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趙健
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項目教學設計初探
江蘇 趙健
當前,許多中等職校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未給予足夠重視,未能體現該課程的主干專業課程地位。本文著重考慮了本課程與其他主干專業課程的關聯,設計了項目課程教學活動思路,以此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
中等職校;會計電算化;項目教學;教學設計;評價
很多中等職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主要針對于《基礎會計》、《出納實務》、《財務會計》等主干課程,不可否認,這些專業主干課程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和職業崗位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長久以來,不少中等職校卻對另一主干專業課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改革探索未給予充分重視,對于該課程也未給予正確的認識和清晰的專業定位。
許多中等職校財經專業僅把《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與會計知識有著些許關聯的計算機技能操作課程,或僅采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會計電算化》考核系統作為教學內容,教學中很少考慮本課程與其他會計主干專業課程的關聯。而事實上,掌握好該課程內容,學生不僅可以提升企業電算化核算條件下的職業能力,而且可以為適應企業可能采用的ERP管理系統打下基礎。
1.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均實現了采用財務軟件進行電算化核算,江蘇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江蘇省對口單招會計專業技能考試均將《會計電算化》列為考核內容,因而《會計電算化》課程對中等職校會計專業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課程的學習有助于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
2.《會計電算化》課程不是簡單的計算機技能操作課,沒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其他專業課程內容的支撐,本課程的學習將是空中樓閣,也就無法實現學生專業認知內容的融通和職業崗位能力的提升這一教學目標。
3.目前,不少中等職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材,要么是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抽象化,要么是教材內容變成類似于某個財務軟件的使用說明書,完全不適合會計專業的教學需要,也沒有體現出本課程與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關聯。
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或生產任務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下,將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工作任務模塊,驅動學生和教師整合專業學科知識和專業崗位實踐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和崗位實踐能力的提高,適應學生就業的需要。
中等職校《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專業實踐課,應根據會計核算流程和財務軟件操作內容、操作流程,全面掌握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其教學是以提高學生電算化會計崗位應用能力為目標,因而該課程非常適合采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
1.項目教學設計原則
在教師的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教師設計的工作任務,圍繞項目任務開展教學和學習,引導學生全程參與項目任務實現過程,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
2.項目教學情境創設
(1)項目教學場所情境創設:通常《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實踐場所安排在電算化實習室,實習室內可以布置懸掛如《會計電算化核算制度》、《會計工作核算流程》、《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等會計規章、制度和圖表,營造出會計職業崗位氛圍。
(2)項目教學使用的財務軟件:國內市場上財務軟件的品牌種類繁多,但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是用友財務軟件和金蝶財務軟件,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種作為項目教學用財務軟件。
(3)項目教學仿真實訓資料準備:現有《會計電算化》教材要么過于理論化,要么教材實習內容過于簡單,缺乏實用性,割裂了本課程與其他主干專業課程的關聯。項目教學中可以選取涵蓋《財務會計》基本業務模擬實訓用的材料,并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對其加以整理,形成《會計電算化》項目教學用仿真實訓材料。
(4)營造項目小組實習情境:項目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根據會計實訓材料要求和電算化系統權限分工,小組內部成員分別擔任電算化核算系統中的不同角色,從而達到核算系統中按崗位角色進行核算的要求。
3.項目教學法下《會計電算化》課程項目模塊
(1)制定符合中等職校學制特點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標準,項目課程內容努力達到體現學生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專業情感目標。
(2)選用中職《財務會計》模擬實訓資料,項目教學設計依附于“金蝶KIS標準版”財務軟件,確定本課程項目教學內容。

本課程項目教學安排中,最大限度地結合《財務會計》等課程內容及手工會計模擬實訓過程,實現本課程與其他主干專業課程內容的融合,教學活動完成后,也可以形成體現教學活動設計者自身特點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校本教材。
4.項目教學效果評價
項目教學法下,學生分成項目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習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項目小組成員均衡配置,項目小組內“生生”互助學習、協助學習成為可能,項目小組之間的教學競賽得以展現項目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因此,項目教學法下學生的學習能量得以釋放。
同時,項目教學活動也為分層次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提供了可能。教師將評價權力下移后,學生積極開展小組內學習效果的自評、互評活動,考核評價得以兼顧到每個學生個體,考核依據會更具說服力,考核結果會更加全面、細致;同時教師對小組評價,可以引導項目小組的學習方向,激發其競爭意識。此外,教師在對學生評價中,也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評價標準可以因人而異,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作為項目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設計者,其項目教學效果如何,還應看學生對本課程實踐技能的掌握能否滿足企業實際應用的需要,接受學校和社會的考核評價。
1.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項目教學設計,是結合會計專業其他主干課程內容,將手工會計實訓內容移植到電算化核算系統中去,促使學生體驗手工會計核算和電算化會計核算條件下的財務處理過程。
2.項目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具備“雙師型”教師能力,專業教師應主動下企業鍛煉、調研,只有這樣,《會計電算化》課程項目教學活動設計才具有實戰性;教師角色應進行轉變,教師是項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學生是項目教學任務的參與者、實踐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改變以往單向、片面、粗線條的評價模式,積極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學生應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善于挖掘、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單純地從操作過程來看,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并不復雜,但是本課程揉合了會計專業學科知識、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內容,實踐內容的精準操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另外,實際電算化核算中,還要求能結合企業經營業務流程和經營管理現狀,在財務核算中加以體現,這就對學好本課程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可以讓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加以體會和實踐。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中學一級教師,會計師,主要從事《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