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龍 張美玲 肖佃師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系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雙語教學探討
徐德龍 張美玲 肖佃師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系
本文介紹了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及其實施的措施保證,主張把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建立在科研的基礎上,為我校雙語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嘗試。
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大學英語
中國加入WTO以后,外語教育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因為事實證明,外語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梁友珍,2003)。教育部高教司張堯學司長曾撰寫專文,論述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他在中分肯定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針對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6個問題提出了5條改革建議,號召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努力提高大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張堯學,2002)。我國教育部要求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在3年內用英語教授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比例要超過10%(張堯學,2002)。這就意味著,高等院校大學生要具有較高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可以肯定,我國大學英語和大學英語專業教學發展的一個共同趨勢是用英語開專業課。
在我國,有文獻顯示,用英語開專業課已經在部分重點大學和部分外語院校實現。但從整體上說,國內的大學雙語教學剛剛起步,一些學校雖然已經開始了雙語教學的試驗和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據筆者觀察,目前高校的雙語教學沒有很好地建立在科研的基礎上,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如何有效地在大學進行雙語教學?對進入雙語教學班的學生的目標語是否要有一定要求?雙語教學成功的標志是什么?如何解決語言和學科分離的問題等等。國內學術雜志上關于這些問題的討論尚不多見(俞理明和韓建俠,2003)。
另外,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向過于重視英語基本功,認為只有把語言基本功打好了,才能學好學科專業英語。李麗生(2002)指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誤區是“我們目前推行的四、六級考試過于強調普通英語水平的測試”。因此,“盡快改革目前的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專業英語教學的比重,用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帶動英語學習,以英語提升專業水平(李麗生,2002)”是進行雙語教學的當務之急。
作為我校2002年成立的新專業之一,地球物理學專業英語教學自專業成立之處就為我們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滿足社會對地球物理學人才質量的要求,如何滿足我國石油工業對外交往中不斷提高的要求是擺在我們專業的現實問題之一。因此繼基礎英語教學之后,如何培養地球物理學專業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 綜合能力,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我們在雙語教學改革中要探索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們對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進行了探討,初步探索出了旨在全面提高大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教學新體系。
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可以總結為“注重基礎,突出特色,把握前沿,培養人才”。
“注重基礎”指的是地球物理學專業在基礎英語四級結束后,開設了96學時的“地球物理學概論”專業英語課程,這門課程是本專業雙語教學的基礎,教學內容基本覆蓋本專業概論性及科普性專業基礎知識,目的是使學生拓寬專業外語知識面,擴大專業術語及詞匯量。此課程的課堂教學媒介語為英語和漢語并用。
“提出特色”指的是“信號分析(英文版)”課程和“勘探地球物理基礎(英文版)”兩門課程的開設。地球物理學作為理學專業其特點就是對從地下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達到分析地下屬性的目的。因此對各種各樣信號的分析就必不可少。另外,考慮到我們學校是一所以石油為特色的高等院校,本專業學生將來的主要就業方面是勘探方向,因此使學生側重對勘探地球物理的學習就非常有必要。上述兩門雙語課程的開設的初衷正在于此。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側重信號與系統概念性、應用性專業基礎知識和石油勘探的基礎知識,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同時提高外語綜合應用能力。此課程的課堂教學媒介語為英語。
“把握前沿”指的是“地球物理學專題(英文版)”課程的開設。此課程的開設在雙語專業課的后期教學中進行。教學內容選自近期專業英文期刊以及或專業英文會議上具有前沿及綜述性的文獻。在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譯能力的同時,使學生了解到本專業的最新的發展動態。
“培養人才”指的是以培養特色人才為目標的“英文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在優秀生中實施了“用外文撰寫學位論文、用外文宣讀學位論文及用外文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的畢業設計方案。從學生選拔、口語強化、導師配備、論文指導到組織答辯等環節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外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顯著效果。
