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平
(皖南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安徽蕪湖 241002)
網絡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
丁伯平
(皖南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安徽蕪湖 241002)
機能實驗學是基礎醫學領域的一門創新實驗課程,也是基礎醫學的核心課程。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網絡,可滿足不同學歷不同專業對教學目的的不同需求,同時有利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激勵了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對機能實驗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網絡;多媒體;實驗教學;機能實驗學
醫學機能實驗學是基礎醫學領域的一門創新實驗課程,繼承了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即“三理”實驗課程的核心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后形成的一門全新學科。發展了綜合實驗、自主設計與探索性實驗,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新技術的應用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驗教學改革的產物,也是基礎醫學的核心課程[1]。多媒體教學網絡是把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手段,其技術開發與應用已經滲透到醫藥學的各個領域,極大地促進了醫藥界和人們相互間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在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上應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使教學效果得到極大的提高。這一改革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知識綜合運用和科研能力,提高了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
機能實驗學是醫學基礎學科,是培養2l世紀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學科之一,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2]。機能實驗學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傳統的講述方法有時難以將具體的操作解釋清楚。因此,機能實驗室建立后,在專業教師和全體實驗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進行了多次模擬試驗,通過錄像、拍照等記錄下具體的實驗過程,后期對圖片進行編輯、制作,以圖像的形式并配以詳細的注釋說明,制作出了機能實驗學教學的多媒體網絡錄像與課件,使實驗過程更為直觀和形象。一方面可以把復雜的操作分解介紹,另一方面還把學生實驗中不易觀察到的結果展示給學生,使教學手段更加生動、靈活、豐富。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查看具體的操作步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們上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易于學生理解掌握,又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機能實驗的幾個不同階段,網絡教學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
1.1 基本知識與技能訓練階段
借助網絡中心的設備,利用現有網絡系統,把以前用錄像機播放的實驗錄像內容,按一定順序整理出來,進行圖像和聲音重新配置和優化,然后放于校園網的服務器或機能實驗室局域網上。學生可以在教室、宿舍、實驗室或電子圖書館等學校多種場所隨時點擊觀看有關的實驗內容,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點播的內容包括:動物實驗的基本技能知識,包括實驗操作(動物的捉拿、固定、經藥方法,以及手術器械、常用儀器的操作等),各個具體實驗的內容等。點播可反復進行,內容播放到任何一處都可停頓,極大的便于學生掌握基本技能。
1.2 創新性實驗階段
有計算機和網絡的實驗室可在業余時間向學生開放,教師可根據點播視聽教材,對內容進行講解、示范,以便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訓練學生操作的基本功,也大大增加了信息交換量,提高了教學效果。如通過網絡錄像可向學生介紹幾種LD50的測定方法,并能客觀的比較不同方法的優缺點,同時結合新藥研究的需要讓學生聯想如何評價藥物的安全性等。使學生不僅學會了藥物半數致死量的測定,還了解了藥物安全評價的相關實驗設計和理論知識。
1.3 綜合性實驗階段
理論知識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相關,以往某一門課的教師在實驗課中無法顧及,而網絡可綜合三科的基本知識,精煉其要點,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為學生即將進入臨床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在“神經體液因素對麻醉兔血壓的影響”實驗中,運用多媒體動畫可同時觀察到神經刺激對兔血壓的影響,對于一些心血管藥物對血壓的影響可從機制方面來演示藥物作用,并且此實驗可進一步擴展成測定心室內壓、心輸出量等多種在常規實驗中無法完成的內容,不僅擴大了同學們的視野,增加了其學習興趣,更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在影響尿生成的各種生理、藥理因素實驗中,可利用多媒體制作成色彩鮮艷、動畫效果很強的腎小管各段各種離子和水轉運過程,為學生復習生理知識,同時進一步鞏固了利尿藥的作用原理以及不同利尿藥作用差異的原因。
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系統的建立其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進一步實現了資源共享,虛擬與真實測量結合,實現在線實驗、課外拓展,并強化其輻射作用,具有最廣泛的通用性[3]。虛擬實驗室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網絡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利用仿真實驗讓學生切身體會新藥研究的基本過程,在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中從實驗的基本原理到實驗結果的處理與分析,各藥動學參數的臨床意義。讓學生不僅鞏固了病理生理學與藥理學理論教學中一些抽象的知識,更使其理論結合實踐、理論聯系臨床,解決了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2.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型醫學人才
機能實驗學教學是醫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醫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啟蒙其科研意識和全面提高其綜合能力的重要基地。通過網絡教學,不僅擴大了知識面,而且在知識結構與應用上給學生與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廣泛的空間;培養實驗技能的同時,指導學生正確安排自己的實驗,培養了其組織實驗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愿望,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有關理論課時興趣更厚、動力更強,基礎知識更牢靠、更豐富,真正成為“實用型”與“創造型”人才。
2.2 滿足了不同專業不同學歷對機能實驗教學的需求
高等醫學院校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臨床、護理、法醫等不同專業與從??频窖芯可煌瑢W歷的醫學人才,以及為成人繼續教育服務。機能實驗學是各類學習必修課之一,不同專業不同學歷的學生,機能實驗學在課時安排、內容與教學目的上都有一定的差異。而利用網絡錄像、多媒體,學生可依據不同要求有選擇的打開相關內容,有的放矢進行學習,從而在根本上解決教師在實驗準備與學生在學期結束考核上的矛盾。
2.3 有利于師生互動
教師通過網絡將每次實驗課所講內容通過網絡傳輸給各個學生,節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實驗操作;學生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可通過網絡查找解決方法,也可通過電子提問及時向教師反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針對這些問題予以解決并補充到以后的多媒體課件中。
2.4 節省教學資源
通過虛擬實驗室,部分實驗可在計算機上虛擬操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實驗方法,同時節省了大量的實驗動物與試劑。
2.5 激勵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教師不僅要掌握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與藥理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必須熟練掌握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關于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滿足網絡機能實驗學教學的需求。為使實驗得以順利開展,教師還必須學會保護網絡安全與解決計算機一般故障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學習進步。促進教師的知識結構由“單一學科型”向“多學科復合型”轉變,教師知識結構得到更新。教學方法得到改進,綜合素質將進一步提高。
2.6 教材與實驗室方面
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促使《機能實驗學教程》內容不斷更新。使機能實驗中心儀器設備能充分利用;促使創建機能學科網絡化實驗室與多媒體教學數據庫,逐步建立“開放性”機能實驗中心。
機能實驗室的建立是筆者所在學校新的實驗課程體系建立的重要標志。經過教學評估與交流學習,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培養目標等方面均日臻完善并具備了顯著的特色。網絡化教學使機能實驗學教學不僅能系統地、漸進地實施課程培養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的多種功能,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成功率,同時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不斷創新的意識與精神。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還應更好地學習先進的實驗技術,不斷完善實驗設計,開展一些較先進的機能綜合設計性實驗操作課程,為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提供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實踐操作和積極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發揮創造性的思維提供更多的空間。
[1]舒暉,羊牧. 醫學機能實驗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2):67-69.
[2]丁伯平,黃幀檜,程慧珍. 機能實驗學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新趨勢[J]. 醫學教育探索,2008,7(7):739-741.
[3]丁伯平,黃幀檜. 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機能實驗學教學改革[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7(5):527-529.
G434
B
2095-0616(2011)11-138-02
20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