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 錢小路 尤艷利
1.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系學員隊,上海 200433;2.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系,上海 200433
艾炷灸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逐痹、補虛助陽、扶正祛邪等功效。《靈樞·官能》篇中所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扁鵲心書·住世之法》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之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艾炷灸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太矣”。艾炷灸在一些典型疾病的治療中獨具特色,現將其作一綜述,以供同仁參考。
中醫學認為面神經麻痹多因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氣血痹阻、經筋失養、筋肉縱緩不收而發病。針灸具有疏風活絡、活血化瘀的功能,加艾炷灸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促進局部神經功能的恢復。徐斯偉等[1]應用艾炷灸加針刺的方法治療頑固性周圍性面癱34例,針刺選風池、下關、頰車、陽白、翳風、牽正、地倉、四白、太陽、合谷、足三里等,在翳風經耳垂下至牽正、聽宮,上關經下關至牽正,下關經太陽至絲竹空,牽正經頰車至地倉,顴骨經迎香至地倉,陽白至魚腰,眼眶上緣內側至外側7個穴區帶范圍內加艾炷2~3壯,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34例患者中,治愈7例,基本治愈13例,好轉9例,無效5例。陳卓偉等[2]用針刺加艾炷灸治療面神經麻痹60例,針刺取:患側攢竹、陽白、太陽、四白、地倉、頰車、翳風、雙側合谷,針刺結束后,在陽白、顴髎、牽正、翳風加艾炷灸3~5壯,10天為l療程。3個療程后治愈50例,好轉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3%。治療面癱時取面部手足陽明經穴以疏通陽明經脈、祛風散寒、調和氣血,使面部筋肉得以溫煦、濡養而痊愈。灸翳風可促進面神經炎癥水腫的吸收,快速消除莖乳突孔內面神經的水腫。艾炷灸的灸量則以每處灸2~3壯為宜,《醫宗金鑒·刺灸心訣要法》云:“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并灸之,其炷宜小,壯數宜少。”
中醫認為支氣管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為痰飲內伏于肺,因外感風寒,飲食情志或勞累過度而誘發,發作期可由內外諸邪侵襲,氣郁痰壅,阻塞氣道,氣機不利,肺的升降失常而致呼吸困難。陳必通等[3]用艾炷灸雙側少商穴治療支氣管哮喘37例,直接灸3~5壯,每日1次,治療10次后觀察療效,37例中發作控制5例,有效2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3.0%。少商為肺經之井,單純艾炷灸少商穴能快速調節肺臟氣機,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改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陸波等[4]在補腎藥基礎上采用隔姜灸法治療哮喘278例,發作期選肺俞、膈俞、風門、心俞;緩解期選肺俞、風門、大椎、膻中、膏肓,每穴灸3~5壯,每年夏季三伏天中午11:00時用藥。278例顯效161例,好轉70例,無效47例,總有效率83%。隔姜灸肺俞、膻中、膏肓等穴可達到散風寒、調氣機,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產后便秘,初產婦幾乎人所共患。針灸是治療便秘效果較好的常用方法之一,艾炷灸可以溫經散寒,調腑通絡,對于虛證、寒證患者效果極佳。杜桂珍等[5]采用艾炷灸“通便穴”[6]治療產后便秘80例,“通便穴”定位:以醫師手指為測量標準,恥骨聯合上2橫指左右旁開3橫指之交點為二穴位,將艾炷置于左右兩側“通便穴”上,左右各燃7壯,每日1次,連續3日為1療程。80例患者中,治愈76例,好轉4例,無效0例,治愈率95%,總有效率100%。李栓格等[7]采用艾炷灸“通便穴”治療便秘60例,亦取得較好的療效。“通便穴”具有調理腸胃、疏暢腑氣之功,艾炷灸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調節腸道肌肉收縮力,使腸壁有節律的蠕動,促進大便的排出。
