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洋
(武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430000)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很多企業以及用人單位都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辦公,甚至是無紙化辦公。據此高職院校對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也由部分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變成了一門全校所有專業都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因此,該課程整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對老師、學生的要求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筆者近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對教學過程觀察發現,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實現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勢在必行。
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往往是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教學時通常采用的是模塊化的教學,普遍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級大綱為指導,將整個教學分成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網絡操作等幾個模塊。以多媒體理論教學為主,上機實踐教學為輔助。考核形式也從理論考試到上機、理論考試相結合,再到最近的機器綜合考查為主的測評。雖然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較單純的理論教學有所提高,教學效果也比以前顯著。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方式,很多時候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任課教師的示范做,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習慣,不利于培養高素質操作人才。而且由于更多的專業開始開設這門課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用于其它專業的教學中,教學效果就遠遠不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近些年來普通推崇的用于各類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教學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這種模式在各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那么這種模式又是否能夠用于一門公共基礎類課程呢?答案是肯定的,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這種優秀的專業課教學模式,把“任務”置于中心地位,強調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其組織教學的過程是明確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體現“學以致用”的教育宗旨。
(1)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創設情景,提出任務,在提出任務前,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設計情景,構思好導入方式。然后在教師創設好教學情景后,就要抓住時機,依據情景提出相應的任務,使學生的學習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景。并且要考慮到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往往沒有很好的基礎,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還存在不守紀律,自主學習能力差,厭學等問題。那么注意學生的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也就是說“任務”要有層次。一般情況下,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模仿教學任務,按教師的指導和要求再重復做一遍;對于已經具備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學生,可為他們提供擴展型任務。即教師只提出具體要求和題目,學生自選內容并上機實現;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創新型任務,這類任務,教師只提出原則性要求,學生自選題目并上機完成。在學生上機期間,教師應該營造共同協作的學習環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和歸納各種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巧,最終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2)由于教學的對象專業各種各樣,那么對教師來說,你的課題就不能僅僅用一種,任務設計應考慮到你這個專業實際工作對計算機的需求。比如武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以汽車專業為主,那么大部分學生以后要走上汽車維修類的崗位,他們對計算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掌握,以及網絡操作上。而對于商務管理專業來說,主要從事在各單位文秘、行政等相關工作,對辦公軟件的運用較為頻繁,設計的任務則應該設計為“使用Word制作公司內部刊物”、“使用Excel制作辦公設備管理明細表”等等,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新的任務驅動法可以更好地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對計算機應用的不同需求,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可以最大化地體現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特點,也更加適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裴麗鵲.計算機應用基礎(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王愛民,徐久成.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