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玉
(河北省承德縣逸夫中學)
淺談語言魅力在生物課堂中的作用
◆趙曉玉
(河北省承德縣逸夫中學)
語言魅力 生物課堂 作用
生物課中,有些內容枯燥,學生聽了很快淡忘。但如果采用相關的謎語,學生便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我要學”的欲望。
如講《光合作用》一課,要復習前邊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為了激發學生打開記憶大門。可把葉綠體特征設計成這樣一個謎語:“小小綠機器,迎光造氧氣。(一個細胞結構)”學生大聲猜出是葉綠體,此時老師帶著點神秘的問:“那你知道葉綠體有什么用處嗎?”學生回答的很快也很干脆“制造氧氣”。這樣讓學生在學習前對知識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愉快地進入新課。
生物教學中,有些復雜的內容學生難以理解,怎樣深入淺出講難點?
講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時,學生看不見摸不著,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上課時除了用掛圖等直觀教學外,還可引導學生聯想。教師先把細胞比喻為一座城堡讓學生把細胞膜聯想成“護城河”,既能流動,還能把物質通過三種方式運進“城內”。細胞城內有“動力工廠”——線粒體、能量通用貨幣——ATP、蛋白質合成機器——核糖體、食品加工廠——高爾基體、生命指揮中心——細胞核。通過比喻,使學生通過想象,聯想,好像自己親身去參觀一樣,印象深刻。
生動的例子是生物教學中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講到《遺傳和變異》時,我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頭腦簡單的美女在舞會上一廂情愿地對肖伯納說:“如果我們結婚,生的小孩一定會像我的臉蛋這么漂亮,像你的頭腦那么聰明。”肖伯納風趣地說:“如果我們生的小孩像我的樣子,像你的頭腦怎么辦呢?”學生在笑過之后,更渴望立刻去學習遺傳和變異的知識,一個好例子的使用激發了一節課的求知欲望,讓整節課都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生物教學中,運用評價激勵,不僅鼓舞學生積極的投入學習,也由激勵培養起學生的自信心。
記得在講《恒溫動物》的時候,我問:恒溫動物的體溫相對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相對平衡的結果,而這種動態平衡,是靠完善的體溫調節結果和功能來實現的,請同學舉例說明恒溫動物在夏天和冬天是通過什么方式調節體溫的?一個同學的回答是這樣的:“夏天一般是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的,同時適量也較冬天少了點,而冬天出汗很少,還通過寒顫、起雞皮疙瘩來御寒。”令一個同學的回答是:“可以通過增減衣服來調節溫度,冬天我們穿羽絨服,夏天我們穿短袖。”他的回答激起了一陣大笑。這個平時很調皮的同學臉紅的低下了頭。我走到了他的身邊,對他說:“老師在你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探索精神,你把咱們生物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到了一起,能想出辦法去解決我們的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學是為了用。努力,老師相信你很行。”以后的學習中我發現這個同學用功了,也更加的愛思考為題了。
簡短的激勵,激發學生無窮的潛力。我們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給學生自信,讓他得到老師的認可。語言是有色彩的,語言是有味道的,語言是有溫度的,只有我們用心的應用,語言的魅力會讓意想不到的風景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