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紅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和諧校園建設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研究
◆謝繼紅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長期的任務和目標,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創新大學生黨建工作,對于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諧校園建設 大學生黨建 創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和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戰略目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發展和升華。和諧校園建設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本依靠力量,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力軍。創新大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設和諧校園提供了新的維度和思路。
中國改革和中國社會轉型引起價值觀的多元化、全球化帶來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價值觀念的雙重效應,大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以及生活閱歷的不足,家庭和學校德育教育的滯后等方面原因的影響,使得當代大學生在價值判斷和選擇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廣泛和深刻的困惑。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這就要求大學生黨建工作的任務和價值就是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認真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科學的理想信念,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黨建工作為校園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提供了保障,突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為校園文化的主導性與多樣性關系的正確處理提供了條件,使得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能夠各展其長、共同發展。
教育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催人奮進,激人向上。而良好的教育環境既是和諧校園建設的目標之一,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通過科學的管理,日積月累創造出來的。堅持學校黨建工作,培養社會主義優秀人才,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武裝全體師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其健康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堅持黨建工作,有利于良好教育環境的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有利于大面積地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構建和諧校園是現代大學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黨建工作是提高現代大學執政能力的核心主題。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機結合,能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構建和諧校園和高校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作用。
首先,大學生黨建工作組織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領導者。在和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各級黨組織起著核心的作用。學校黨委領導班子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建設和諧校園的重大意義,這是和諧校園全面開展的前提條件。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黨委領導班子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保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高校中的指導地位。和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各種政策的制定,需要學校黨委領導班子認真分析研究和諧校園建設的特點,掌握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的不同利益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妥善處理影響和諧校園建設的各種問題。
其次,大學生黨建工作組織是和諧校園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和諧校園建設的順利開展需要科學的制度保障,大學生黨建組織通過制定一定的選拔制度、任用制度、考核制度、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等,滿足和調動校內各方面的力量,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人才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校園和諧建設的主要力量,大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一批優秀的人才,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動力,大學生黨建工作組織為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地擴大,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地增加,大學生黨員的比重也在不斷地增長。學生黨員的培養開始從制度性、單一性向靈活性、多樣性發展。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挖掘學生黨員的潛能、激發學生黨員的創造性,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拔尖人才對學生黨員的培養機制提出新的要求。
在大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高校黨支部對有入黨積極性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夠。一方面,在教育內容上入黨積極分子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不能全面的吸收,黨的基礎知識教育不易落實。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僅僅停留在口號上的壞習慣沒有擯除,大學生個性化發展與自身全面發展的不統一,探尋并嘗試運用具體的教育觀任重而道遠。一方面,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單一的教學形式不能夠有效地激發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黨員培養方式保守,路徑狹窄。群眾建議和意見處理系統不完善,師生關注的難題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各級黨組織對公寓的規劃和利用不夠,而公寓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場所。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以公寓為單位實現黨的基層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目標,擴大其影響力和滲透力。不斷地完善基層黨組織推動學校發展、促進校園和諧的工作思路和運行機制。
自高校擴招以來,高校學生隊伍在不斷地擴大,這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黨支部大多是由分管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和學生社團人員組成,人數有限,而且都比較年輕,缺乏一定的黨務工作經驗,而且隨著高校學生隊伍的擴大,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數量也在迅速增加,使得從事學生黨建工作的隊伍力量明顯不足。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開展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心理健康等工作使得輔導員、班主任事務纏身,因此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削弱或影響。
重發展,輕教育管理;重發展前培養,輕發展后培養是目前高校發展學生黨員的現狀。在網絡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學生接受的新思想較多,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有些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盲從性及虛榮性。部分學生在入黨前后判若兩人,思想滑坡的現象和違規亂紀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學生黨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重視入黨前的培養,輕視入黨后的再教育現象,黨支部教育管理不到位直接影響黨員發展的質量。黨員的再教育缺乏連續性、系統性、連貫性、計劃性,導致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知識貧乏,黨性修養不高。學生黨員的再教育需要黨組織領導的指點、群眾的幫助、自身的學習。
