使用、著作權及獎勵、處罰等都作了具體規定。《條例》的頒布是我國修志史上的里程碑,它第一次以法規形式明確了史志工作的重要地位,使編修地方志成為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結束了地方志工作無法可依的局面,使修志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回顧五年來,我市區、縣(市)地方志工作的發展變化,無一不是認真貫徹落實《條例》的結果,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制的力量是無窮的。
過去方志界流行這樣一句話,“修志好不好關鍵在領導”、“重視不重視關鍵在認識”。也就是說哪個地方領導認識高,重視地方志工作,哪個地方地方志工作就搞得好,反之,則搞得差,這就使得有些地區或部門的地方志工作,常常隨著領導人的更換而忽上忽下,處于一種極其不穩定的狀態,將修志這樣一個嚴肅而重要的事業把握在領導者個人的素質和好惡上顯然是不行的。《條例》的頒布實施,依法賦予了地方志工作的行政職責,《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地方志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職責:(略)。”這一規定,從法規上賦予了各級政府領導地方志工作的職責,各級地方志機構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志工作的行政職能,為各級政府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各級地方志機構和地方志工作者參照公務員管理并行使行政職能提供了法律依據。哈爾濱市原轄有7區12縣(市),后幾經行政區劃調整,2006年后轄有8區10縣(市)。2002年政府機構改革以后,區、縣(市)地方志機構大多合并到檔案局,使地方志工作受到很大的沖擊,并有6個單位的地方志工作近于癱瘓狀態。為解決這個問題,經市地方志辦公室多次努力,市編委于2005年下發了《關于理順區、縣(市)黨史、地方志工作隸屬關系的通知》,確定將區、縣(市)地方志機構整建制劃歸政府辦,從行政上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強化地方志機構的行政權威,應該說這是市政府在《條例》尚未出臺前貫徹落實“一納入、五到位”中的一項具有超前意識的重要舉措,但在當時,對這一文件要求落實的并不好,直至2006年5月《條例》頒布前,仍有12個區、縣(市)沒有動。《條例》頒布實施后,這一情況有了極大的轉變。通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條例》,使各區、縣(市)的領導對地方志工作的認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由過去對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認識上升到對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執行不執行的高度來對待地方志工作,從而極大地推進了理順地方志機構行政隸屬關系工作,到2006年底,全市有13個區、縣(市)將地方志辦公室劃到政府辦(另有1個歸縣委;1個歸縣委組織部、3個歸檔案局),加強了修志工作的行政權威,促進了地方志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特別是6個后進單位的地方志工作也有了根本性的轉變,消滅了死角。
哈爾濱市二輪區、縣(市)志書編纂任務為19部。市志辦專門設置了區縣指導處,負責區縣(市)地方志指導工作。《條例》頒布前,我們對市志辦在區、縣(市)地方志工作負有什么責任,也就是說市志辦如何抓區、縣(市)地方志工作問題上認識也很不明確。有的同志認為,市志辦對區、縣(市)志書編纂工作只負有業務指導責任,至于志書的審定出版應由各區、縣(市)政府負責,市志辦可以不管。這就給區、縣(市)的志書編纂工作,就會帶來許多問題,只指導不審定把關,指導工作必然缺乏力度,區、縣(市)對你的指導意見可聽可不聽;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和部署,各區、縣(市)想什么時候修就什么時候修,想什么時候出就什么時候出,整個修志工作就會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對個別區、縣(市)急于求成、草率出版的現象也就無法控制,很難保證志書的編纂質量。我市區、縣(市)二輪修志工作大體上從2000年開始起步,最早起步的是1997年,到2006年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初稿。這里面固然有修志工作體制機制不順、機構隊伍不健全等諸多因素,同時也與我們在抓區、縣(市)地方志工作上職責不明確,思路不明確有著密切的聯系。《條例》明確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志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對地方志書審查驗收的主體、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這些規定,使我們在如何抓好區、縣(市)二輪志書編纂工作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作為副省級城市的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對所屬各區、縣(市)志書編纂工作負有三項職責:一是制定規劃、組織實施。為此,我們確立了“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梯次出版”的總體工作思路,制定了區、縣(市)志書編纂工作規劃,并按規劃組織實施;二是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制定下發了《區、縣(市)地方志工作年度考核辦法》,加強日常指導和年度考核工作。