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楊德印
如何調整摔跤專項學生賽前心理狀態
黑龍江 楊德印
摔跤比賽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其競爭激烈性、攻防有效性、對抗危險性決定了運動員的成績。要想取得優異成績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賽前的心理狀態是極為重要的,有的運動員卻在賽前有膽怯的心理,尤其是在關鍵的時刻,有的運動員恐懼、焦慮、冷漠等多變的心理特征常常影響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發揮與提高,這也說明了心理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比賽中具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是獲取勝利的重要籌碼。摔跤一級運動員在比賽前能保持頭腦清醒、肌肉放松、技術發揮正常、沒有思想包袱、情緒穩定、具有力爭取勝的決心和準備。摔跤二級運動員中具有上述心理表現的占33%,對上述幾種心理狀態表示一般或不具備的占67%。同樣,在新生中,只有10%的人在比賽中能具有上述心理表現。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心理因素跟比賽是緊密聯系的,只有技術上的優勢而心理狀態薄弱是很難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的。在比賽中,運動員出現心率過速、呼吸困難的情況是很多見的。通過調查:訓練1-2年的學生有65%的人在比賽中“經常”有這種情況,有30%的人“有時”有這種情況,有5%的人“偶爾”有這種情況,沒有“從不”這種情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運動員在比賽時都處于一種緊張狀態。如果在整場比賽中一味地出現心率加快、動作不協調、肌肉僵硬等一系列情況,那么說明運動員在比賽前沒有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比賽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在同樣緊張的情況下,從調查中發現,學生訓練年限4年的比訓練1-2年的心理素質要好得多。
心理戰術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揚長避短和遏制對手所采取的計策與行動。因為在對抗性的摔跤比賽中競賽者雙方始終貫穿著發揮與反發揮、限制與反限制的激烈斗爭,而運動員爭取勝利的意圖,是通過合理的戰術行動和戰術心理來實現的,心理戰術是比賽的“靈魂”,因為它支配著技術的應用,影響著技術的發揮。
1.運動員比賽前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狀態
運動員獲得最好的成績往往伴隨相吻合的心理狀態。經調查分析,如下心理基本代表了良好而適宜的賽前心理狀態:
(1)自信
臨戰前運動員要有奪取勝利的強烈愿望。運動員精神狀況優劣常與其對所從事項目的關心、投入與否密切相關。在做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堅信自己的身體、技術、戰術能力,把自己比做最具“冠軍相”的人物,對獲勝充滿信心,視自己是這方面的高手,感到自己在駕馭著局勢,自然無所畏懼了。
(2)鎮靜
運動員多次經歷競賽,能體會到在創造最好成績時都伴有心理上的安然和鎮靜。資料統計表明,心理鎮靜感與精神集中之間的關系非常明顯,著急焦躁的心理狀態則與精神不能集中明顯相關。臨戰前運動員應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保持適度的興奮狀態。要有冷靜而清醒的思維能力,善于克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排除各種不良干擾。運動員心理壓力過大,會妨礙搏擊動作的完成。倘若無法有效地控制情緒,在搏擊的緊要關頭,常會因心情過于緊張而使技術大失水準,越焦慮則越失敗,戰術發揮也越會失常。如果能充分認識潛在的困難,準確判斷形勢,做到輕裝上陣,那么就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戰勝對手。
(3)放松
一個能輕松自然地等待表現的運動員自然是具有必勝信念的。比賽前他或許也會產生精神緊張,可一旦出現在賽場上,他就能控制住情緒,并以最佳狀態進行比賽。此種等待時的狀態常可謂之“贏家的狀態”。當運動員有這樣的感覺時,他就能感到自己身體能量供應充足,體力充沛,肌肉放松。統計資料表明,肌肉放松的程度與運動成績密切相關。
(4)注意力集中
上場前想些什么,對運動員能否發揮水平有直接聯系。運動員上場前應分析自己體能狀況、技術特長,找出對手薄弱環節,規劃好相應的戰術措施,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實戰中發揮水平。同時,運動員應策劃困難條件下的應變方略,決不擔心失敗可能引發的后果。
2.教練員指導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前必須掌握的調節方法
(1)模擬訓練法
在賽前的訓練中制造比賽氣氛,場地、燈光、器材、觀眾等盡量與正式比賽條件相同,使運動員在訓練中,通過適應比賽時的客觀條件刺激,達到減少賽前過分緊張心理狀態的效果,此為環境模擬訓練。模擬訓練是針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進行模擬實戰的反復練習。目的是為運動員參賽做好適應性準備,模擬訓練法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提高運動員對比賽應激情境的適應性,在腦海中建立正確動力結構,以便使技戰術在意外情況下,正常發揮這種狀態,有抑制運動員在賽前出現的恐懼心理狀態的作用。模擬訓練法可分為實景模擬和語言圖像模擬兩大類,實景模擬是設置競賽的情境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它包括模擬對手可能采用的技術、戰術等。語言圖像模擬法是利用語言和圖像進行模擬訓練,如描述未來比賽的情形,模擬觀眾大聲呼喊、喝彩等,給運動員在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壓力和干擾,從而產生賽前的焦慮狀態,通過這種訓練,鍛煉運動員心理穩定發揮。還有一種戰術模擬訓練,即在訓練中由教練或其他運動員模仿不同對手的不同特點來幫助運動員訓練,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碰到對手時心中有數,心理上處于穩定狀態,減少無準備造成的心理緊張。
(2)表象訓練
表象訓練法是最常用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被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環節,它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運動員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景,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它的步驟是:①入靜放松,賽前可以通過讀書、聽音樂、聽故事、聽笑話、猜謎語、做游戲、歌唱、舞蹈或到環境優美的地方散心等方法,回避各種可能造成緊張的不利信息,使中樞神經得到休息,有利比賽中精神飽滿,情緒穩定。②內心描述,它有助于強化運動技術的學習,加快動作的熟練和改進速度,加深和鞏固動作的效果。如:跆拳道運動中的腿法組合練習,左側搶踢、右側后旋,這個動作要連貫,自由運用有一定難度,采用表象訓練法則效果很好。先將動作要領順序、腿法如何配合步法等在腦海中仔細回想三到五遍,然后進行實際動作的分解和連貫訓練,這種對動作的表象體驗,加深對實戰全過程的動作定型,使運動員進入到最佳的競技狀態,使想象的時間長度盡量與實戰的時間接近,并隨之加入環境因素。這種狀態使運動員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增加實戰取勝的欲望,有利于消除消級的心理狀態。
(3)自我控制訓練法
賽前采用“默念”口訣的心理訓練方法,使運動員控制自己,排除雜念,精神高度集中,在大腦皮層形成強烈的優勢興奮中心,從而完全進入比賽狀態。這是克服過分緊張心理的有效方法。“默念”的口訣,可以是全部基本動作、全部戰術或自己將要采用的戰術。教練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適當的“默念”口訣,最好是運動員自己最熟練的“絕招”動作的全過程,回憶過去以此“絕招”戰勝交手者的情景,勝利喜悅的情景——掌聲、歡呼、榮譽、鮮花等等。這樣可以提高運動員必勝的信心和榮譽感,增強求勝的欲望,使運動員產生“來吧!我能贏!我有絕招!”的信念。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望奎縣青少年業余體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