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周德華 冷 旭
(海軍指揮學院 海軍飛行學院 210016)
陳紹寬海軍人才建設思想淺析
何 靜 周德華 冷 旭
(海軍指揮學院 海軍飛行學院 210016)
陳紹寬主持民國海軍工作17年。他十分重視海軍人才建設,多次提出“訓練人第一”的主張,重視海軍院校和人才體系建設,重視海軍人才訓練和思想教育,培養了一批當時海軍建設與運用急需的人才,對民國海軍的建設發展與運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陳紹寬;海軍;人才建設思想
陳紹寬在民國時期曾任南京國民政府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等要職。在主持民國海軍工作的17年中,面對中國海洋主權不斷遭到侵略,中國海軍力量十分薄弱的狀況,他用自己全部的忠貞與智慧,試圖通過加強海軍人才建設進而建設起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來挽救整個國家的命運。他在海軍經費非常有限、出現嚴重拖欠的情況下,采取加強海軍院校建設、重視海軍各兵種多專業人才培養、整頓軍紀、嚴格訓練、注重官兵犧牲精神教育等多種途徑,培養海軍建設與運用急需人才,提高海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民國海軍戰斗力,形成了陳紹寬海軍人才建設思想,對民國海軍的建設與運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海軍部部長,陳紹寬深知人才是海軍建設之本。人才培養既是海軍建設的長期戰略任務,又是當務之急。他曾多次提出“訓練人第一”[1]的主張。強調“欲建設國防必須先建設海軍,建設海軍必須培育人才”[2]?!拔覀兒芟M约河泻芎玫暮\姡华毑蝗e國留學,并且要能夠訓練別人的海軍人才。一定要做到這樣,我們海軍才能算有規?!盵3]。1930年他在《民權與海軍之建設》一文中指出“即如培育人才,寧非當務之急。近者由部遴選員生遣赴英美,使其分習航海學科,旁及于制造、測量等等,皆儲才以廣他日之用,亦猶之添造新艦擴充軍力也”[4]。
在主持工作的十幾年中,陳紹寬創設了海軍部圖書館,復刊《革命的海軍》,制定了《海軍學校規則》和《海軍部招考學生委員會規則》等海軍教育訓練方面的規章制度,整頓海軍學校、添招海軍新生。在1929年-1937年間,海軍部成立留學生考選委員會,陳紹寬親自兼任主試官,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優秀的人才選拔到海軍里培養成才。他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培養海軍人才,一面派艦上的青年軍官鄧兆祥、楊道釗等80多人赴英國、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留學深造,一面請外籍教練擔任顧問在國內教學。他說:“我們寧可餓著肚皮不吃飯,也不愿大家感到知識的饑荒,所以除了派遣員生出國學習外,還請外國人到中國來擔任教授,總極力設法使大家有相當學識。這直接有利本軍,間接造福國家”[5]。這些海軍優秀人才學成回國后都委以重任,他們在舊中國海軍以及建設新中國海軍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此外,陳紹寬還不定期舉辦短期訓練班,請顧問授課,著重講授新式武器和實戰所需的課程,以盡快掌握世界海軍的新動向。他注重實踐,經常調集艦艇操練實戰的各個項目,時常登艦檢查訓練情況。他認為,只有通過嚴格訓練,才能造就一支英勇善戰的海軍部隊。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陳紹寬排萬難而不移,懸一鵠而力赴,認真地造就海軍人才。
陳紹寬認為“海軍建設端賴人才,而人才建設之培植教育訓練不容或緩”[6],“培養專才亟應廣立各項學?!盵7]。他強調海軍學?!耙x最好的學生來做海軍的人才”[8]。各院校要風紀嚴正,管理嚴格,學生要按時作息,不允許自由散漫,1930年在《對新生訓詞》時他指出:“海軍學校,是軍事學校,校規是非常的嚴,非普通學校所可比。你們能努力和勇敢,然后才能成一個靈敏的漂亮的軍官”。1936年6月海軍學校第四期輪機班學生晏海波等30人違反校規,被陳紹寬開除。