并將半年和年度考核結果通報給各區、縣(市)政府;三是質量把關、審查驗收。先后制定下發了《哈爾濱市區、縣(市)志審稿、驗收規定》、《哈爾濱市區、縣(市)志書審查驗收辦法》,明確區、縣(市)志書審查驗收的主體是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不經市地方志辦公室審查驗收的志書,一律不得出版。審查驗收程序是“三審一驗收”。即初審,由各區、縣(市)地方志辦公室負責;復審,由市地方志辦公室區縣指導處負責;終審,由各區、縣(市)志書編委會負責;驗收,由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的區縣(市)志書審查驗收小組負責。同時,還組建了19個區、縣(市)志書審查驗收小組,建立了《哈爾濱市區、縣(市)志稿驗收檔案》,使志書審查驗收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和文本化。通過上述措施,扎扎實實地推進了我市區、縣(市)地方志工作,到目前為止,19部區、縣(市)志,已出版6部,驗收待出版1部,通過復審5部,進入初審(評審)1部,完成初稿6部。志書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區、縣(市)二輪志書編纂工作步入良性運轉的軌道。
過去,地方志辦公室的職能就是組織編纂地方志書以及相適應的開展地情研究,組織開發利用地情資源,編輯出版“中間成果”,有的地區或部門的地方志辦公室也承擔了地方綜合年鑒的編輯出版任務,但也是從拓展地方志工作領域的角度來抓的,并沒有把它視為地方志部門職能,處于一種可抓可不抓狀態。在我市所轄的區、縣(市)中,《條例》頒布前只有木蘭縣、巴彥縣、尚志市始終堅持開展年鑒的編輯出版工作。《條例》頒布后,使我們對地方志的內涵及地方志辦公室的職能有了新的認識,《條例》明確規定“本條例所稱地方志,包括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縣級以上地方志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組織編纂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因此,組織編輯出版地方綜合年鑒已成為各級地方志機構的一項法定職責,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工作,而是必須要抓并且要抓好的任務。為此,在貫徹落實《條例》中,我們把組織區、縣(市)編輯出版地方綜合年鑒工作納入重要日程,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統一部署、全面推進。07年7月下發了《關于開展區、縣(市)地方綜合年鑒編輯出版工作的通知》,08年進行積極推進,在區、縣(市)地方志業務工作會上,總結交流了木蘭縣、巴彥縣年鑒編輯出版工作的經驗。09年加大了推進力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許多區、縣(市)志辦積極采取措施,落實地方綜合年鑒編輯出版任務。呼蘭區志辦,按照市志辦的要求,認真制定了年鑒編輯出版工作方案,并積極主動向區政府打報告,得到了區政府在財力、人力上的大力支持,將年鑒編輯出版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每年撥專款5萬元,并確定聘請8個人從事這項工作。二是開展理論研究,加強日常指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推進年鑒編輯出版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把各區、縣(市)年鑒工作的組織領導、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篇目結構、編纂組織、質量標準、版式設計、出版發行等各項工作納入制度化、程序化軌道。三是加強橫向學術交流,通過組織專題研討、考察交流、質量評比等活動,促進年鑒編輯質量的提高。到目前為止,18個區、縣(市)已全部啟動地方綜合年鑒編輯出版工作,其中有11家已經開始陸續出版。
地方志工作是一項連續不斷的事業,如何建立地方志工作的長效機制,保證這項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也一直是我們探索的課題,《條例》的頒布實施,也為建立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指明了方向。《條例》規定:“地方志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志編修完成后,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志書的續修工作。”“地方志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資料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幾年來,在貫徹落實《條例》中,我們在推進區、縣(市)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建設、面向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組織了區、縣(市)地情資料庫建設;在區、縣(市)政府網站中開辟地方志網頁,整理發布地情信息資料,為社會公眾服務;貫徹市政府辦公廳批轉下發的《哈爾濱市地方志資料年度化實施辦法》,推進了資料年度化工作;組織開發利用地情資源,為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等等。這些工作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地方志工作的領域、提升了地方志工作的價值,也為建立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推動地方志工作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