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新麗 李志博 米穎杰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系統的研究
米新麗 李志博 米穎杰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產業集群的竟爭優勢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也成為推動區域創新系統建設的重要模式。區域創新系統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式、發展水平起著重要而深遠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解,對當前區域創新系統提出了具體建設思路。
產業集群;區域創新系統
產業集群是在一定地域內,依靠其自身的資源優勢,使得產業領域相關或互補的企業大量聚集發展,形成具有規模優勢,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體。國內外實踐證明,培育產業集群是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
產業集群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地域的相近性和聚集性。產業集群應該在地理上是相近的,在空間上是聚集的,這是產業集群在表層的直觀體現。產業集群中的企業,與其相關聯的企業,各種政府機構,職能部門,教育培訓機構在地域上形成一種柔性復雜的綜合體。第二,關聯性和互補性。在產業集群的內部,企業間的相互關系密切,企業間的產業有相關性和互補性,企業間可以相互競爭也可以相互合作,這樣使得產業集群內的關系相對復雜。第三,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鏈結構。產業集群內部可以形成縱向的產業鏈結構和橫向的專業化分工。第四,網絡化的組織形式。網絡化包括經濟網絡化,資源網絡化和社會系統網絡化。網絡化中的個體不是獨立的,是與其他的個體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關系。隨著電子計算機網絡發展,產業集群內的關系和信息流更加方便快捷。第五,在統一的產業集群中,由于地域的相近性,企業間的企業文化也比較相近,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環境下,相近企業文化可以帶來更低的交流成本,可以形成相近的產業集群目標。第六,產業集群是與外界環境有資源,信息,人力等各種交換,是一個開放的互動的系統,它并不是獨立的封閉的系統。
區域創新系統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庫克教授最早提出區域創新系統概念,區域創新系統是一個區域內具有各自特征和功能的組織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創新網絡系統,是國家創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Erkko Autio對區域創新系統結構發表了自己的研究結論,他寫到,區域創新系統有兩個相互獨立相互依存的兩個次級系統組成,分別為“知識應用和利用系統”和“知識產生和擴散系統” 。企業是“知識應用和利用系統”的核心,在企業周圍圍繞著顧客,供應者,合作者,競爭者。這五個方面組成了網絡系統。其中,企業,顧客,供應者組成的是縱向網絡系統;企業,合作者,競爭者組成的是橫向的網絡系統。“知識產生和擴散子系統”是由一系列的教育培訓機構組成,其中主要有技術培訓機構,勞動培訓機構,公共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
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系統,簡單地可以理解為以集群的組織方式、運用集群組織優勢進行產業創新的區域創新系統。以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為基礎的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通過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產生創新聚集,從而獲得創新優勢的一種創新組織形式。構建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系統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充分認識到產業集群在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基礎性作用,并將其與全局戰略結合起來,作為建設區域創新系統的重要路徑。目前國際上常見的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的一般思路是,為了促進區域創新國家或地方通常在一個或幾個集群形成之后,對集群采取一系列推動、治理和創新政策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創新。經驗證明推動產業集群創新是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的有效路徑。
由于不同區域的資源、產業基礎、社會文化背景等不同,適合發展的產業也就不同,因此在發展產業集群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產業,即發展特色產業集群要注重發揮本區域的比較優勢,或是資源優勢,或是市場優勢,或是兩者兼備。如河北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己具備一定的基礎:光伏產業在保定、邢臺、廊坊等地己形成規模,英利、品龍、新奧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電子信息產業在廊坊市、石家莊市和保定市發展勢頭較好;在石家莊等地生物產業也出現了良好發展勢頭。
產業集群的環境可以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主要包括設立產業聚集平臺(如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和基礎設施(如電力、交通、醫院、學校等)。應當確立基于整體發展戰略的基礎設施網絡統一規劃,構建交通、通訊等組成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區域創新系統的發展也要有較寬松的人文環境,在區域要營造“以人為本”的區域創新文化。同時,政府也應在產業集群發展的過程中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和區域可持續性發展。
[1]宋之杰,金婷,基于產業集群的河北區域創新系統建設思路探析,燕山大學學報2010年3月。
[2]傅鉛生,于英杰,我國中小企業集群模式及發展問題研究,價值工程,2006年第5期。
[3]黃玉書,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問題探悉,云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4]王立杰,張秀倩,保定市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研究,商場現代化,2006年2月。
[5]戴發山,黃世秀,中小企業集群競爭優勢因素分析與策略研究,2008年第3期。
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基于產業集群的河北省區域創新系統研究”(S2010201)
米新麗:河北大學管理學院,講師。(1978—),職務:教師 。 李志博,內蒙古工業大學,研究生,(1984—),職務:學生。米穎杰,河北省高碑店市職教中心,中教一級,( 1972—),職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