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勇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康復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中風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而僅以歪斜、不遂為主要特征,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致殘率極高。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本類患者100余例,急性期以常規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恢復期在治療的同時予以康復訓練,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康復期的康復治療報道如下。
1.1 針灸推拿療法 中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醒即給予早期針灸治療,既能控制病情發展,亦能有效地減輕癥狀。選穴:運動區,平衡區,語言一區,二區,口歪舌偏者取地倉、頰車、廉泉、人中,上肢取肩、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取髀關、血海、伏兔、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以上穴位分兩組,隔天輪流使用。針灸的同時配合推拿,能促使肢體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畸形。
1.2 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 病情穩定、神經系統體征好轉的病人應盡早開始功能鍛煉。先做被動運動,方法是術者一手握住患側關節近端,另一只手握其肢體遠端,緩慢活動關節,達關節最大活動或引起疼痛時為止,每日3-4次,每次時間逐漸延長,同時指導患者自行用健手握住患肢做患側肢體的被動運動。待癱瘓肢體肌力有所恢復,即可指導進行主動運動,如仰臥伸手、抬腳、大小關節屈伸轉動,逐漸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繩、提物等運動,逐漸提高肌力和關節功能,并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如抓握、念動、捻動、扣紐扣、用匙筷、翻書報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1.3 語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 中風患者語言障礙,吞咽困難,易使患者內心壓抑,情緒異常急躁,因此語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尤為重要。引導患者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訓練:①呼吸控制;②下頜運動;③口面運動;④舌運動;⑤軟腭運動。同時進行發音、聽覺理解、口語表達等訓練。與病人對話時語速緩慢清楚,給病人充分的時間回答問題,可通過寫字、手勢等肢體語言以彌補和完成講話內容。還可利用收聽廣播,閱讀等方式訓練病人發音。
1.4 中藥康復治療 中藥湯劑補陽還五湯,鎮肝熄風湯,丹參注射液,葛根素液,血栓通,華佗再造丸,大活絡丹等,中藥熏蒸治療對中風恢復期的治療都有肯定的療效。
1.5 中風病人的語調療法 美國哈佛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施牢格,讓腦中風的病人逐字說出“生日快樂”歌的歌詞,病人只能重復發出幾個字母的發音,而當安排一人握著病人的手打節拍時,病人卻能唱出清晰完整的“生日快樂”。
研究發現,讓中風患者每天用手打著節拍唱歌,可以加速其腦部康復。這種療法稱為“音樂語調療法 (MIT)”。此法可以長期進行,治療時間為每天1.5小時,每周5天。而病人得到的療效通常是永久性的。在美國,音樂語調療法有望幫助近7萬名無法說話的中風病人重獲語言能力。
2.1 預防褥瘡 中風病人長期臥床,皮膚容易受壓破潰,因此要做好皮膚護理,根據患者情況2-3h翻1次身,翻身時動作要輕,避免拖、拉、拽等動作,翻身后墊好患側肢體,保持功能位置,必要時給予氣墊,皮膚受壓處用1%當歸紅花液按摩,每日2-3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渣屑及皺褶。
2.2 預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中風病人因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受影響,易出現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應保持居室潔凈,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保持口腔衛生,隨時清除呼吸道泌物,鼓勵病人做胸部擴張、深呼吸及咳嗽等動作。訓練膀胱自行排尿,定時給病人使用便盆或尿壺,保持會陰部皮膚干燥。
康復治療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可能機制是:⑴感覺的不斷輸入反復刺激中樞,通過潛伏通路和突觸啟動及軸突出芽等方式,使大腦功能重組,神經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從而促使腦血流量的恢復。⑵康復訓練可提高心臟功能,從而增加腦血流量。⑶康復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提供了修復所需的物質基礎,促進患者恢復[1]。在本組觀察中,我們發現早期康復治療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選擇適宜的訓練方式,由易到難逐步適應,訓練中要觀察患者反應、肌力改善情況,盡量不引起患者疼痛,要緩慢進行,勿使患者疲勞,不要過猛粗暴的活動每個關節。同時,我們認為由于患者得病后對預后情況不了解,常出現痛苦、悲觀等不良情緒[2],應該輔助心里治療。
[1]紀祥輝.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9,29(12):819-820.
[2]謝財忠,徐格林,劉新峰.腦卒中后早期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0):9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