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民
(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
人生如棋,是句老話了。筆者從百度網(wǎng)上看到,有人以此為題寫出了書,文章更是不少,有的富含哲理,有的妙趣橫生,閱后受益匪淺。然而,棋類分為中國象棋、圍棋、軍棋、五子棋、國際象棋和跳棋等種種,各有特點和不同。這里,筆者從中國象棋的棋藝特點出發(fā),結(jié)合人生的感悟,談談“人生如棋”的感想。
開局,猶如人生之始。會下中國象棋的人都知道,走好開頭的十幾步,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果下棋一開始就占據(jù)主動,很可能保持全局領(lǐng)先,一順到底,直至勝利。反之,如果開局不好,有車出不去,有馬跳不起來,好像手腳被人捆住,難受至極,失敗的概率極大。從中國象棋的開局,我們可以感受到,抓好幼兒和青少年教育,打好人生的基礎,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總結(jié)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諄諄教誨人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幼兒學者,如日出之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們廣為流傳孟母三遷的故事,講得也是這個道理。人生如棋,世事也如棋,萬事沒有好的開始,怎么會有好的結(jié)果呢!不然,歪瓜裂棗又是怎么長出來的,“敗家子”又怎么不會從小被嬌生慣養(yǎng)呢?正所謂失之絲毫,差之千里!棋有百局,人各有異。中國象棋的開局,要視對方走法而變化,采取不同的辦法。早期教育也嬰因人施教,視性格和愛好而教,俗話“三歲看大,從小看老”,講究科學性,有方向,有目標進行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
中盤,是中國象棋的博殺階段,要全力進取,把車馬炮用好用活,抓住各種機遇進攻,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不斷取得戰(zhàn)果,爭取在這個階段取得決定性的優(yōu)勢和勝利。中盤的象棋,猶如人生進入社會,開始獨立的工作,靠自己的力量來生存,開始了事業(yè)上的拼搏。這個時期的最大特點是機會多多,情況極富變化。體現(xiàn)在棋局上,時而主動,時而被動,時而得子,時而丟子,局勢變化莫測。體現(xiàn)在人生上,也是多變,“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是對這個時期人生的絕妙寫照。有的成功者變成了失敗者,有的從失敗走向成功;有的官場得意,青云直上;有的敗走麥城,從座上賓變成了階下囚。我有一個老朋友,十幾年來在事業(yè)和經(jīng)濟上的變化很大,好的時候,幾百萬資產(chǎn),出手也大方,送給親戚小孩的禮物是鋼琴;不好過的時候,手頭拮拘,舉債度日,經(jīng)常四處混飯吃;最近聽說又買了輛好車,翻過身來了,真是“三窮三富過到老”。棋到中盤,還有一個特點,由于雙方攻防激烈,經(jīng)常顧此失彼,容易出現(xiàn)失誤。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也是這樣,經(jīng)驗少,面對復雜和激烈競爭的社會,容易犯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并不可怕,可以教育人和鍛煉人,不斷總結(jié)教訓和經(jīng)驗,提高自己,避免今后跌大跟頭。特別是年輕人,在錯誤和挫折面前,更不要灰心喪氣,年輕就是資本,就是優(yōu)勢,有時間改正錯誤和恢復過來,扭轉(zhuǎn)局面,轉(zhuǎn)敗為勝。國內(nèi)很多優(yōu)秀著名的創(chuàng)業(yè)和成功者,象牛根生、馬云、史玉柱等等,都是歷經(jīng)磨難拼打過來的。
殘棋,好像是人到老年的寫照,表示成敗和世事已成定局,再努力也是于事無補了。由此而來,古人有老不學藝的說法。然而,棋手殘棋走的好,實力不如對方,少個馬或車,能夠保持不輸,落個和棋的結(jié)局。如一車和二車、馬炮和雙車等等。個別抓住機會的,還可以利用對方的失誤,以少勝多,轉(zhuǎn)敗為勝。其實,人在老年也是這樣,各方面的事情安排好,可以收到“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效果,安渡余生。人生的晚年,應該說是一個薄弱階段,除了身體方面的自然衰老以外,精神方面值得重視。人們常說的“老糊涂”就是指腦子容易出問題了,搞不好,晚節(jié)不保者有之,老年癡呆癥者有之,心垮意衰者有之,辦傻事,講錯話更是家常便飯。所以,古人講:“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堅持學習,可以不糊涂,保持清醒,在晚年不出笑話和大的失誤。既使“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由此可見,古先圣賢特別重視老年人的學習問題,孔子還講過:“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當然,還有個別的通過學習和努力,在晚年大放異彩,創(chuàng)造了輝煌。這方面,在中國古有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今有水稻專家袁隆平,老當益壯,不斷取得科研上的新成果,造福于人類。
中國的象棋,講究“正招”,就是指每一步的正確走法。一步棋的走法有很多選擇,但正確的走法只有一步,需要謹慎和判斷無誤。要做到這一點,實非易事,必需三思而行,防止快行無好步,大意失荊洲!下象棋急于取勝,只看一步是不行的,要看到三步以上才能避免失誤,走出“正招”。看人生旅途,一失足成千古恨!走好每一步更是重要,尤其是人生的幾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如上大學、畢業(yè)后擇業(yè)、部隊復員和轉(zhuǎn)業(yè)、中年工作改行和重新創(chuàng)業(yè)等時機,甚是重要。兵法云:“多算勝,少算不勝”。人生緊要關(guān)頭,周詳審度,全力以赴去爭取,是十分必要的。這里簡單提醒的是,從事不熟悉和不了解的行業(yè)和事情,風險是極大的。有的人棄官從商屢屢上當受騙,丟了“鐵飯碗”生活無著落;有的人在企業(yè)擴張中敗北,改行時破落;有的炒股“門外漢”把多年拼搏的積蓄在股市高位時投入,到頭來只能落個財空人慘的下場!
中國象棋的博奕中,還有很多“殺招”,如人們熟悉的“馬后炮”、“高挑馬”、“鐵門拴”和“大刀剜心”等招法,既形象又實用,兇惡無比,一旦走成,對方必死無疑。細心想來,這些“殺招”,是前人苦思冥想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是智慧的結(jié)晶,象棋的精華,棋藝的“亮點”。聯(lián)想人生,也應該掌握象棋的“殺招”,不管干什么,做什么事情,,做到知其要、得其道,抓住規(guī)律和要害,猶如苞丁解牛、太極二十四式、治病神針和中藥良方,功高技精,做一個遇事有辦法的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決非易事,需要長期的刻苦鉆研,不斷探索和積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心血;不然,昏昏度日,不學無術(shù),成為無能之輩,遇到難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愁煞人也!
應該指出的是,象棋很需要高人指教,尋找好的老師。俗話“名人出高徒”,這話一點不假,很多象棋的招法,靠自己去摸索和總結(jié),猶如深奧的數(shù)學定律,一輩子都搞不明白。只有學習前人的經(jīng)驗,如科學家牛頓所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捷徑掌握。古人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生更是這樣,世事萬般皆學問,方方面面都有專家,有了高人指點,就會學有所成,事半功倍;而且老師水平越高,學生越成功。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的老師是大學者蘇格拉底。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是美國號稱“超音速之父”馮·卡門教授的學生。金融大師巴菲特、索羅斯和世界首富比爾·蓋次,都是師從證卷大師格雷厄姆的。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
人生如棋,只是簡單形象的比喻,實際上人生遠比棋復雜的多,奧妙的多。中國象棋的棋藝也包含著豐富的智慧,此文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讀者如果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也就達到本文的寫作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