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玥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現路徑探討
——兼論哈爾濱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黑龍江 王玥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沒有行業、企業的需求和支持就沒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必須有行業、企業參與,才能克服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學院式”教師隊伍建設的缺欠,從根本上改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的現狀。本文以哈爾濱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為例,嘗試性地闡述了新形勢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制度,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現實意義;并給出了引導行業、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機制和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參與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現途徑。
行業;企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路徑
哈爾濱市是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職業不斷改造、重組,新興行業、職業不斷涌現,人才需求相應加大。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主要為我市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一線現代產業人員和第三產業服務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未來產業大軍的職業素養,影響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越來越明顯,是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強市的重要載體。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是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據筆者調查,目前,哈爾濱市的8區10縣(市)有中等職業學校84所,中職專任教師6480人,其中雙師型教師878人。設有13大類90多個專業,其中包括計算機、電工電子、烹飪、汽車維修、服裝與模特表演、美容美發、數控技術及機械加工、農業種植、農業養殖、園林藝術等專業。由于專業發展的需要,2007年以來,我市先后組織550余名專業教師參加了省和國家級的新興專業的教師培訓,并投入專項經費免費培訓我市職教涉農專業教師160余人。到目前為止,雖然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已經達到了40%,但因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少,校企合作通道不暢通,企業參與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欠缺,導致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實踐技能水平普遍較低,結構性短缺嚴重,具有過硬職業實踐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數量遠達不到國家有關要求(省重點專業建設要求雙師型教師最少應占專任教師的60%。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性學校標準要求雙師型教師應達80%以上)。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難以滿足行業、企業的要求,特別是日益增大的制造業、現代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等新興專業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全省實施“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富民強省戰略,哈爾濱市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新戰略,對我市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需求提供了需求性動力,雙師型教師的結構性短缺顯得更加突出,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通過有針對性的企業實踐及生產一線崗位的培訓,加快建成能夠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水平,支撐哈爾濱市現代中等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運行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已成當務之急。
職業教育具有直接、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的特點,或者說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會直接與參與到企業的發展,沒有行業、企業的需求和支持就沒有職業教育。
1.行業、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到來,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實現了規?;a和生產社會化。以職業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中等職業教育也在人才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規格等要求上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也相應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必須有行業、企業參與,才能克服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學院式”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缺欠,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2.雙師型教師是聯系企業和中職學校的橋梁和紐帶。校企合作主要包括招生合作、資金合作、資源合作、研發合作和產業合作,深度合作的基礎都不能缺少雙師型教師的作用。企業和學校雙方具有相同的價值取向,彼此尊重利益訴求。雙主體平等平衡,自愿結合,形成內在動力和外驅力,互惠雙贏,使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必然。
3.開發雙師型教師資源是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校企合作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了解現代企業及其管理和發展理念,掌握現代技術、工藝及其發展理念,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水平,從根本上改變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與企業需要、與地方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現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是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其他教育類型的主要不同之處。
企業與職業學校擔負著不同的社會職能,人們往往把教師培訓看作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行業、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會產生經費、安全保護、對企業生產的影響和沖擊等實際問題,又由于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總體供大于求,企業輕而易舉可以錄用到人,所以企業對職業教育教師到一線參加培訓態度不積極。如何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筆者有如下思考:
1.成立職業教育集團。大型企業從企業需要和企業利益出發,組成行業性和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構建校企合作教育聯盟組織機構,這是實現規?;逃c生產結合的有效機制。集團由市政府、中職學校、行業、企業等方代表組成,也可以吸納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院所和教育專家學者作為創新智囊團隊。政府要賦予組織法律地位。建立創新的行業、企業與學校合作的各項制度,包括監督問責機制。工作成員要對政策法規有把握能力,了解國內外職業教育新理念、新動態,掌握國內外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思路。要有清晰的業務定位和專業化分工管理和網絡化的服務體系,促進校企合作最終從點對點,逐步發展到點對面、面對面。規范的組織機構功能使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培訓成為可能。國外也有許多企業參與學校教師培養的聯盟組織成功案例,例如標致(Peugeot)、雷諾(Renault)等。
2.政府引導和扶持。制定和出臺政策,增加投入。設立以獎代補專項基金支持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培養。建立優秀雙師型教師人才政府津貼獎,并鼓勵企業工程師、技師利用部分時間到學校教學和講座。減輕企業經濟負擔,在企業補貼和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繼續制定和出臺減稅和免稅等相關優惠政策,并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此外要在宣傳上造勢,為積極參與學校教師隊伍培養的企業做好輿論導向,并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使企業在社會中贏得相應的社會效益。
3.立法保障。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支付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稅收優惠”。但是,沒有規定優惠政策的細則,操作起來沒有依據,政府應加大調研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細則,完善這一政策,并使之成為剛性制度。
4.構建校企合作教育長效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單靠企業的奉獻精神和領導的人際關系是缺乏持續性的。要在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規格、目標、制訂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和管理的法規、開發務實的課程和教材、制定到企業實踐教師的勞動保護和安全保險條例等方面,保障企業以自身發展和需求為目的參與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建設的全過程,保證企業正常運營不受干擾,避免企業承受過重的負擔。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深度和廣度上還需進一步開拓,需要方方面面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5.學校要保證教師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實踐活動。在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和安排實習、就業的過程中,為教師實踐能力開拓提升空間。教師直接到企業、進車間的培訓模式,能使教師熟悉企業工作過程,拓寬專業教學思路。教師了解現代企業經營和管理理念,了解市場和行情,更快捷地接受和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有利于提高教師雙師型能力水平,為企業培養適用人才。增強雙師型教師的實踐教學指導能力,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優先為企業提供優秀雙師型教師、優秀實習生和優秀畢業生,逐步為企業提供更加廣泛的指導和服務。增強教師職業性價值,也使企業利益進一步提升。
例如,2011年,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與市教育局聯合創新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培訓方式,為打造一支既懂理論原理又善動手實踐操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采取專業教師直接到企業進車間的培訓模式,對財會、服裝、數控3個專業,共計104名教師進行了培訓。強化實踐操作,參與生產過程。本著內容貼近實際需求、規范管理的原則,按專業大類,聯合企業建立在職的專任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習實踐活動的基地,逐步完善在職專任教師定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全過程的制度。
6.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融合。學校和企業沒有競爭關系,其利益具有相關點和相同點。建立企業培訓的人才庫或教授流動站,讓教師成為企業形象的大使和代言人,提升企業形象工程的知名度、美譽度,擴大企業的廣告效應。企業的技能能手也可以作為職業學校的客座教授,對雙師型教師傳幫帶,最快速地滿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
企業可以慎重選取學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學校建立生產實訓基地,滿足雙師型教師業務提高需要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學校這部分資源面向市場開展生產、服務經營和員工各方面的培訓。加強培訓基地之間在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培訓項目研究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挖掘和利用學校豐富的人力、人才和科技資源,利用學校內生產車間開展生產加工和研究開發培訓等,校企雙方互惠雙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文化相融。
【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FFB090557)子課題“哈爾濱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發展現狀及對策”(ML0005);黑龍江省重大課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子課題“職教師資隊伍現狀發展與對策研究”(GZD1001-64);中國職教學會教工委課題09-39。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