縱觀上述的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些認識上的變化:外語能力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專業的方方面面的發展息息相關;外語能力的提高與人的整體文化素質和專業文化素質的提高同時進行;只有本專業綜合能力的提高才是雙語教學的根本。
(1)在科研的基礎上開展雙語教學
我國高校目前進行雙語教學時,對雙語教學的合理性及其勝過傳統課堂的優越性很少進行認真的理論探討,對雙語教學班的教學效果也很少去反復進行論證。
嚴格的雙語教學,應是教師和學生百分之百地使用目標語進行教學,而當前我們學校當前的專業外語教學更多的是英漢夾雜的“雙語班”。因此,我們混雜型的“雙語班”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只有經過細致的科學調查和教學實踐,才能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目前采用英漢夾雜的“雙語班”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但目標一定要明確,即經過幾年努力,我們的雙語課堂百分之百地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當前論性一種說法,雙語教學就是在課堂上交替使用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如果我們不對這種望文生義式的雙語教學的定義加以糾正,而把交替使用母語和英語成為雙語教學的話,那就會滿足于現狀,妨礙我們創建百分之百地使用英語的雙語教學模式。因此所有的雙語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清楚這一點。
(2)學生的語種和英語水平
當前,地球物理學學生的主要外語語種是英語,另外還有少數的俄語生和日語生。我們雙語教學的主要對象是英語生。另外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學生應具有相應的英語水平,只要這樣學生才能具備“用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來帶動英語學習”的語言基本功。對此,我們主要參考學生的英語四級成績,認為學生英語四級在55分以上者才能具備雙語學習的基本條件。
對于俄語生、日語生和不具備雙語學習基本條件的學生的學習,我們的教學辦法是另外成立一個漢語班,有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漢語授課,從而保證了學生在本門課程上的學業不受影響。
(3)真實的語言環境
雙語教學的另一個要求是真實的語言環境。我們盡可能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就是為了符合這一要求。經過加工的語言材料往往缺乏必要的冗余信息,不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場景,因此無法使學生從有效的暗示中抓住問題的精髓,這也是目前雙語教學效果不明顯的一個潛在原因只有課程內容和真實的語言乘警相結合才可以培養學生運用語境處理未知信息的能力,進而提高其外語水平。由此可見,100%真實的語言環境才是進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們的雙語教學應該向這個方向邁進。
(4)教師素質的培養
要培養出專業、外語類復合型人才,首先教師必須是專業、外語類復合型人才;要進行雙語教學,教師應具有外語上課的能力(呂良環,2001)。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情況是語言教師不了解學科課程內容,而學科教師往往過不了語言關。對合格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也是我們應該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5)學科教師和語言教師相結合
學科教師和語言教師緊密結合,是成功進行雙語教學的有利保證。在對學科教師進行語言培訓的同時,鼓勵語言教師走進學科教師的雙語課堂,幫助學生解決學科課程中遇到的語言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大學英語教師開設英美文化、歷史地理等課程,把語言教學融于人文知識的傳授。
通過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和對上述對雙語教學的論述,可預期得以下效果
1)、通過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帶動英語學習,使學生外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
3)、可建成了一支懂專業、通外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也能使專業課教師的教育理論及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當然,以上的預期效果還需教學實踐加以驗證。另外對地球物理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完善也必將隨著教學實踐的進行不斷加以完善。
[1]梁友珍.羅馬尼亞大學英語教育及
其啟示.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
雙月刊). 2003,第35卷,第6期
[2]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
教育.2002,第8期
[3]俞理明,韓建俠.渥太華依托式課程教學及其啟示,外語教學與研究
(外國語文雙月刊).2003,第35卷,第6期
[4]李麗生. SCLT教學模式及其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界.2002,第4期
[5]呂良環.談雙語教學與雙語教師的
在職英語培訓[J].全球教育展望.2001,第12期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05.085
東北石油大學教改項目和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部研究生基金項目資助
徐德龍(1976 —), 男,副教授,博士。現任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系教學副主任,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從事教學法研究。
張美玲(教授,系主任)。
肖佃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