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中醫學“崩漏”范疇,主要發生于青春期與更年期。艾灸治療可以調補沖任、補脾益腎、平衡陰陽。鄧月華等[8,9]在臨床采用體針加艾炷灸治療崩漏87例,取穴氣海、關元、中極、腎俞、三陰交、太沖穴,行平補平瀉法,氣海、關元、中極等穴要求針感向會陰部傳導。隱白穴用棗核大艾炷灸7壯。治療后3~5日血止71例,6~9日血止14例,結果表明出血時間越短止血效果越快,遠期效果好。隱白為脾經之井穴,以艾灸之則可溫通經絡,溫養沖任胞脈,補中益氣,使脾的統血職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固崩止漏的目的。符志強等[10]采用針刺加艾炷灸治療更年期功血21例,針刺主穴:關元、三陰交、百會、隱白,配穴:血熱內擾型加血海、委中、行間;氣不攝血型加氣海、足三里、脾俞,腎陽虧虛型加命門、氣海、歸來;腎陰虧虛型加腎俞、太溪、氣穴;瘀滯胞宮型加膈俞、血海、太沖。在百會、關元、腎俞、足三里、膈俞、中艾炷灸隱白穴5~7壯,1次/日,10次為1療程,3療程為1階段。治療3階段后,21例治愈13例,好轉7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5.2%。艾炷灸治療功血癥,不僅可以積極止血,調整周期,同時也使患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出現的一系列軀體和精神心理癥狀得到緩解,體質狀況得到改善,這對于有效的治療功血非常有益。
關節炎屬中醫學“痹證”范疇,多因營衛虛弱,筋骨衰退,氣血不暢,瘀血阻滯或風寒侵襲,勞累閃挫,或習慣偏側而臥,筋脈受壓,致氣血阻滯而成痛。艾炷灸的溫熱刺激,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強,組織代謝旺盛,可緩解痙攣、消除粘連。李崇新等[11]在治療急性期關節炎時于局部施大艾炷灸,并根據臨床分型隨癥選穴:肩內廉痛者加尺澤、太淵;肩外廉痛者加后溪、少海;肩前廉痛者加合谷、列缺。根據痛點不同可擊打肩內陵、曲垣、大椎、風池、手三里、天宗等,然后行無瘢痕灸,每穴每次灸3~5壯。62例患者,顯效42例,有效19例,1例未堅持治療,總有效率為98.38%。唐照亮等[12]在造模后選取從大鼠“腎俞”、 “足三里”,用香煙型艾條距穴2 cm處懸灸,隔日灸1次,共灸8次,每次15 min。研究發現艾灸能減輕從大鼠足跖與踝部的關節腫脹和炎性反應,有明顯的消腫散瘀作用。楊馨等[13,14]在造模后用艾粒灸從家兔雙側“腎俞”穴各5壯,每日1次,6日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發現經艾灸治療后,各時間點左、右膝關節周長均明顯減小。劉旭光等[15]在造模后用麥粒灸 (約5 mg艾絨/壯)從大鼠“腎俞”、 “足三里”二穴各5壯,每日1次,兩側交替進行,發現艾灸能明顯降低實驗性RA大鼠的原發性和繼發性足腫脹度。李曉泓等[16,17]在造模前用小艾炷直接灸AA大鼠“大椎”穴,每次1壯,隔日灸1次,共灸8次,施灸結束后應用FCA造模,然后用隔物灸治療,結果表明艾灸預處理對隨后AA大鼠的保護作用可能與其適度提高正常大鼠的下丘腦HSP70的陽性表達,以及明顯減弱隨后AA大鼠下丘腦HSP70的異常高表達有關。
化療后的不良反應是腫瘤治療的難題,以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為多見,艾炷灸治療此類病癥療效頗佳。劉龍彪等[18,19]采取艾炷灸足三里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和胃腸功能影響效果顯著,化療開始后,中艾炷灸單側足三里,并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耐受程度等對壯數進行適當增減,每日1次,兩側足三里交替使用。此法在治療化療后胃腸道反應的89例患者中,45例用藥開始至停藥后72h內,無任何反應;27例化療中出現一過性或輕微惡心,偶爾吐1~2次,量少,不需要對癥治療,飲食稍有減少;11例間斷性出現惡心,每天嘔吐多于3次,經對癥治療,癥狀較快緩解,飲食減少1/2左右;6例惡心嘔吐出現頻繁,經對癥治療不能完全緩解,只進少量飲食,或基本不進食。艾炷灸足三里可以調節脾胃功能,補后天以養先天,從而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恢復機體骨髓的造血功能。黃喜梅等[20]用針刺配合艾炷灸治療化療引起的泄瀉70例,針刺主穴取雙側足三里,惡心、嘔吐者配內關,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4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取中脘、神闕、天樞三穴施中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3~5壯,1次/日。70例痊愈51例,顯效9例,好轉6例,無效4例,有效率94%。天樞系大腸之募穴,配胃募中脘、神闕施以艾炷隔姜灸,可和胃理氣,調腑止瀉,從而緩解放、化療的毒副作用。
傳染性軟疣西醫認為是痘病毒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所致,中醫認為系風邪搏于肌膚,兼感毒邪所致。向紅兵等[21]應用艾炷灸治療傳染性軟疣32例,先將粘附劑涂于疣體上,然后將點燃的艾炷置于疣體上,一般行2~3壯,以疣體頂端呈黃色或黑色為度,只需治療1次。32例中,21例于7天內疣體脫落,8例于10天內疣體脫落,2例于15天內疣體脫落,1例無效,32例中未見感染和不良反應,總有效率為96.7%。
艾炷灸法在許多難治病的治療上有顯著的療效。現代研究證實艾炷灸足三里、關元、懸鐘等穴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調節血壓和血脂等作用[22,23]。開展和加強艾炷灸的機理等實驗研究,將會為艾灸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并能促進艾灸療法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1]徐斯偉,張載義,胡蔚瓊.艾炷灸加針刺治療頑固性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針灸臨床雜志,2003,l9(6):40-41.
