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鄭玉琳
提升中職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湖南 鄭玉琳
針對中職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現狀,在學科教學中老師必須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筆者緊密結合中職生特點、中職數學特點、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在數學教學中探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1)發展動機激勵能力,(2)提升目標設置能力,(3)訓練策略使用能力,(4)培養學程評價能力。
中職生;中職數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1.激發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
“數學自我效能就是個體針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或解決某特定(數學)任務或問題能力的信心,所做出的具有情景性、問題特殊性的判定”。[1]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成功機會,因為親身獲得的成功是以切實的經驗和能力為基礎,所以對于個體評判自我效能感它是最具影響力的信息源。為了讓經歷失敗的中職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可采取兩種做法:
①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
評價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師應采用一些積極的評價性反饋增強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應采用多元化的標準,把學生個人的進步作為成功的主要指標;應時時注意他們學習情況的變化,只要能找到他們在學習上的微小閃光點,就及時地給予略高于學生能力的積極評價。
②適當降低數學知識學習的難度
教學中要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狀態、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調整教學思路,適當安排教學進度和習題的難度。結合中職學校不同的專業,對于與專業課程學習聯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則少講或不講,加強與專業的應用聯系。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去幫助學生解決認知矛盾,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使學生經常處于“跳一跳摘果子”,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每一步進展,更多地體驗到學習的進步和成功,認識到自己有可能挖掘的潛力,產生學習的積極動力。
2.幫助中職生產生積極的歸因
由于中職生較少經歷學習成功的體驗,認為自己沒有數學學習成功的能力,產生數學學習的無助感,老師必須幫助中職生建立積極的富有成效的歸因信念,將學習結果與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策略運用等因素)聯系在一起。比如,幫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并為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明白失敗應歸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對學生的每一種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能力歸因反饋,增強自我效能感等。
1.給中職生提供自選學習目標的空間
目標是個體自己選擇還是指定的,對學生的目標承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參與目標選擇可增強學生的目標承諾(Mentoet al.1992),能夠通過影響個體對目標的承諾感來影響成績,能夠影響到學生對自己學習潛能的認識,進而影響學生對自己學習潛能的認識。[2]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教師應給予他們自選目標的機會,通過增強他們的目標承諾來提高其學習成績。
2.指導中職生設置近期的、具體的、給出理由的學習目標
與長期學習目標相比,設置近期學習目標的學生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調控技能更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這樣的目標能夠更明確地告訴學生應做什么,如何做,更容易使他對照目標來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Schunk,1999)。
中職生數學學習中的懶惰思想嚴重,害怕失敗,不愿意主動完成一些復雜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復雜任務分解成具體的、簡單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感到任務具有一定可操作性。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應使制定的目標反映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把本節課中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教學過程的歸宿以及衡量掌握知識的標準交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前就明確認識到什么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在學習過程中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制定自學輔導提綱是一種有效的做法。[3]
自主學習具有相對獨立性,個體要做到“會學”必須以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做保障。學習策略是個體習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學習任務上的表現的活動、技術或程序(Mayer,1996)。研究者將它分為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兩個領域,前者關系到個體如何加工信息,后者關系到個體如何選擇、監控和應用個體所建構的認知策略。
策略的練習應該起始于有控制的引導練習,最終達到獨立練習。練習初期,教師應給予監督、反饋和糾正,不斷提醒學生策略適用條件,教會他們利用該策略使數學學習取得哪些進展,逐步將外部指導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監控和調節過程。練習后期,教師指導應逐漸減少,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獨立運用學習策略,達到運用的正遷移。如教授歸納小結策略時,教師一般需給學生示范小結的一般組織形式,如知識結構圖、表格式等,然后再指導學生按這些基本形式自己總結,最后過渡到學生按自己喜歡的形式小結。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解題策略、自練自查策略、歸納小結策略等的培養。
班杜拉指出,人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自我評價來調節的。自我評價一方面為行為提供自我導向系統。另一方面,自我評價行為為行為提供動力。如果通過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感到滿意的人,會匯集必要的努力,去進一步完成他們的動作。
1.指導中職生進行積極的反思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反思才能使現實世界數學化”。反思,是元認知在數學思維(數學學習、數學解題)中發揮作用的基本形式。反思是學生在認識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主要形式。缺乏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是造成學習質量低下、數學思維發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4]學生在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其學習各環節應做深入的反省和總結,并將之與以往的或他人的相類似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比較,發現其奧秘,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歸納和概括,并作為以后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學學習中要求學生學會做到對剛學習的知識組塊或單元回顧,對與當前內容有關的舊知識回顧,對數學學習過程或結果的反思回顧。
2.促進中職生開展準確的評價
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結果后,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對其數學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如問題理解的正確性、學習計劃的可行性、解題程序的簡潔性、解題方法的有效性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和水平,進行客觀、準確地分析、評估、判斷,以便為下一步學習指明方向。評價過程中老師應指導學生不要過多關注數學學習的結果,如是否記住了某個公式、定理;是否得出了某個數學問題的解,而應幫助學生借助評價養成審慎思考的批判思維習慣。教學中還可以設計和制定自我檢查評價表,指導學生每單元填寫一次,這是培養學生學程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
【1】Hackett G,Betz N E.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Mathematics Performance Correspondence[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89,(20):261-273.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4.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5.
【4】章建躍,林崇德.中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的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00(8):46.
(作者單位:湖南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