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宋長城
談教書育人
黑龍江 宋長城
所謂教書育人,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貫徹教育方針,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育人,也就是寓教育于教學之中。做到既要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又要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熏陶,不斷使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正確的思想觀點,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具有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文化素質和技能。
教育學要求教師要強化角色意識,淡化教育痕跡。就是說,教師必須時刻進入角色,明確自己是學生的培養者、教育者,時刻不忘自己的教育責任,抓住任何一個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但在施教的同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即要最大限度地使受教育者不感到是在接受說教,縮短兩者距離,融洽兩者感情,使受教育者在愉悅的心情下接受了教育者的教育影響,潛移默化中受到了陶冶。
要切實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教師要著重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三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教書育人的原則。
學生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對象的基本看法和態度的綜合體現。教師的學生觀源于教師的教育思想。
(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容器。沒有學生的參與,教育影響不可能內化為學生的思想信念、道德知識并外化為各種品質(表現)。教師必須擯棄“我說你聽”,“我管你服”的教育方法,而把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合作者,這樣才能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學生是培育的對象,而不是管制的對象,教師的工作是塑造,而不是防范。
(三)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客觀公平。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個體,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學生又會受到各種外界影響,沒有成年人穩定;學生的發展又不大可能是直線的,有反復曲折是正常的,評價學生的標準應當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好學生不一定什么都好,差生也不一定什么都差。教師不僅要喜歡“金鳳凰”,更要關愛“丑小鴨”。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基本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書育人的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凡是和他們關系好、感情深的教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即使是嚴厲的批評,他們也能誠服的接受;如果師生感情相悖,關系不好,那么同樣的教育影響學生往往是不理睬不相信,甚至抵觸。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因素,是一本活的教科書。處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氛圍中,學生會心情舒暢,情緒樂觀,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同時對教師也是一種激勵。
教師的愛心和胸懷。教師要把愛的陽光雨露灑向全體學生,教師的愛應當是大公無私的。作為班主任,理所當然地要從學習、思想、生活等諸方面關愛學生,科任教師也應盡力而為之。
努力講好課。學生喜不喜歡一個教師,首先是他的課講的怎么樣。課講得好,有吸引力,學生就愿意聽,甚至認為聽他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就有了80%,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容易形成。
信任、尊重學生。被人信任尊重是人的心理情感上的共同需要,學生也是如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自尊心和正當的興趣愛好。教師要從后進生身上尋找閃光點,多聽取他們對講課或班級的看法和意見,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個有人格尊嚴的人,這樣教師才會有更多的追隨者。信任,就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
處理好嚴與愛的關系。所謂嚴,是指學風嚴謹,紀律嚴明,管理規范;所謂愛,是對學生奉獻愛心。嚴不是管卡壓罰;愛不是放縱姑息。嚴應以愛為基礎;愛又以嚴為前提;兩者應巧妙結合,做到愛的有格,嚴的有度。愛而不嚴,學生成不了材,嚴而不愛,只能傷害學生的心靈。一分嚴格之水,只有摻入八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為有效的甘露。嚴格要求能否實現,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要求,愿意執行這些要求,能夠把這些外在要求轉化成內在需要。為此,要求要符合教育學、心理學規律,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把教書育人貫徹到教學活動全過程之中。教師傳授知識時,應精神飽滿,滿腔熱情,講課時情緒高昂,以情激情,撥動學生心弦,喚起學生共鳴,使整個課堂人心振奮,群情激昂,學生必然受到感染與熏陶,其育人效果也就寓于教學之中了。
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貫徹愛國主義教育,要貫徹唯物論、辯證法的教育。如:各種推理證明,嚴密的邏輯性,可滲透出言必有據,一絲不茍,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數學的正數負數,可折射出對立統一的概念;力學的平衡,強度校核可滲透安全生產的教育;制圖的直線可表示剛強、力量,曲線表示優美、柔和的美育等。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貫徹職業理想和傳統教育。文化課基礎課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聯想與專業課的關系,甚至聯想到與學生就業的關系,專業課則更是如此,從而寓職業理想教育于其中。
教書育人既是教師的根本義務,又是職業道德規范。教書與育人是辨證的統一體,水乳交融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既不能是“無教育的教學”,也不能是“無教學的教育”。
(編輯 李艷華)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