[2]陳卓偉,徐寧.早期淺刺加艾炷灸治療面神經麻痹6O例療效觀察.新中醫,2008,4O(6):75-76.
[3]陳必通,杜云翔,朱理春.艾炷灸少商穴治療支氣管哮喘37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5,5:3-4.
[4]陸波,張曉蕓,許冉.艾炷灸治療哮喘的體會.中國臨床康復,2002,6(9):1352.
[5]杜桂珍,馬向東,王春平,李栓格.艾炷灸“通便穴”治療產后便秘臨床觀察.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25(5):53-55.
[6]王春平,杜桂珍.艾炷灸“通便穴”治療產后便秘典型病例分析.當代醫學,2009,15(1):152.
[7]李栓格,杜桂珍,張桂花.艾炷灸通便穴治療便秘的臨床觀察.河北中醫,2009,3l(1):24.
[8]鄧月華.艾炷灸治療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47例.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2,9(2):37.
[9]黃琦芬,黃建章.子午流注法灸治月經過多25例.上海針灸雜志,2005,24(11):5.
[10]付志強,王從斌.從腎論治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2,4(4):293.
[11]李崇新.大艾炷灸與巨刺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四川中醫,2002年,l6(5):51.
[12]唐照亮,宋小鴿,王寧新,等.艾灸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滑膜細胞凋亡及病理組織的觀察.中醫藥學刊,2004,22(2):226-227,262.
[13]楊馨,李繼書,楊慎峭,等.艾灸對實驗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家兔滑膜細胞JAK-STAT信號通路影響的研究.針刺研究,2007,32(2):75-82.
[14]何悅碩,梁維超,傅春文.麥粒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O例.中國針灸,2008,28(4):243.
[15]劉旭光,宋開源,郝亮,等.艾灸對實驗性 RA大鼠熱休克蛋白(HSP70)表達的影響.中醫藥學刊,2003,21(7):134-135.
[16]李曉泓,張露芬,解秸萍,等.艾灸預處理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下丘腦HSP70的影響及保護機制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86-89.
[17]鄭玲,李曉泓,張露芬,等.艾炷灸貼預處理對AA大鼠足腫脹率及應激激素的影響.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8):696-698.
[18]劉龍彪,徐景毅,樂進,等.艾炷灸足三里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臨床觀察.吉林中醫藥,2004,24(2):47.
[19]劉龍彪,樂進,徐景觳,等.艾炷灸足三里治療化療后胃腸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吉林中醫藥,2006,26(8):47.
[20]黃喜梅.針刺配合艾炷灸治療化療引起的泄瀉7O例.河南中醫,1996,16(3):174.
[21]向紅兵,楊東,童明歐.艾炷灸治療傳染性軟疣32例臨床觀察.瀘州醫學院學報,2005,8(3):230.
[22]鄧柏穎,謝感共,羅本華,等.功能保健灸治療高脂血癥48例療效觀察.新中醫,2002,34(9):48-49.
[23]李蘇,衛國華,王友慶,等.針灸足三里對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針灸臨床雜志,2002,18(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