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學)
高效課堂從學會傾聽開始
◆張愛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學)
傾聽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一些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熱鬧的背后是隨意和低效,學生的交流更多是表述的過程而缺乏傾聽的過程。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將會極大地影響“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以欣賞的積極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在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留給思考的時間,不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一定耐心聽完。并對孩子的發(fā)言,給予適當?shù)姆e極的評價。教師的言行一定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痕跡,這種傾聽的態(tài)度,感染、熏陶著學生,也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課堂上能吸引學生傾聽注意力的老師,一定是個性十足富有魅力的老師。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心中要充滿愛,用師愛讓自己煥發(fā)神采;其次,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一名富有魅力的老師。用自己豐厚而廣博的學識,靈動張揚的個性,形象幽默的語言,清晰簡練,準確明白地去激勵、喚醒、教育和引導學生,啟發(fā)思維,傳播智慧,讓課堂精彩紛呈,妙趣橫生。
1.投入、專心地聽
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不管是老師講話還是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必須停下手中的任何事情,認真傾聽。傾聽時應該全神貫注,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說話的人,不東張西望,不能一邊聽人講話一邊說話,或想別的事情。無論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完整、聽仔細。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這種想法的由來。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2.謙虛、耐心地聽
傾聽別人發(fā)言時,不要隨意插話和打斷對方的話,即使不同意對方意見也要禮貌地等待對方把話說完。一個人善不善于傾聽,不僅體現(xiàn)著他的道德修養(yǎng)水準,還關系到他能否與其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明白,傾聽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認真聽老師講話,能讓我們長知識,明事理。而聽其他同學發(fā)言,你也會獲得有益的啟發(fā),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
3.智慧、細心地聽
課堂上,傾聽能幫助我們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利用別人的意見啟迪自己的智慧。傾聽會使我們萌發(fā)靈感,觸類旁通,點燃思維的火花。一味想著抒發(fā)自己的見解而不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就不能擷取到別人思想中的精華。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更要虛心接受,在傾聽中深化認識,不斷修整自己的觀點,這樣才會逐步接近真理。
每個孩子都渴望表現(xiàn),都渴望得到認可和表揚。鼓勵是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動力。一次小小的表揚可以激活學生潛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課時更能專注傾聽他人的講話。我們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教育。在課堂中,對于能做到認真傾聽的學生給予及時地鼓勵。作為教師,把握住這種成功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得到心理的滿足,會促使其在今后的課堂上聽課更專注,并且在贊揚與鼓勵中信心十足。
“學會傾聽”是新課程賦予學習習慣的新的內(nèi)涵。但是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jīng)常的提醒、督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