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市一鄉鎮違法作出調整行政區劃決定,被廢止;祁東縣一份文件擅自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增設行政處罰,被糾正;衡東縣一份文件用失效的部門規章作依據,被改正……
從2008年開始,衡陽市的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全面啟動政府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3年來,全市共審查規范性文件698件,糾正錯誤文件44件。
據介紹,這44件“問題文件”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這幾方面:
一是缺乏法律依據。如某區《關于涉農補貼資金的管理規定》中規定,鄉鎮、街道財政所管理數據不能及時申報和錄入的,查實一項扣減鄉鎮、街道專項經費5000元;村級組織虛報數據的,經查實后扣減村級轉移支付資金5000元。區人大常委會審查認為,該規定是否有明確依據值得商榷,而且可能直接損害農民的合法權益,于是要求補充制定文件的依據,把文件修正后重新報人大常委會審查。
二是違法增加公民義務,限制公民權利。2010年,某市人大常委會審查《關于加強全市房地產稅征管工作的通知》時發現,該文件規定的“對個人自建房屋征收建安稅”,屬于違法增加公民義務,當地人大常委會立即督促政府作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