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玲
(黑龍江省大慶市新潮小學)
科學構設課堂活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孫秀玲
(黑龍江省大慶市新潮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科學構設課堂活動、營造開放寬松的良好環境、優化師生關系、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高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主動地探究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 課堂效率 主動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科學構設課堂活動、營造開放寬松的良好環境、優化師生關系、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高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主動地探究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不僅是學生對于字、詞、句的學習與鞏固的過程,也是對母語的認知與熱愛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多種舉措,努力凸顯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將語文學習的過程轉變為學生親身體驗文字、主動融入學習語境的過程,以此引導學生從內心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強化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知識有效性、生活性、社交性的個體認知,激發其產生個體學習興趣。教師要積極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在特定學習目標的牽引下,使其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更為充分地參與課堂教學。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課文中的三個動詞“搖、甩、擺”分別寫出了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動作。對于這樣的一個難點,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組內不同的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讓他們根據自己角色的差異來搖尾巴,并要求他們談下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表演有何差異?從而使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使抽象的文字與形象的動作結合起來,達到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雙向交互作用,使得整個課堂過程相對于教師“一言堂”的灌輸,更為容易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經驗,更為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并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提升活動的科學性。在具體的操作中,一切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參與性,因此教師要按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總體要求,積極實踐“教師主動、課堂主體”的課堂結構,讓活動真正成為彰顯學生個性,體現學生認知特色的載體,同時一切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要注重凸顯“合作與探究”的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活動要根據教學要求,體現合作化、組織化的特色,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不僅能夠在小學語文知識層面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優化自身知識結構,也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性體驗,促進個人與集體、他人之間情意的發展。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這課中,有位教師設置了以下的課本劇表演活動。
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了解矛盾沖突,理解人物性格。
材料:服裝道具、錄像帶、放像設備。
時間:25分鐘
過程:
1.課前準備,男女生各成一組,分別編排《小英雄雨來》劇本,要求有導演,有演員,有臺詞,有動作設計,并配以音樂或畫面。
2.課堂演出,扮演主要角色(雨來、李大叔、扁鼻子軍官)要適當化裝。
3.表演結束后,全班同學討論表演效果,并歸納出《小英雄雨來》情節發展情況。要求每個學生寫出觀后感,闡述雨來是如何與敵人斗智斗勇,智救抗日英雄。
教學感言:通過演出課本劇,學生掌握了《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分組活動的學習方式、自由的學習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體驗參與學習過程的樂趣,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
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幫助學生以更為主動、自由、積極的心態參與聽、說、讀、寫能力活動中,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環境的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從思想上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僅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權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而且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差異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發展的主人,另一方面從行為注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情境性、開放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時,享有開放的環境、寬松合作的人際氛圍,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主、獨立、主動、探索的心態,為學生獲取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學習成果提供有利的條件,以此促進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某位教師學習《草船借箭》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疑問,認為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天氣預報,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似乎有些不科學,而有的同學則堅持課本上的敘述認為諸葛亮的確有著知天曉地的大本事,兩派同學發生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一味地壓制學生,而是讓他們暢談自己的觀點,最后再加以總結,并以魯迅先生評點的“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加之補充論述,不僅保證了課堂活躍性,而且引導學生在廣泛參與中,加深了對教材人物的了解,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效率。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的觀點之一就是要注重人的發展。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實現每個學生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習慣上把學生當作被灌輸的教育對象,教師作為單一的語文知識元是絕對的課堂構建者,獨霸著課堂的話語權、評價權,并且加之語文教師與學生在身心方面的巨大差距,很容易導致教師對小學生的個體需求存在忽視甚至無視的現象,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勢必影響師生和諧關系的建構,令教師無法深入走近學生、了解學生,令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進而對語文學科近而遠之,由此為課堂效率的提升制造了障礙。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就要真正走近學生,嘗試換位思考,努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轉化自身的“師道尊嚴”角色,真正成為學生們的大朋友;努力開放課堂空間,給學生們釋放更多的話語權,賦予學生更多的思想上和行動上的自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發揮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創造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確立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效率的同步提升。
[1]曹明海.語文教學本體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2]靳玉樂.對話教學[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余勝泉,小學語文教學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