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雯
(遼寧省大連市第40中學)
淺談大連海洋文化資源在初中美術課堂上的應用探索
◆孫雯雯
(遼寧省大連市第40中學)
新課程改革對于初中美術教學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不斷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豐富拓展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美術探索能力,真正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美能力,從而提升美術教師作為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的實踐指導者的價值。
大連海洋文化資源 美術課堂 美術教師
當下很多美術教師對待美術課程資源的普遍做法是采用傳統美術教學的方法,將教材作為唯一的美術課程資源在美術課堂上使用。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落后的美術教育思想,采用一些新穎的美術教育的觀念,打破常規,開發新的美術教學資源,開展美術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美術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這是美術教育教學改革中必需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將課程開發與利用作為實施美術課程總目標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美術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并重。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也在開發課程資源的方面有明確的條文和依據,指出美術館、博物館、個體職業藝術家、文化財產都是學生藝術學習的廣泛資源。應該營造專為延續、擴展和深化學生學習能力的藝術環境。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研究,我發現大連的海洋文化資源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美術課程資源。
首先,大連海洋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大連市三面環海,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大連海洋文化是基于大連本土性的地域文化。大連是中國重要的古文化帶,分布著眾多的遺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化石,記載著豐富的古代海洋文化信息。古代大連地區的經貿和航海事業的興旺和發達。近現代大連是北洋水師的主要基地,遺留許多近代航海設施。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就發生在大連海域。大連現代化航海建設有著名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大連海事大學等院校。中央明確提出“要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
今天大連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發達的海洋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大連海洋物產豐富,在開發海洋物產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也是成績斐然。比如美譽海內外的大連小海鮮、大連海參;大連海產品養殖業;國家保護斑海豹的拯救活動;大連以海洋為主題的大廣場的建設;舉辦航海日、海洋文化節活動,創建國際海洋城;獨具特色的海洋極地動物館、自然博物館、珊瑚主題海洋生物館、海洋地質博物館、貝殼博物館、蛇島博物館及海洋主題樂園和海濱文化主題公園等。
這些都可以作為美術課程中的教育資源。

同時初中學生具備了學習綜合美術技能的學習基礎。《美術課程標準》中把美術技能學習明確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個領域。其中前三個學習領域是“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基礎。從小學階段的低年級開始學生就在學習、了解美術的種類、材料、技法、表現等,具備了基本的美術審美能力、造型能力、表現能力、設計能力等。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綜合性的“大美術”,在培養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邏輯思維、分析歸納、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低估的的作用,更可以發展學生多學科綜合知識的探索學習能力。
因此我嘗試將大連的海洋文化作為美術課程資源來開發和利用,在美術課堂(美術校本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探索:
我首先布置學生了解大連海洋文化的發展歷史與相關知識。同學們在課前通過上網搜索、去書店或圖書館、實地參觀貝殼博物館等方法與途徑,收集了許多大連海洋文化的圖文資料,有圖片、書籍、畫集、新聞報道、照片、錄像等素材,可謂應有盡有。在課堂上,我有實物投影、電腦等手段,先讓學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深刻體會大連海洋文化資源的厚重積淀,感受家鄉的文化歷史。
同學們了解到大連有著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731年,唐朝廷派鴻臚卿崔忻經都里鎮(今旅順口)北上冊封大柞榮為忽汗州都督,加封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1284年在今莊河地區設沿海巡防百戶管轄。在清朝,1713年設旅順水師營。1880年裁撤旅順水師營,設營務處,隸北洋大臣。大連灣一名首見于1879年李鴻章給光緒皇帝的奏折中。大連名稱,源于大連灣。在清朝末年大連是北洋水師的主要基地,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就發生在大連海域,遺留許多近代航海設施。現在這些歷史遺址已經受到國家的保護,如興建于1880年的大連旅順清代南子彈庫、旅順肅親王府、、日俄監獄、中蘇友誼塔、大和旅館等等。現在大連海產品養殖業飛速發展,有美譽海內外的大連小海鮮、海參、鮑魚、河豚魚、海膽,科技發展帶動的養殖業發達景象也為世人所矚目,中央電視臺也進行過多次的報道。
