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集萃
自從“微博達人”李承鵬宣布參選人大代表之后,跟進者越來越多。被選舉權是憲法所賦予的公民政治權利,但在此之前,以個人身份參選人大代表卻只有一些偶爾的個案。現在經由網絡,突然涌現出這么多公民要參選人大代表,這一現象充滿新意,意義也十分重大。
網絡公眾人物政治參與的實踐,或可為中國人的民主訓練積累寶貴的經驗。“政治是大家的事”,“民主需要訓練”,一般人對此耳熟能詳,但如果缺乏社會中每一分子的一步步掘進,則我們的目標永遠只是空中樓閣。李承鵬坦言:“之前對選舉法等法律并不熟悉,現正在學習,發現原來我們有這么多的權利。”身為記者和作家的李承鵬尚且要通過這次參選,才會想到去學習法律,又才會“發現原來我們有這么多的權利”,無異于雄辯地證明,一次民主的訓練比任何的宣示都遠為有效。這樣的訓練越多,原來未被“發現”的良好制度就會被激活得越多,而這個激活的過程,必將是中國政治民主向前大大推進的過程。
對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是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職權。審查規范性文件要想“更上一層樓”,除了需要繼續發揮人大常委會及其專門審查備案機構的能動作用之外,還需“好風憑借力”——調動公民監督的力量。
留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不少規范性文件雖然內容合法,但卻不適當。“合法”當然是不可逾越的底線,而“適當”則是長期追求的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人大常委會面臨著專業力量有限、審查視野無限的矛盾。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民力是無窮的,尊重民間的自發與自覺,充分調動公眾參與審查規范性文件的積極性,利用民智、發揮民力,既是有效途徑,也是必然選擇。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國家短道速滑隊擾民在先,且用臟話罵人,王濛等人接受公安機關處理時口口聲聲說:“你知道我是人大代表嗎?我們都是世界冠軍嗎?”并在醫院嚷嚷“我們是奧運冠軍”要求住單獨的病房。
此事中,王濛應當記取的教訓不少——張揚個性不能超規逾矩,奧運冠軍和人大代表更該自律,公眾人物也該珍惜自己的公眾形象。
按照最樸素的理解,冠軍是體育榮譽,而榮譽不等于特權。為何王濛們有強烈的特權思想?誰把他們慣成這樣?說白了,是人們太寵這些冠軍了。一拿到冠軍,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就不說了,甚至能輕而易舉地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是根源。要祛除王濛們的特權意識,除了給他們上一堂法律課、平等課,更要追本溯源。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5月20日,報送全國人大審議預算的98家中央部門中,已有88家公開了2011年部門預算……一些政府部門公開的預算還是只有幾張表格,模棱兩可的“其他支出”占了相當大比例,對資金的安排使用缺乏具體的分析與解釋。
公開預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接受監督,推進財政預算的科學化、民主化。“其他支出”,顧名思義是在支出項目中找不到相應欄目、不能對號入座的,就列為“其他”名下。這在無形中為一些沒有支出名目的或不愿公開的、不便公開的項目,提供了“避風港”、“護身符”。什么招待費、考察費、療養費、補助費、送禮費來者不拒,正常開支和違規開支魚龍混雜,真可謂“其他支出”是個筐,不明不白的都往里裝。有了這個“筐”,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其他支出”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了。
“其他支出”不應成為預算公開的“絆腳石”,更不應逃避、脫離監管而成為腐敗的“沼澤地”。既然打算誠心誠意地接受公眾的監督,就沒有必要在“其他支出”公開上“猶抱琵琶半遮面”。
“選民見代表,只需打個電話”,這是近年來一些地方人大創新代表聯系選民機制的新舉措,即把人大代表的照片、姓名、電話號碼向選民、社會公開,選民有何意見和要求,只要打個電話,就可以向代表反映,代表、選民稱之為“代表熱線”。然而,如今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代表熱線”無人接聽,或偶爾有代表接聽,但社情民意不能及時上達的現象。
“代表熱線”變“冷”,究其原因有三:履職意識不到位。有些代表認為自身工作繁忙,接聽“代表熱線”是自找麻煩。也有代表有提前“下崗”思想,認為今年是縣鄉人大換屆年,“代表熱線”該撤除了。缺乏檢查、評比、督促機制,挫傷了選民撥打“代表熱線”、代表接聽“代表熱線”的積極性。
要使“代表熱線”不變“冷”,要增強代表接聽“代表熱線”是代表履職形式的意識。同時,要抓好專項檢查,確保“代表熱線”持之以恒地“熱”下去。更重要的是,要廣造聲勢,利用各種形式宣傳“代表熱線”的作用,引導人民充分利用現代通訊工具,與人大代表保持聯系,為“代表熱線”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審議意見是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某一專項工作執行情況的集中反映,是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果得不到有效辦理,自然而然影響人大的權威和公信力。
要使審議意見發揮其價值功能,真正擔負起監督“一府兩院”工作、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職責,關鍵在于抓落實。對于審議監督而言,一份科學合理的審議意見,只做到了一半,求真務實、狠抓落實,這是更重要的另一半。因此,審議意見發出之后,人大常委會還必須研究如何督促落實的具體方法,及時跟蹤監督。審議監督需要有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毅力,需要有知難而進、鍥而不舍的精神,需要有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抓成效不罷休的勇氣。這樣才能彰顯監督的權力和效力。
自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至今,82歲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全國女勞模申紀蘭已連續參加了十一屆全國人代會。2010年全國人代會上,她“從未投過反對票”的話語在網上引起熱議。2011年3月9日,申紀蘭回應說,她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農民,能當一屆人大代表就了不得了,沒想到連續當了十一屆。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見證人,內心擁護的事,她就贊成,不擁護的,她就不投票。
代表是由選民選舉產生,肩負著選民的期盼,其職責就是要代表選民對關系國計民生的事項進行決定和監督政府依法履行職責,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善于發現政府問題和敢于監督政府的代表,才是優秀的代表。因此,一個連續十一屆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從來沒有投過反對票,確實不可思議,哪怕她可能有過不投票的時候。
但是,申紀蘭代表的表態至少我們還是看到了她的真誠,至少我們還是從中窺見了在履職過程中投票的情況。相對于許多代表來說,我們既不知他們提了什么議案,更不知他們在對法律、“一府兩院”報告中的投票情況。所以,盡管我并不同意申紀蘭代表“從不投反對票”的表態,但我還是贊賞她敢于將自己投票情況公之于眾的勇氣,而且,正是因為這種勇氣,才讓越來越多的人更為深刻地反思代表應當如何更好地履職。我希望,有更多的代表通過博客或者網站,公布自己對于每個法律和報告、決策投票的情況,自覺接受選民的監督,并進一步公布自己的各項履職情況。只有公開、透明,選民才有機會監督代表,并督促他們監督政府,才能讓我們政治更文明、法治更完善。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15日通過中國人大網公布了自今年4月25日16時至5月31日24時期間,社會公眾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見,“原汁原味”地向公眾梳理呈現了來自82707位網民的237684條意見、181封群眾來信、11位專家和16位社會公眾的意見。公眾意見“原味”公開,全國人大率先垂范,筆者為之叫好!
“原汁原味”地公開收集到的社會公眾意見,不僅僅是體現對民意的尊重,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實現,同時率先垂范能在地方各級各類國家機關中起到示范和放大效應,尊重民意、保障民權,讓公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楊維立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王石川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吳振濤 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作者:賀大新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盧鴻福 來源:《人民之聲報》
作者:楊濤 來源:《人大研究》
作者:滕修福 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