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杜朝輝
體育教育專業“服務學習”社會實踐的意義與途徑分析
重慶 杜朝輝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通過“服務學習”社會實踐,將有助于專業學習,積累就業前的工作經驗,鍛煉并提高自身意志及服務意識。為了有效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效果,挖掘內容豐富、具有可操作性的“服務學習”社會實踐途徑是非常必要的。
體育教育專業;服務學習;途徑
服務學習是起源于20世紀前美國的青年志愿者活動。1990年美國《國家和社區服務法》將服務學習定義為:學生或參與者通過主動參與精心組織的服務進行學習并得到發展,這種服務在社區中進行并滿足社區的需要,與小學、中學、高等教育機構、社區服務計劃以及社區相協調,有助于形成公民責任。服務學習在本質上是一種課程教學方式,精心設計的服務活動有其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服務過程中教師及其他組織者要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反思,以充分實現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依照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專業特點,采用服務學習社會實踐是符合專業特點并且可行的。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體育教育、健身指導、體育管理等行業,從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出發,假期運用“服務學習”社會實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既對社會有益,也是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即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再從實踐中檢驗驗證、提升總結、再實踐的有效途徑。
很多單位需要經驗型人才,大學生畢業時往往由于缺乏社會工作經驗而影響就業。“服務學習”與專業本身緊密相關,運用專業知識對社會服務,因此可以積累社會工作經驗,為其以后的就業進行了準備工作。這種“社會實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改善學生的就業觀念,亦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而且是高效的渠道”。
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理想狀態下的知識,現實中真正運用的往往只是其原理,因為現實的條件與理想狀態是有很大差距及變化的,所以很多學生在實踐中就會有知識用不上的感覺,在實踐中會遇到障礙,如當教練的時候遇到突發事件,自己的學員不聽招呼或者基礎太差,事態不能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向發展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考驗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及其適應能力,堅持下來、解決掉問題就能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增強社會服務意識,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勞動付出,在此過程中體驗成功與失敗。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要真正做到在服務中學習,那么其社會實踐途徑就要與專業特點緊密結合。
體育專業大學生假期進行業余培訓服務可能是無償的,也可能是有償的,無論何種途徑,均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學組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際應變能力等。這些培訓可以針對男女老少,可以是新興的網球、高爾夫運動,也可以是大眾的健美操、體育舞蹈、瑜珈項目,還可以是普通的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等普通項目,進行技能傳授的時候會涉及到專業知識、教學組織、人際關系、教學方法與手段、教育心理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可以將知識真正運用并積累為實踐經驗。
可在社區組織專門的健身指導。如針對老年人的健身指導,我國老年群體體育人口總體數量較大,但普遍缺乏專門的健身指導員的指導。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健身理論與方法》、《運動醫學》、《健康教育學》等課程,健身指導可以發揮他們的專長。如對老年人鍛煉的強度、負荷、頻率進行指導,對他們的運動項目、運動的時間、運動的場所給予建議,教會他們測試脈率、體溫、預防運動損傷,給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健身處方,指導他們肌肉力量訓練等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另外,對少年兒童進行健身訓練指導,幫助少年兒童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服務學習”社會實踐。假期、周末或業余時間里,很多少年兒童在家長的支持下參與身體素質、跆拳道、游泳等業余訓練,這也為體育專業大學生提供了服務學習的平臺。
健身教練也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去向,主要集中在健身俱樂部,也可以是私人教練。很多同學可能都有過健身教練的經歷,器械教練、健美操教練、健美教練、跆拳道教練等,與業余培訓一樣可以積累教學經驗、運用專業知識。也有不少同學在當健身教練過程中反饋專業理論知識學得不夠扎實,在實踐運用中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尤其《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這一類專業基礎課程,認為在校期間應努力打好基礎,真正運用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目前,國內全民健身指導員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均勻,很多城鎮社區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開展活動形式較單一,持續性及發展性不足。因此,體育專業學生利用業余或者寒暑假幫助社區開展有意義的群眾性活動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尤其是一些賽事的組織編排,可以吸引更多人們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但是,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組織編排是一項基本功過硬的綜合能力展示,適合高年級同學社會實踐。它既是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一個綜合檢驗,也可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可以選擇到偏遠地區進行健身與健康知識口頭宣傳、講座或者板報宣傳,也可以進行一些傳統體育項目或者現代新興項目的傳授、表演,這是一項非常具有社會意義的行動,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弱勢區域,現在的農村老弱婦幼留守較多,是被社會邊緣化的底層群體,關懷這個群體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體育專業大學生將自己的專長服務于農村是有意義的學習行為,從中可以體會更多更深。這也正是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組織開展以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和體育科普知識為內容的“體育三下鄉”活動的具體表現。
可以進行農村體育現狀調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調查,居民健身現狀調查,不同職業人群健身現狀調查,以及中小學生健身現狀調查等,積極探尋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思路,積累素材,撰寫調研報告,為進行體育科學研究做好準備,提升科研素養。同時在調查中了解社會現狀,樹立服務意識。這也是大學生“服務學習”社會實踐的有效途徑。
以上表明,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假期或者業余“服務學習”社會實踐,既有利于專業知識的鞏固學習,將課堂延伸至校門外,將知識拓展到實踐中,同時進行了體育文化的傳播,將體育帶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給社會帶來生機、活力和健康,是為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和諧社會在服務、在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效提高學生主動社會實踐的意識,加強學生基本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以及專業實踐能力的訓練等,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提高成效。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體育系)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