受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影響和各種主觀因素的制約,當代大學生黨員與黨員先進性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各種社會現象及社會思潮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大學生身上的事情很讓人震驚:馬加爵、李一凡、藥家鑫……一個個名字讓人心有余悸。社會對大學生的態度也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天之驕子”的呼聲已經成為歷史。大學生表率作用的削弱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一些學生黨員黨性觀念不強,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政治理想信念不堅定。部分學生黨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專業學習方面沒能很好地發揮帶頭示范作用。
二是一些學生黨員對黨的認識不夠深刻,缺乏理論高度和現實深度。政治態度消極,對黨的領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缺乏信心。
三是一些學生黨員組織觀念淡薄,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感淡漠,缺乏全局觀念。對其他同學沒有形成很好的合力,不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制度建設是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具有根本性、穩定性、長期性和全局性的問題,黨建工作要有成效、有活力、有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諧校園的建設的科學性、穩定性、長期性,也離不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制度建設。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提高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使黨組織和行政組織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合力,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和和諧校園建設的“信息化、民主化、科學化、高效化”水平。
二是加強黨內民主建設,促進黨內和諧。通過民主的制度建設,能夠形成一種促進新陳代謝的推動力量,形成一種自我更新機制。黨是有自己獨特目標的社會政治組織,黨員是基于政治理念的一致而自愿加入黨組織的,其基本權利是平等的。列寧曾用簡短的語言說:“民主意味著平等”。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要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增加基層黨組織的透明度,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
三是完善和創新管理體制,促進校園和諧。加強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一套有利發揮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體制,營造有利于師生全面發展的寬松氛圍,增強學校的生機和活力,不斷增強學校的凝聚親和力、向心力。真正實現科學管理促和諧、出效益的目標。
四是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促進校園和諧。創新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制定和實施積極有效的評價創先機制。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地吸收大學生中的優秀分子,把握好黨員的入口關,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要求。既要把學生中具備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及時吸收入黨,又要防止和避免片面追求數量的不正常現象。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生的先進性也主要體現在學習上,大學生黨建工作在吸收和引進大學生黨員時要把學習成績放在一個重要的位子來考察,同時也要做到“有成績論,不唯成績論”。對于有入黨要求的學生,黨組織要積極地幫助他們進步,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考察他們。
新時期各高校面臨的挑戰,黨在領導高校推進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任務更加艱巨、復雜。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力量增強黨建工作隊伍的活力,是更好地培養一批高素質大學生黨員的前提條件。這就對我們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這就要求大學生黨建工作人員在思想道德素質上,必須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擁護黨的領導,要有深厚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理論水平;在職業道德素質上,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和影響學生黨員。積極地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黨組織和學生黨員提供一種先進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增強黨建工作隊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學生黨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是大學生群體的一員,又是大學生中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織者和參與者,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需要廣大的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和諧校園建設中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在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要求高校學生黨員是政治上的“領頭羊”,在政治上保持正確的方向,帶頭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要求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習上的先進者,大學生黨員作為高校的學生,其首要任務是搞好學習,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方法、較高的學習效率;要求高校學生黨員是工作中的表率,具有較高的集體榮譽感,關心集體,顧全大局。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就是要培養這樣一批高素質高質量的黨員,使他們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在組織和實施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時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通過在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的實踐錘煉提高思想政治敏感度,加強黨性修養,更好地引領和諧校園建設的方向。
信息化對大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信息網絡擴大了師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權,這給黨的輿論管理帶來了難度,對黨長期以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時代,要想占領思想陣地,黨建工作者就要必須創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利用多媒體等信息網絡加強黨建工作,及時傳播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建設、宣傳和教育。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黨務工作需要自覺地適應客觀環境變化,適時轉變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加強網絡管理,努力建設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和規模的黨建工作網站,推出一批有正確導向,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大學生心理要求的主頁和欄目。創建黨建網站對整合黨建資源、拓展黨建陣地、提高黨務工作效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促進黨員的思想解放,增強黨員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其他方式難以替代的作用。把黨建工作致力于各種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使得大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提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1]張莉.和諧視角下的高校黨建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2):25 -26.
[2]王艷平.高校學生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黨建研究,2007,(6).
[3]高新民.論黨內民主.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8,(8).
[4]列寧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