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邱艷梅
在情感教育中提升中職語文教育的思想價值
——《我的母親》課堂教學后的思考
江西 邱艷梅
隨著中職職業技能的強化,在職業教育中重科技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訓練、輕文化基礎課程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針對這種狀況,筆者對所從事的中職語文教育的實用性進行了思考。從《我的母親》課堂教學入手,分析了中職學生思想偏差的現狀,闡述了中職語文教育如何在轉變學生思想上發揮作用。
中職語文;情感教育;思想價值
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現代職業教育應以能力培養目標為主,以學生能掌握什么樣的技能,掌握什么樣的能力為考核目標,把學生培養成既懂知識,又有過硬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而,中職學生普遍認為選擇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的就是專業技能,忽視了專業科目之外的文化基礎科目課程。在幾年的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中職語文的實用性,怎樣使中職語文教育的價值得到最大化,是我常常思考解決的問題。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編排了一篇閱讀鑒賞文章《我的母親》(老舍著),根據教研室制定的教學進度計劃,這篇課文鑒賞安排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二次語文課上。結合中職學生叛逆、少有感恩的特點及離家不久開始戀家的心理,在學生、師生之間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之下,我有意識地把教學目標重點放在了情感教育上。
我所授課的班級為護理專業班,學生全部為女生,個別學生比較叛逆,但再叛逆的女孩都有其感性細膩的一面。我首先以感性的語言導入,把同學們帶到了感受母愛、感動于母愛的課堂氛圍中。接著,在醞釀好的氛圍中引導同學們閉上眼睛體驗母愛,體驗親恩。在一番自省之后,同學們或內疚,或感動,隨后以“心中有愛要表達”為話題,同學們紛紛道出了從沒說過的心里話。話題過后,不管發言還是沒發言的同學,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內心復雜地流下了感恩的淚水。事后,課堂反饋讓我欣慰,不少同學短信聯系我說:這是自己上得最有意義的一堂課,理解了家人,反省了自己,讓自己重新思考了很多原來從沒有想過的問題。這一課,同樣也給我帶來很多思考。
職校生大都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其他途徑升學無望的情況下來中職就讀的。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無論在思想和文化素質上有著顯著的差異。
1.道德素質明顯偏低。隨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少中職生雖然學會了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德商低、修養差,不懂得如何做人。
2.缺乏責任心,自私自利心態重。當前缺乏責任意識的在校中職生較為普遍,主要表現在:對自己不負責任,不珍惜學習的機會;對家人不負責任,不關心家人,追求享受,愛慕虛榮;對他人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缺乏寬容心;對集體不負責任,沒有集體榮譽感等。
3.對學習的認識存在偏差,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少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對學習沒興趣;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人的價值觀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軌跡。而不少中職學生出現了人生價值的迷失,沒有正確的人生信仰和追求。
4.有自卑心理障礙。很多上中職的學生,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形成惡性循環,越自卑越容易失敗,越失敗就越沒有信心,以至于放棄學習,放縱自己。
“情感是道德的衛士”這句話說明了情感教育對于人的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輸的思想轉化成為學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實現這種轉化,正需要借助于師愛這種情感的觸動和催化。
教師對后進學生的誠摯的愛,更是轉化他們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對品德不良的后進學生來說,他們在家庭或學校中受到的批評、斥責和懲罰往往多于贊揚和鼓勵,因此,他們與教師在情感上往往是對立的,教師的教誨在他們身上就很難生效。如果教師對他們表現出誠摯的愛,尊重他們,他們就會漸漸親近老師,對老師的對立情緒就會逐漸消除,接受老師教導和勸告,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可見,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中,正是教師對學生誠摯的愛,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從而為更好地轉化他們奠定了基礎。
在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所占的比例很大,這些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以其進步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歌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丑惡,有著巨大的審美價值。古人云:“詩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可見語文教師就是要通過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學生,塑造學生的靈魂,豐富與凈化學生的情感。“感人心者莫乎情”,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提升其思想價值。
1.引導學生樹立課堂主體意識
在“教育必須關注人”這一語文教學基本原則的指引下,我們迫切需要著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價值,幫助每個學生發展個性,提升精神。
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勢必要從傳統教學實現兩個轉變:(1)由教師強加體驗轉變為學生親歷體驗。傳統語文教學以灌輸為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鸚鵡學舌,以教師的講授為準繩。此種教學雖也強調學生“揣摩”、“領會”、“體驗”,但其實質是一種“假”體驗,是教師強加的體驗。實施情感教育,勢必轉變這種局面,鼓勵學生自主體驗,認可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多元化反應。(2)由“課堂權威”、“話語霸權”轉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應在課程中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說自己讀書的心得,說肺腑之言,不要說參考書上的陳言套話,只有教師自己心里的真話,才能換得學生的心里話,這樣才能實現師生間心靈的溝通。
2.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情境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該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的基本風格,要因材定調。不同的作家,其創作風格迥異,即使是同一作家,不同時期其作品的風格也有不同。這就要求從客觀上去分析、理解。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示范朗讀對學生的理解課文,進入意境至關重要。只有情感的投入,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才能使他們進入文章創造的意境,也才能形成“雙向交流”。教師以情示人,在講解課文中,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
3.幫助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升思想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年齡階段,是非觀念不強,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同時很大部分學生已經存在很多思想上的偏差。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入情入境地情感教育使學生有了平時難有的情感體驗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走出課本,反思自身周遭,對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有清醒的認識,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導向,在情感體驗中提升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情感與認知相輔相成,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越深,認知將越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越濃。加強情感教育,既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又還原了語文教學的本性,在情感教育中提升了中職語文教育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滿足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2]來文玲.試論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Z].文教資料,2007.8.
[3]張揚.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例談[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04期.
(作者單位:贛州衛生學校組織宣傳部)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