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哈爾濱兆麟公園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淺議檔案編研工作的強化
王 卓
(哈爾濱兆麟公園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檔案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重要依據。檔案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借助檔案,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過去,把握現在,預見未來。”胡錦濤同志的指示肯定了檔案工作的社會地位和重要作用;也充分說明了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當前,社會公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量與需求面均呈日漸增長擴大的趨勢,客觀上要求檔案館必須狠抓檔案的利用工作。而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館主動地將靜態固化的檔案資源轉化生成為動態靈活的檔案信息,從而為社會各方面的利用提供科學完整、系統優質檔案信息服務的一項專門業務。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對于檔案館貼近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切實履行開發檔案信息、提供檔案利用服務的職能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發揮檔案館工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檔案館更加有效地滿足社會發展變革時代的信息要求提供了可能的途徑。為此,檔案館在努力做好傳統檔案閱覽、外借、咨詢、展覽等利用工作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樹立起“以人為本”、“打造精品”、“全面發展”的檔案編研工作理念,從根本上消除了以往檔案編研工作成果內容簡陋、形式單一的弊端,深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形成科學系統的檔案信息產品,為廣大利用者提供快捷高效、直觀系統的檔案信息服務。從而真正發揮檔案與檔案工作在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維護社會生活穩定、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地位與執政基礎等多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使檔案編研工作能夠與社會發展變革的時代要求形成有效連接,發揮獨有的重要作用。
檔案編研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特點。正因為檔案編研工作橫跨了檔案館基礎業務建設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兩大工作內容、且涉及的專業領域與專業知識眾多。因而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較強、業務能力較高、精通檔案編研工作實踐的專業人才隊伍。檔案編研工作是一項兼具研究性與專業性的業務環節,對從事檔案編研工作的專業人員有較高要求:既要具備對檔案史料進行研究加工的基本技能、又要掌握文化傳播的文字表達與綜合分析能力、還要精通與檔案史料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檔案編研成果的質量優劣集中體現在檔案編研工作者與檔案文獻之間的認識關系上、體現在檔案編研工作者對檔案文獻的合理理解上、體現在檔案編研工作者對檔案文獻的準確把握上、體現在檔案編研工作者對檔案文獻的合理闡釋上。與檔案館的其他業務環節相比較,檔案編研工作的知識含量更大、技術難度更高,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高難度的腦力勞動。同時,檔案編研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必須以科學完善的檔案館基礎業務建設作為基本支撐和堅強后盾。檔案館只有真正地將人才資源與檔案資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種合力,才有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檔案編研“產品”,才有可能擴大檔案編研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因而,提高自身能力包含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檔案館通過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可以在從事檔案編研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獲得專業人才隊伍的提高,為檔案館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促使檔案館內相關專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也相應地得到步提高,達到培育提高專業干部隊伍的目的;另一方面,開展好檔案編研活動的前提基礎在于檔案館真正做到了收集齊全、結構合理、體系完備、管理科學,這些都是檔案館基礎業務建設工作的應有之旨。必須充分考慮到檔案館接收范圍地域性、專業性等不同特點,在“立足館藏”,挖掘館藏潛力,形成檔案編研成果的同時,克服以一館之藏、單槍匹馬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的短見,堅持在“立足館藏”的同時,主動地將自身館藏檔案資源納入社會檔案信息共建共享的協作體系之中,借助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共同從事檔案編研活動,力爭早日形成檔案館與檔案館之間;檔案館與社會之間;檔案館與公眾個人之間;檔案館與科研機構之間“多媒合作”的檔案編研工作新模式,有效解決檔案信息共建共享、優秀編研人才短缺、編研經費瓶頸制約等困擾檔案編研工作發展完善的現實難題,實現檔案館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的初衷;同時,檔案館通過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可以科學地檢驗以往開展檔案館基礎業務建設工作的質量成效,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完善和提高,引導并推動檔案館其他環節業務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檔案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便利條件。由此可見,作為一種有效提高檔案館整體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強化檔案館檔案編研工作的積極意義是極為顯見的。
檔案工作的永恒主題和發展動力是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檔案編研工作可以有效地將歷史與現實有機地連接成為一體,使館藏檔案切實起到“以檔資政”、“以史育人”的積極作用。檔案作為人類既往歷史的真實記錄,具有回溯性與本原性的特點。要真正有效地發揮檔案的價值作用,必須對其加以合理的開發方能達到目的。尤其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檔案館要以達到檔案信息的社會共享為己任,為滿足社會利用者多方面的需求,必須向社會公眾提供專題系統、完整可靠、集中精練的檔案信息。而檔案編研工作對檔案的開發利用具有擴充檔案信息、濃縮檔案信息、傳播檔案信息的作用,是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一種有效形式,可以較好地檔案館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社會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務。檔案編研工作作為檔案館的重要業務環節,必須始終恪守向社會各方面系統提供檔案信息服務這一主旨,面對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信息服務市場競爭,檔案館在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因人而異”;區別不同利用者對象,適時采用“因需選題”、“按需施編”的檔案編研工作方法,關注社會公民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檔案編研工作內容“圍繞中心”與“適應個性”的兼容并重:在檔案編研工作選題上緊扣社會時代發展的脈搏,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己任,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開展選題研究,充分發揮檔案館資治襄政、存史鑒史的功能,為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同時,在檔案編研工作選題上也注意到結合現實社會檔案信息服務對象大眾化的趨勢,依托館藏資源、拓寬選題思路、形成多元題材、突出個性色彩,體現檔案館文化傳承、娛樂休閑的功能,使廣大利用者在休閑、消遣、娛樂的同時即可達到滿足趣味、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目的。在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過程中,“圍繞中心”與“適應個性”并舉,有利于檔案館確定以現實社會需求作為檔案編研選題的出發點,最大限度地發揮館藏檔案史料的價值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確定以滿足社會各個不同層次檔案利用者的需求為己任,區別不同的利用者對象確定檔案編研工作的業務方向。檔案編研工作還將會更加注重史料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統一,突出鮮明個性特色的服務,以明了簡便、通俗易懂贏得社會各方面利用者的普遍贊同。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在促進檔案館深入全面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有效滿足社會各方面利用的功能效績不容低估;同時也說明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已經成為檔案館科學開發信息資源、有效服務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舉措和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