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忠 王 營 賈雙林
(北華大學教務處)
探索地方大學本科生創新人才成長的制度建設與措施
◆王繼忠 王 營 賈雙林
(北華大學教務處)
建設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制度,是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備條件之一。地方大學要以緊密結合目前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為切入點,進行制度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對地方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制度建設與采取的措施進行了探索,同時討論了相關的條件建設問題。
創新能力 培養模式 制度建設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必須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提高素質為核心,以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最終目標。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自身知識潛能,發展自學能力、科研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交和生存能力等。針對這樣的培養目標,需要進行關于培養內容、形式、管理組織、保障機制與措施、條件保障、指導教師配備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
1.以創新教育為重要學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案,是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制定中要處理好培養目標、教學質量、內容體系、方法手段、師資力量和教學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相互影響,并注意將創新能力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過程。按這一思路學校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各教學單位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分別制定了細致的方案。
2.注重能力培養,實行創新教育與基礎實踐教學并重培養形式
本著“基礎實踐重考核、創新實踐重過程”的原則,采用理論教學、基礎實驗教學和創新實驗教學并行方式,實施創新與素質拓展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要注重操作環節上的安排,在課堂教學、實踐環節、課外活動、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各教學環節中全面滲透創新教育。將創新思想貫徹實驗教學的始終,每年新生入學,學院都組織有經驗的教授為學生主講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和現狀,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特點,對將要學的東西用在何處有個大概了解,配合參觀實驗室讓他們有個初步印象,逐步向學生滲透創新教育理念。
3.建立規范化的創新訓練項目實施流程,培養學生綜合科研能力
為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各基地制訂了規范化的項目實施流程,競賽和訓練項目都以立項的形式進行,從項目的申請、實施、結題、驗收,都是依照科研項目的實施流程而制定。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塑造了學生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大膽創新的優秀品質。依照規范的流程進行項目實施,指導教師只在關鍵問題上把關,其它環節指導學生自我管理、自行運作的方式進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4.建立健全組織機構與完善管理制度,保證創新教育長效發展
為保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成立創新教學領導小組,校級以教學校長為組長,由設備處、學生處、團委、科研處、計劃財務處和教務處組成,各負其責,制定政策、制度,協調各種資源和工作關系,指導下級組織工作;院級由系主任、創新基地主任、實驗實習中心主任、學生工作負責人組成,院長任組長,負責提出條件建設計劃、指導教師培訓計劃,具體實施創新培養任務,選聘指導教師等。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經常研討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相關制度和激勵機制,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督促和交流。學校及學院要同時制訂一系列管理辦法,從制度上保證創新實踐活動的常態化和長效開展。
學校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獎勵制度,鼓勵教師參與到創新教育過程中,要做好創新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準備。首先,做好物資基礎條件的建設,讓學生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成長;其次,是引導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創新教育的工作。
1.建立學校層面聯合培養的保障機制
學校應成立創新人才培養的專門管理機構,配置符合需要的人員和足夠的經費。根據學生專業的需要,主動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將企事業單位引導到學校的創新教育中,同時負責安排學生到相應的單位進行聯合培養,與工作單位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制定培養計劃方案時,應了解行業的發展需求,邀請相關行業方面的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改革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提升產學合作教育的質量。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可聘請具有豐富實際經驗的人員來校講學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還可選派青年教師到指定單位進行掛職鍛煉或頂崗工作,豐富教師的教育背景。制定新的考評政策和激勵機制。
2.構建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為引導的創新教育體系
要建立學科競賽管理機構,完善學科競賽的各項管理和保障制度,充分調動各承辦單位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學科競賽體系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借助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提高學生自主研發的興趣,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積極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構建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執行體系,培育創新成果,將成果轉化為本科教學內容。在學科競賽的組織、經費以及競賽需用的設備和場地方面創造良好的保障條件,讓畢業學生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上占得先機。
3.采用本科生科研助理的創新教育培養模式
創新基地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以興趣驅動為手段,以項目攻關為紐帶,以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過程培養為理念的科研助理培養模式。科研助理從招收、培訓、選拔到晉級,有著完整的培養流程,通過新人招聘、技術培訓、學術交流、團隊攻關、項目驗收等環節,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基地對科研助理分層次、分階段、分梯隊進行培養,科研助理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在基地內學習實踐,第二梯隊在基地外參與實踐活動。第一梯隊科研助理分成三個等級,初級科研助理主要完成專業工具軟件的學習及強化,中級科研助理要能輔助老師或學長完成指定的科研任務及參與科技競賽;高級科研助理具備獨立完成科研或競賽項目的能力。各級別科研助理任職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期滿后不能晉級就被降至下一級,直至退出。這種動態聘任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更加珍惜在創新基地學習實踐的機會。
4.做好大學生創新訓練的宣傳和交流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學校要定期舉辦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進展和學科競賽經驗交流會,邀請各教學單位主管實踐教學領導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負責人參加。一般有新參加項目的同學交流會都要請教務處負責教師,介紹學校創新訓練成果和對有關文件進行解釋,并請項目進行比較出色的團隊負責人做創新訓練項目經驗交流報告。開展小范圍的網上論壇,介紹各自團隊項目的進展情況,并在網上討論不同專業遇到的問題,有請教、有解釋;沒有參加團隊的同學也可在網上咨詢申請加入有關問題的討論。要通過各種交流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源動力,提高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
[1]甘自恒.創造學原理和方法.科學出版社,2003.396.
[2]趙忠建.創新引領世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77.
[3]王復亮.創新教育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9.
[4]鄧濟功.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
[5]趙家驥.創造教育論綱.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