陳紹寬任海軍部部長后,將馬尾海軍練營轉隸于海軍部,擴大編制,改進訓練方法,加強教練官隊伍建設,原有480名練兵,1934年增至1000名,至抗戰前,有數千名專業水兵從這里分配到海軍各艦隊。福州海軍學校是一所培養海軍航海、輪機軍官的主要學校,學制8年,1931年改稱海軍學校,1937年-1945年由于抗日戰爭的爆發,陳紹寬為了不間斷海軍人才的培養,命令學校在戰火中先遷往湖南,又遷往貴州,再遷往重慶,1946年隨著陳紹寬的卸任,海軍學校即奉令停辦,自改名至停辦共畢業航海、輪機軍官246人。1934年在《國防計劃》“教育計劃”中,陳紹寬建議將現有中央海軍、東北海軍及廣東海軍所辦的各海軍學校合并調整,統一招生。1935年專為訓練艦長而設的海軍大學開辦于南京,陳紹寬兼任校長,特聘日本海軍大佐、法學教授講軍事學理論和國際公法。
盡管由于經費的緊張,天津海軍醫學院僅畢業學生一屆,浙江象山新建海軍學??睖y完便停工;盡管由于國民政府內部存在派系爭斗,海軍大學在陳紹寬一度辭職之后才得以建立。但是陳紹寬始終把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斗,海軍各學校培養了一批批海軍軍官和專業技術人才,海軍各學校畢業的軍官和水兵后來都成為民國海軍的骨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陳紹寬通過對美、日、英、法、意等國海軍的考察,認識到海軍是一個多兵種、多專業的軍種。海軍各兵種、多專業人才的培養關系到海軍建設的長遠發展,是中國海軍圖生存、御外侮的戰略工程。因此,在其四十年的海軍生涯中,陳紹寬不僅非常重視水面艦艇人才的培養,而且也為中國海軍航空兵和潛艇的人才培養不遺余力,為中國海軍的各兵種、各專業人才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8年陳紹寬在《飛機·潛艇報告書》中強調:“海軍擔任航空之責不為不大且重,其於戰備上,國防上誠不可以輕視之也”[9],提出了制造海軍飛機和潛艇,培養航空和潛艇人才的具體計劃。海軍部根據這份報告,正式開辦了海軍飛潛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飛機和潛艇人才的學校。1928年,海軍航空處附設飛行訓練班,到1936年先后有三屆21名航空學員畢業。1934年陳紹寬在《海戰》一文中對海戰中的飛機進行了專門討論,他認為:“現代海軍在海戰時,欲取攻擊手段,必有賴于艦上所載的飛機”,要求海軍飛行員除了要有精湛的飛行技術外,還要熟練海軍飛機的戰術,并且具有海軍航海員的知識。1931年陳紹寬在中央無線廣播電臺發表演講,提出潛艇是中國海軍發展的主要目標,并先后派遣林遵、劉永仁等人到德國、英國學習潛艇駕駛技術。
陳紹寬認為“海軍負有特殊任務,必須有特殊學識”[10]。他主張“海軍戰略戰術日新月異,培育人才,非旦夕所能為功,于進行建設之先,亟須預為籌備。所習學科,大概可分為航海、輪機、槍炮、魚雷、水雷、造艦、造械、通信、電務、海軍航空等項。其作戰指揮干部尤須有大學??朴柧?,對于海軍戰略戰術、國際公法縝密研討”[11]。擔任海軍部長期間,陳紹寬成立揚子江引港公會,設立南京海軍水魚雷營附設無線電訓練班,設立海軍陸戰隊講堂,創立陸戰隊軍官研究班,制定《海岸炮兵訓練班計劃》和《海岸炮兵訓練班教程》,派學員出國留學學習航海、輪機、測量制圖等專業、到英國大西洋、地中海兩艦隊戰列艦上學習實戰經驗等等,努力提高海軍官兵的素質,加強海軍人才體系建設。
軍事訓練是部隊平時培養作風、提高軍事素質、增強部隊戰斗力的一個主要手段,是部隊完成各項軍事任務的重要保證。陳紹寬深知,軍事之訓練,乃海軍之大事。只有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才能培養出官兵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才能培養出令行禁止、勇往直前的軍隊。
1930年陳紹寬在《關于本軍之談話》中要求海軍官兵:“第一,要要嚴防腐化惡化。協力同心,負起責任,把一切腐化惡化不良的習慣從速戒除。第二,盡忠職務,才能有相當的成績。第三,做事情務須求其謹慎,才不至于漏弊”。1933年他在《告陸戰隊將士書》中指出:“國難發生以來,外患日急,尤為軍人奮斗之時。我軍人既負衛國保民中人,紀律尤貴嚴明。對于長官之命令,尤當切實遵守,紀律不紊,方為節制之師”。陳紹寬強調“時時刻刻,刻苦操練,才不愧為革命的海軍軍人”[12]?!昂\娊逃?,本具有傳統精神,無論官佐士兵,均加以嚴格之訓練”[13]。
