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潔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
淺談高師政治課如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李文潔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
二十一世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學校的政治課恰恰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政治課教師應該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做自己的高尚職責,切實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 政治課 素質教育 教書育人 德才兼備
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后,學校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落實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做學問,先做人”是塑造人才的基本宗旨和要求,由此可見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在校學習的青年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無論對他們自身成長,還是對社會需要都至關重要,學校的政治課恰恰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高師階段是青年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代青年學生重視物質利益,自我意識膨脹,追求個人享樂,缺乏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缺乏艱苦創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是亟待加強的問題,思想政治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渠道之一。那么,如何通過政治課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多年來,我在從事政治課教學的同時也一直做兼職班主任工作,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逐步探求了一些把教學內容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在政治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思想、感情、言語、行動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政治教師只有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影響、感染學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和實效。從思想品德教育特點來說,理論的說服,只有伴以榜樣的示范,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教育好學生,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為人師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人,還應是行為學習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言傳身教必將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因此,作為政治教師應該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作自己的高尚職責,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現在的青年學生,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強。作為政治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教材,注意收集信息,捕捉德育契機,精心施教,通過一些貼近學生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如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后,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我注意觀看新聞,收集信息和圖片資料,在課堂上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點評抗震救災故事,利用新聞具有的強大震撼力,教師不用更多說教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沒有典型的事例,對于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些民族精神的教育只作理論知識的解釋,不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有了鮮活的事例,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等德育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治課課堂教學既是教師傳授文化知識的崗位,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教師應當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進行德育滲透。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德育教育。如“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從報刊中摘選了一些關于有毒奶粉的報道,通過討論和學習,幫助同學們詳細了解“三鹿奶粉事件”,引導大家圍繞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等問題,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特點展開討論。同學們普遍認識到見利忘義,不顧職業道德的行為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因素,明確了職業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都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和價值觀,要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尊重社會公德,遵守職業道德,奉獻社會,自覺成為一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
記得有一年國慶節假前,班級有兩名學生回家心切,沒有請假就匆匆離開了學校。我當時很生氣,本想在他們返校后狠狠批評后并讓他倆在班級作檢查,同時給予紀律處罰。恰好返校后第一節課是政治課,講集體主義原則,我便把這件事結合到課堂之中,在講清集體主義原則的三個基本點后,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討論: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如何處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講的很具體很貼切,這兩名學生先后站起來向老師和同學們承認了錯誤,并表示今后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無條件地服從集體利益,課后大家普遍反映很好。有個同學說:“老師沒有直接批評我們兩個,既給我們留了面子,也對全班同學都起到了教育作用。通過這節課,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又增強了他們的集體主義道德水準,收到了教書育人的雙重效果。
對于我們高師院校來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不同的,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我們可以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結合不同的教材,充分利用課程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不斷的將一點一滴相關的德育知識、為人處世的道理化成無形之水滲透到知識內容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講《經濟法》這門課程,在講“合同法”中合同的基本原則之一“誠實信用原則”時,我告訴學生無論他們步入社會以后是當了大老板,還是做普通人,只有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說謊話是不能被接受的,甚至會被社會所拋棄。誠實不僅能擁有知心朋友,更能獲得社會尊重。這樣可以把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統一起來。
現在有的學生認為,我現在是未成年人,父母該養我、該拿錢給我用;也有的學生認為我是學生,我交了學費,是我父母交的,學不學是我的事,與老師無關等,在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我首先講作為消費者應該享有的諸多權益,同時也應該履行一定的法律義務;告訴學生對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勞動。改變學生那種“一切理所應當”的態度和想法,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除了享受父母給予的愛和老師給予的教育服務外,應正確處理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以及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父母和老師。
專業知識的講授是教學基礎,德育教育是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將德育和專業知識兩者緊密結合,從教材實際出發、在知識講授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政治課與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要充分發揮政治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真正實現政治課教學教書育人的雙重目的,為21世紀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