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張勇
五年制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江蘇 張勇
五年制高職裝飾專業“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要以培養創意與技能并重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工作室制”模式的建立為核心,全面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際項目為引領的課程體系和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本文針對目前人才培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實際調查、實踐教學和專家研討的基礎上,針對總思路、課程體系、教學平臺、實訓基地建設、教學團隊、教學手段等六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法,強調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更多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建筑裝飾;工作室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在科技與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創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成了國際性教學改革的焦點。創意能力的培養以其突破性、獨創性、開放性的特點,向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出挑戰,這在藝術設計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建筑裝飾類人才培養要確立“創意與技能并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人才”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工學交替、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案的制定,聘請企業專家承擔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根據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和職業崗位定位分析,突出學生創意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團隊協作、交流溝通以及綜合職業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意設計能力、藝術個性和實踐操作技能,做到創意與技能并重,使學生成為“精設計、懂施工、會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人才。
課程建設要貫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引領,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式的建設思路,由各專業教研室與相關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課程建設團隊,開發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塊。建成后的課程模塊都是特定的專業技能,通過課程模塊的開發建設和完全學分制的推行,學生可在各專業課程模塊間自由選課(選模塊),打破專業壁壘,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廣泛。針對不同職業崗位的具體實踐要求,組織行業專家、骨干教師編寫專業課程教材;選用最新的優質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精選專業基礎課程,適當減少必修課門數,增加選修課比例,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引入企業并以課程模塊為內容建立“工作室”,教學機構以“工作室”為核心,企業負責人為“工作室”主持人,把企業引入到“工作室”教學中。把實際項目引入到課堂教學,企業人員與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真項目真做的實踐訓練,真正實現以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教學方法,這種“工藝作坊”式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現場教學與模擬創業教學特點,適合高職建筑裝飾專業的辦學要求:
1.“工作室制”教學要求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工作室課程修讀學分,通過選課的形式實現學分制的目標管理。
2.“工作室制”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依托企業的資源與優勢,淡化教室和實驗實訓室的界限,推行“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落實各項教學工作,徹底改變了以往師生疏離的現象,形成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3.每個工作室背后均有一家公司或企業作為依托,“工作室”與企業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企業與“工作室”二位一體,學生進入“工作室”就意味著介入企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就預先進入企業員工角色。由此做到了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能夠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與創業、就業意識,能夠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
4.“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與發展的教育教學環境,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建立這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幫助學生就業、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以“工作室”為主線,引進企業,建成設施先進、技術含量高、具有真實工作環境的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項目開發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成為面向市場、面向行業、面向區域的建筑裝飾人才的培養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要結合新時代高職建筑裝飾實訓基地建設的特點,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建成后的實訓室能體現新工藝和新的設計理念。學生只有在和世界同步發展建設的實訓室中訓練,才能了解最新的設計潮流、形成最新的設計創意并付之實現。
通過引進和培養,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引進在專業領域中享有較高威望和知名度的專家擔任藝術設計專業帶頭人,引進雙師結構的專業骨干教師、特別是年輕專業骨干教師。引進方式可以采取硬性引進和柔性引進的方法。加緊培養專業骨干教師,要求骨干教師每年承擔技術工作或企業現場教學不少于1-2個月,保證教師始終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
1.積極開展教學課題的設計與創新
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滲透學科的前沿觀念,在課程設計中,采用真題實作和課題設計等形式,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得以顯著提高。積極開展教學課題的設計與創新能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設計觀念的語言表達,使師生在多元化、互動式教學中進一步強化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2.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組織現場教學,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建筑企業、裝飾設計公司、裝飾工程公司、各種設計展覽,在參觀的同時教師結合課程模塊內容進行現場針對性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迅速地掌握課程模塊內容,提高操作技能;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討論式教學,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廣泛查閱有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3.形成良好的網絡教學資源和硬件環境
建立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庫,利用多媒體課件、優秀案例作品使教學內容更具可視性、直觀性,提高示范教學的效果。建立精品課程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在校內寬帶網絡的支持下,所有教室、教師辦公室、工作室和學生宿舍、設計資料室,師生均可在網上學習瀏覽,互動問答,批改作業,查閱學生成績和學分。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
[3]宮藝兵,陳佩新.高等職業教育室內裝飾設計專業實訓模式探討[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總第 242 期):81-8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