海軍正規會操演習中斷了10多年之后,在陳紹寬主持下重新開始,他規定了各艦隊在春、秋兩季實行演習會操的制度,指出“舉行會操的目的,在于求學術及戰術的精進”[14]?!叭绻覀兤匠>毩曈兴?,萬一遇到敵艦或魚雷艇來劫船時,我們就能從容應付,馬上加以痛擊?!盵15]。會操的目的在“大家于技術方面、精神方面,可以有所增進,以便對國家盡責,及完成本軍所奉本黨的使命”[16]。每次會操,海軍高級將領陳紹寬、曾以鼎、陳季良等分別親自督率。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演練官兵協同作戰的技能,提高海軍部隊戰斗力,為民國海軍后來能堅持抗戰打下了基礎。
對于軍人來說,犧牲不僅僅意味著自己的生命,更意味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陳紹寬贊同拿破侖的“在戰爭中,精神與物質,為三與一之比”。他要求海軍官兵以革命的精神來犧牲一切,抱定奮斗之精神,犧牲之決心,為國家人民服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陳紹寬指出:“無論何人,對于國家,均應具有責任心。國民革命軍之軍人,所負責任尤巨,如何而使國威發揚,如何而使地方寧靖,如何而使外患消弭,須人人具有大志量,大膽氣,為國民作前鋒,雖犧牲性命,而有所弗恤”[17]?!胺彩怯幸嬗趪遥幸嬗诿褡澹瑹o論任何的困難,任何的犧牲,我們都要去做的”[18]。在抗日戰爭中,他要求海軍將士:“不惜任何犧牲,竭力奮斗,粉碎敵人速戰速決迷夢,樹立吾國持久戰基礎”[19];“有一艦即盡一艦之用,有一械即盡一械之用,有一人即盡一人之用,一切均可犧牲,而神圣抗戰之主旨始終不渝”[20]。
陳紹寬及海軍全體將士,“無日不抱有敵無我有我無敵之決心”[21],不惜犧牲一切,自始至終,固守崗位,在全軍奉命戰略轉移的時候,民國海軍都是在諸軍的最后。陳紹寬先后以“咸寧”、“永綏”、“江犀”為旗艦,往來于馬當、漢口、岳陽、長沙等地指揮。d5 TY^Gk J并親乘“湖隼”魚雷艇到前線視察戰況。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陳紹寬在炮火中乘“永綏”號旗艦趕赴僅距敵艦10余海里的石牌部署。憑著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民國海軍“以血肉筑成江上的長城,阻止敵人的前進”[22],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才是軍事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海軍建軍治軍之本。人才建設是戰略問題,是加強海軍建設的重要方面。陳紹寬通過17年的實踐,不僅為民國海軍培養了共赴國難、為國捐軀的忠貞之士,而且也培養了一批精通業務、不辱使命的科技人員。盡管受蔣介石“陸主海從”思想的影響,陳紹寬的人才建設計劃很多都沒有得以實現,沒有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沒能挽救整個國家的命運,但是他的人才建設思想在當時是先進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對當今我國海軍人才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民國海軍的興衰》高曉星時平,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16頁。
[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陳紹寬文集》高曉星,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303頁,第 175頁,第 37頁,第115頁,第46頁,第47頁,第33頁,第337頁,第342頁,第42頁,第342頁,第115頁,第18頁,第74頁,第110頁,第185頁,第359頁,第241頁,第194頁,第250頁。
[9]《陳紹寬與民國海軍》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