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銳
吉林省松原市中醫院,吉林 松原 138001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的歷史,其所創理論獨具特色,它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豐富的經驗總結。在古代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辨證法的影響和指導下,通過不斷的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為我們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其中“病治異同”即是中醫治療學的一個體現,它包含“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兩個方面,這也體現中醫治療上的靈活性。本人經過10余年的臨床實踐對于中醫之“異病同治”略有體會。“異病同治”即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療。因為中醫診斷疾病要根據審查內外和辨證求因的原則進行,通過四診合參,對病人做周密的觀察和全面的了解。通過望、聞、問、切四診詳細的檢查才能見病知源,準確而迅速抓住主要病機,才能做到治病求本。下面略述應用參苓白術散治療婦科之不同疾病的體會。
參苓白術散的方劑組成:
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山藥。
方解:本方證由于病人平素飲食不節 、勞倦過度或思勞過度致脾氣虛不能運濕,濕自內生,故出現大便稀溏,或泄瀉,舌苔白。傷及胃,胃氣弱不能納食,故食少,甚至不思飲食。更由于脾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故形體消瘦,四肢乏力,面黃肌瘦,脈現細、虛、緩。胃氣失降而上逆,故有嘔吐或干噦。中焦氣機不暢故胸脅脹滿。參苓白術散方以人參為君,甘溫大補元氣,健脾養胃,以白術為臣,苦溫,健脾燥濕,佐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苓術合用,健脾除濕之功更強,促其運化,使以炙甘草,甘溫調中,配以扁豆、苡仁、山藥之甘淡,蓮子之甘澀,輔助白術,既可健脾,又能滲濕止瀉,加砂仁之辛溫芳香醒脾,佐以四君子湯更能促中州運化,使上下氣機通暢,吐瀉可止。桔梗為手太陰肺經的引經藥,配入本方,如舟楫載藥上行,達于上焦以益肺。本方證見肺氣虛、久咳痰多,亦頗相宜。此即培土生金法的運用。
臨床應用:本方主要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可用于脾胃虛弱型崩漏、閉經、食少、便溏或瀉、或吐,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胸脘悶脹,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例1:李某,女,39歲,月經量多,淋漓不止,血色淡,質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氣短,食少納呆,大便溏薄。查:舌體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沉弱。
該患由于平素飲食不節致脾氣虛,脾虛血失統攝,甚至虛而下陷,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故經血淋漓,量多,氣虛火旺,故經色淡,質清晰,神疲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脈沉弱均為脾氣虛之證。故治療益氣健脾,補氣攝血,固沖止崩,方以參苓白術散酌加當歸補血湯,患者用藥6劑后復診。經血量明顯減少,飲食及便溏癥狀也有緩解,查:舌淡,苔薄白,脈沉弱,囑繼續口服參苓白術丸鞏固療效。3個周期后月經量恢復正常,飲食恢復正常,二便正常。
例2:陳某,女,37歲,于5年前剖宮產后,月經稀發,量少,神疲肢倦,面色晄白,心悸氣短,查: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沉緩。
該患平素由于剖宮產術后飲食不節加之思慮過度,內傷脾胃,生化之源不足,血虛氣弱,以致肝腎失養、沖任不充,血海空虛,沖任不能按時滿溢,故月經稀發,色淡紅,質清稀,臟腑氣血進一步損傷,血海空虛,無血而下,故月經停閉,心悸氣短,神疲肢倦,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緩為脾氣虛之證。治宜益氣養血調經,給予參苓白術散和補中益氣湯。服藥7天后復診,患者自述神清,已無心悸氣短癥狀。查: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緩,囑繼續口服參苓白術丸加補中益氣丸鞏固治療。5個周期后月經來潮,量少,色紅,質稀。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條件是復雜多樣的,同一種疾病由于方域、氣候、季節、生活、環境、職業、體質等不同,治法就應有所區別。治療疾病既要考慮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認識矛盾的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中醫的“異法方宜”的治療原則,蘊含著把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的辨證法思想。我們通過上兩個病例略有體會,通過參苓白術散在臨床上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中的“異病同治”的原則。即我們必須遵循的“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則。這也說明中醫學是從運動的觀點而不是從靜止的觀點,從相互聯系的觀點而不是從孤立的觀點,來看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以上兩個病例雖患者所表現的病癥不同,因同屬脾胃虛弱型的病機,故在治療上均益氣健脾為主,選同一方劑加減治療而收到療效。綜上所述,我們在診斷疾病時,一定要認真細致的了解病情,主要是仔細詢問病史及家族史等一般情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詳細的檢查才能見病知源,才能辨清疾病的本質,做到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