學生們從大連海洋文化艱難的發展歷史和艱苦的民族解放斗爭中,不僅了解到大連海洋文化悠久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加深了對家鄉文化、自然、人文精神的認識與理解,還萌發了強烈的自豪感、民族熱情和對家鄉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了學習大連海洋文化的熱情。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通過主動的進行美術學習,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改變了過去在教學活動完全由教師一個人解決課堂問題的落后教學模式。
在了解了大連海洋文化的發展歷史后,我引導學生分析、整理海洋文化背后所蘊藏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通過這一教學過程的深入挖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審美素質和審美情趣。
1.從大連海洋文化資源中挖掘造型美
大連海洋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種類豐富,如蛇類、貝類、水母、魚類、斑海豹,等等,這些動物的造型豐富、生動,是大自然所創造的生物美的體現;大連海洋歷史資源豐富,歷史建筑、雕塑及其具有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造型風格趨向日俄建筑,是歷史影像和建筑創作的最好素材。
2.從大連海洋文化資源中挖掘形式美
大連海洋人文資源豐富,國家保護斑海豹的拯救活動,大連以海洋為主題的大廣場的建設,舉辦航海日、海洋文化節活動,創建國際海洋城。這些人文活動是藝術作品的載體。許多藝術作品以大連現代海洋文化為資源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得以展示出來。
3.從大連海洋文化資源中挖掘民俗美
深入挖掘大連的海洋歷史民俗文化,了解海島漁民的風土人情、海神娘娘節。大連的海洋民俗活動也是歷史悠久。歷代漁民在大連這片海域生活,創造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文化和民俗藝術。在正月漁民會舉辦海參娘娘節,制作海神娘娘貢品、做花燈、表演大秧歌、踩高蹺、舉行祭典活動等。獨特的民俗藝術有著豐富內涵,代表著大連海洋文化的民俗美。
在了解了大連海洋文化的歷史、欣賞大連海洋文化的藝術特色、挖掘大連海洋文化的藝術價值后,我開始嘗試讓學生運用美術的造型手段和綜合探索,進行海洋藝術的創作。我開發了一系列的課程:
<造型、表現>領域:
1.學生到大連海灘實地考察寫生,進行裝飾畫創作。
2.學生參與大連沙灘文化藝術節,進行沙雕、泥塑的創作。
3.以大連的特色小海鮮為元素進行繪畫、版畫創作,立體制作,泥塑。
4.學生對大連的冬泳進行主題攝影活動,和繪畫、泥塑作品一同舉辦展覽。
5.學生以大連航海史、黃海戰爭遺址、大連造船廠、大連海港史為材料,創作連環漫畫。
<設計、應用>領域:
1.學生到海鮮市場了解大連的特色小海鮮,自己趕海等為大連啤酒節設計海鮮招牌廣告。
2.學生到海灘撿拾貝殼,參觀貝殼博物館,以貝殼為創作元素設計海洋特色服飾品。
3.學生了解大連漁島的風土人情和海神娘娘節的內涵,運用民間美術技藝制作特色剪紙、花燈。
4.學生為大連航海日、大連海洋文化節活動、大連國際海洋城進行環境設計、吉祥物設計、CI設計、裝飾品設計、旅游紀念品設計等。
〈綜合、探索〉領域:
1.學生了解大連海洋環境質量,進行環保主題活動的策劃。
2.關注大連瀕危海洋生物(如斑海豹)保護,進行主題活動的策劃。
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從作品內容的構思設計、創作材料的選擇、創作方法的探詢,既要動腦思考,小組討論,又要動手操作實踐,從頭到尾各個環節都是藝術的創造和才能的施展,處處體現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習過程中我還有意識的開展小組合作、課外拓展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嘗試研究性學習。這些課程的開展,符合藝術創造的總體要求,是創建學生學習“大美術”意識的初淺嘗試,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美術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并且,我在將大連海洋文化資源帶進課堂、開發大連海洋文化教學課例的同時,將美術課程資源利用、校本課程有效開發與學校科研課題研究結合起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作品展覽,參與學校組織的科研課題研究活動、青年教師培訓、校本課培訓,參加中山區教研活動進行課題研究展示等。
在大連海洋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師生共同參與,通過相關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嘗試與探索,使孩子們對家鄉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讓學生認識了地方的特色文化,提高美術學習的熱情,萌發強烈的自豪感,還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傳承;通過課堂上對大連海洋文化的歷史、藝術價值、藝術含量和時代精神的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傳統美術學習中過于注重知識接受和技能傳授的傾向,讓學生成為美術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大連海洋文化資源為美術學習服務;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學生找到了樂趣,在獲得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鍛煉了綜合“大美術”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與人文素養,提高審美能力,形成正確審美價值觀;大連海洋文化資源在初中美術課堂的開發和應用,還使教師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促進美術教師的自我發展,培養和提升了他們開發和應用課程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的業務能力與水平。
當然在大連海洋文化資源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應用研究過程中,其教育價值、學科知識內容、技能、文化內涵以及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綜合性的研究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