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朔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劉愛東
構架新體系 拓寬新視野 助推新發展
——創新干部培訓體系,加快轉型跨越進程
■中共朔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劉愛東
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是不斷提升廣大干部素質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實現負重趕超、轉型跨越,建設自然、生態、現代、宜居的新朔州,迫切需要建設一支敢于迎接挑戰、勇于開拓創新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不斷改革創新思路,積極構架干部培訓新體系,拓寬干部新視野,增強干部新本領,為推動全市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朔州市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實際工作中,在系統地培養干部、提升干部素質等方面還有差距。一是培訓對象覆蓋面不夠廣。傳統干部教育培訓,以組織調訓和部門培訓為主要手段,由于受工作精力、培訓條件、培訓經費等限制,不能覆蓋到全體干部,容易造成干部培訓機會不均等問題。二是培訓空間和途徑不夠寬。缺乏“大教育、大培訓”的工作理念,干部教育培訓職能部門信息溝通不及時,配合不緊密,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性不夠、調控力不強,“多頭培訓”、“重復培訓”、漏訓的現象同時存在。三是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夠強。長期以來,干部教育培訓多是體現組織意圖,培訓對象的需求居于“從屬”地位,使干部的主動意識、選擇意識處于一種被“抑制”的狀態,是“要我學”。四是培訓干部紀律性不夠好。干部學風不正,紀律性不強,請假曠課現象經常出現,有些學員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動上,熱衷于層層慰問,沉湎于觥籌交錯,嚴重影響乃至敗壞了學習風氣。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教學手段不靈活,三是師資力量不充足,四是管理機制不健全。
一要突出抓好培訓主體。要始終按照“重要干部重點培養,優秀干部優先培養,緊缺人才加速培養,年輕干部全面培養”的總體要求,按照分級分類和全員培訓的原則,切實抓好縣鄉黨政一把手、后備干部、村黨組織書記和大學生村干部四支隊伍的教育培訓。同時,開展面向全體干部的素質教育工程,做到重點培訓與普及培訓相結合,實現教育培訓規模與質量、效益的統一,確保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加各種形式、各種層次的學習培訓。
二要突出黨性、宗旨、紀律觀念教育。加強宗旨觀念教育,尤其是黨性教育,是我們黨應對新考驗、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的根本措施。通過開辦以“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優良作風”為主題的培訓班,到延安、井岡山等地進行紅色傳統教育,加強領導干部的宗旨觀念教育和黨性教育,同時挖掘本地的“朔州精神”和“右玉精神”,加強對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三要突出轉型跨越主題。目前,全市處于“十二五”發展的起步時期、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使干部具有推動發展的視野和能力十分重要。干部教育培訓要緊扣服務轉型跨越這個主題去謀劃,全市的轉型跨越需要什么樣的干部,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干部,既注重學習省市的重大決策部署,又突出抓好當前朔州重點發展主體產業的基礎知識培訓,同時還要牢固樹立按需培訓的理念,量身定做培訓“菜譜”,打造一支既有加快轉變愿望、又有加快轉變本領的干部隊伍。
四要突出辦好境外培訓。著眼于開闊我市領導干部的思路和視野,提升領導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培養領導干部了解世界大勢、把握工作大局、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按照市委的要求,要不斷加大境外培訓力度,有計劃、分批次地組織干部到發達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學習培訓。
五要突出抓好學風建設。一是建立健全學員管理制度。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制定有關學風建設的管理制度,在入學之初對學員的黨性鍛煉和紀律約束提出明確要求。二是著力形成社會輿論監督合力。市縣主要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讓干部在學習培訓期間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三是強化自我管理。學員與培訓機構簽訂《學風建設承諾書》,定期填報加強學風建設個人自查表,對違反課堂紀律、“公車伴讀”等情況進行自查。四是強化外力約束。各級紀委、組織部和黨校通力合作,定期對學員執行規定的情況進行巡查,嚴查以各種名義聚餐飲酒等行為。五是強化考核評價。
一是黨性修養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突出黨性教育是保證干部政治上清醒的客觀要求,是保證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根本途徑,是保證干部廉潔從政、秉公用權的迫切需要。因此,應把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作為一門必修課,教育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同時要注重能力培養,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新變化,領導干部面對諸多新情況、新問題,要不斷地樹立新理念、學習新知識、提高新本領。
二是傳統培訓與新型培訓相結合。通過綜合運用組織調訓與自主選學、脫產培訓與在職自學、理論培訓與專題培訓、黨校培訓與高校培訓、當地培訓與走出去培訓、境內培訓與境外培訓,把繼承和堅持傳統教育方法和改革創新的方法很好地結合起來,促進干部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是重點培訓與多層次培訓相結合。要科學設置重點培訓內容。每年年初,邀請有關專家對全市各個層次干部的知識需求進行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年度培訓計劃。加強重點人員和重點崗位干部的培訓,建立多層次的培訓格局,堅持以“分層培訓,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共同提高”為原則,開辟新途徑,拓寬新渠道,積極有效地多層次培訓干部。
四是學習培訓與成果轉化相結合。加大對干部教育培訓成果轉化利用方面的研究,積極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成果轉化機制,把干部教育培訓的普遍要求與干部的實際需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健全分類指導、定向轉化、宏觀管理、考核激勵等制度,加快學習成果轉化,逐步建立起“帶著問題參加培訓,圍繞問題學習交流,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回到單位進行轉化”的培訓及成果轉化鏈條,確保將干部的學習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五是干部培訓與干部任用相結合。一是實施干部教育培訓目標管理考核制度。二是建立教育培訓檔案制度。三是堅持培訓和使用相結合的制度。
建立保障機制。主要是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一是注重工作統籌。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的職能,搞好總體籌劃、全面協調和督促工作,調動和統籌各培訓機構積極配合,充分發揮服務管理作用,精心設計、嚴密組織,確保培訓質量。二是強化責任考核。要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年度考評、干部任用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教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加大經費投入。朔州市從2007年起,在全省率先將市縣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近三年來,全市共投入經費1500多萬元,為啟動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提供了財力支持。
建立健全培訓制度。要認真抓好中央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和省委《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干部教育培訓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真正將干部的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干部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檔案,干部教育培訓實行“一人一冊”登記管理。探索建立培訓項目管理辦法,建立干部教育培訓項目責任制。推行培訓基地質量評估制度,加強培訓基地建設。
注重整合培訓資源。在干部教育中,一方面要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要堅持把組織調訓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為干部教育培訓服務,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活力和競爭力。要建立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的長效機制,探索委托高校來朔舉辦研究生班或博士班,提高干部的學歷教育水平。
完善良性發展機制。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變“被動”為“主動”,走向良性發展軌道,必須建立起一套系統、完善的機制。要重點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訓保障、過程控制和培訓考核三方面的機制,以便在組織、經費、教育資源上提供保障。要根據培訓的類別、層次、目的等,設計符合實際情況的訓前規劃、訓中管理和訓后考核體系。同時,健全對培訓機構的雙向評估制度,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逐漸走上規范化的良性循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