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鶴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實驗高中)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教授高中英語課文
◆鄭鵬鶴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實驗高中)
根據(jù)國家教育部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從2009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在全區(qū)普通高中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新的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廣大教師真正改變目前在高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滿堂灌、注入式、題海戰(zhàn)術、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啟發(f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學校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大致可分為教學啟動、語言學習、語言運用實踐、總結與結束這四個類型的活動。
1.課前活動。預備鈴到上課鈴之間的時間,教師可有意識地安排課前活動。教師可以寫板書、畫教學圖片、掛教學圖片等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活動,或者用英語與學生交談以發(fā)現(xiàn)某些可以使用的教學內(nèi)容,就某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小范圍詢問調(diào)查等教學調(diào)查活動,為教學做必要的準備。
2.教學開始。教學開始要有助于減輕教學焦慮,盡可能親切自然,要能調(diào)整學生情緒,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要為新語言學習作必要的準備,要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能力,為新知識、技能、能力學習作必要的準備。以免學生出現(xiàn)興趣疲勞。
3.熱身復習。教學之中的復習是revise,而不只是review(view again),復習應該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老師在學生復習時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上的錯誤和能力上的不足,然后引導學生更正和調(diào)整,從而revise學生在原來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
語言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過程。
1.新語言導入。導入是學生進入新課文學習之前的新語言學習,是教師從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引導出新語言的活動。教學中可采用任務引導、情節(jié)引導、知識引導、真實生活事件引導、新聞引導等方式導入新語言。
2.新語言呈現(xiàn)。新語言呈現(xiàn)就是把課文呈現(xiàn)給學生,這是對新語言運用形態(tài)(課文就是新語言的運用形態(tài))語用的第一次直接把握,因此對學生形成恰當?shù)恼Z言運用能力非常重要。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方式通常有:掛圖或簡筆畫呈現(xiàn)、教材呈現(xiàn)、錄音呈現(xiàn)、動畫錄像呈現(xiàn)等。呈現(xiàn)的方式最好是有真實的語境、真實的語用目的的整體呈現(xiàn)。
3.新語言學習。新語言學習通常包括老師講解與例釋和學生操練鞏固。講解就是在學生在課文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第一次接觸到新語言之后,老師對新語言的各個層面的講解。講解的內(nèi)容可以是詞匯講解、結構講解、語義講解、語境講解、語用講解。講解可以采取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引導歸納、直接演繹等教學方式,把知識、技能、能力整合成以能力為中心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
4.新語言學習中的情感、策略、文化指導。對于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指導教學活動,有些可采取顯性教學方法直接進行指導,有些也可以采取隱性教學方法間接進行培養(yǎng)。顯性的直接指導應在課堂上開展,隱性的間接培養(yǎng)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教材設計來完成的。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那就應設計相應的有效活動。
1.運用訓練。運用訓練是學生學習新語言內(nèi)容之后、進行實踐活動之前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下、為了新的語用目的運用剛剛學習的語言,是為開展運用實踐做準備,所以運用訓練活動實際上是有引導的運用任務(Guided tasks)。運用訓練是指將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之后,讓學生進行運用性訓練。運用訓練 (practice)不同于操練(drill),運用訓練是在一定的語境下為了一定的語用目的而嘗試性地運用所學的教學內(nèi)容,而操練則是指為了幫助學生熟練使用某一語言形式而讓學生進行機械性訓練。
2.運用實踐。運用實踐活動相當于任務教學的任務完成活動。運用實踐包括演示和開展。為了學生熟悉完成運用實踐活動的規(guī)則和程序,順利完成運用實踐活動,在任務完成開始的時候,老師應組織開展如何完成實踐活動的演示。演示可以是教師進行,也可以是一個學生、一組學生或一些學生演示,而為了發(fā)現(xiàn)全體學生是否都能完成實踐活動,應該選擇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演示,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強化。
1.講析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很多老師在篇章課文的教學中采用的是這種傳統(tǒng)的講析方式。講析方式強調(diào)學生對篇章課文的語言知識的理解,采用從課文開頭按照篇章順序講到課文結束的方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輔之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講析,學生造句等。
2.能力控制性導讀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導讀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就是老師事先編制導讀材料,讓學生在導讀材料的引導下自己閱讀學習課文,然后老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再針對學生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課文講解。能力控制的導讀就是導讀材料的設計是根據(jù)能力要求設計的,如按照聽力理解、口頭報告、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能力設計導讀材料。導讀材料通常是篇章背景材料和練習題。
3.測試控制性導讀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測試控制性的導讀是按照測試要求設計導讀材料,比如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后做一系列的單項填空、完型填空、閱讀理解、短文改錯、書面表達等測試性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特別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提高測試能力。
4.自學討論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學課文,包括使用課文的詞匯表、教材中的課文注釋、英語詞典、教學輔導書、練習冊等,然后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就課文內(nèi)容、語言點的理解運用、練習測試題的解答進行討論。
5.篇章課文整體教學法。這是將課文看作一個整體,要求學生首先通讀課文,通過事先給學生的問題或老師的提問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老師引導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結構,然后分段閱讀,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師對講解語言點。
6.課型轉換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有的老師根據(jù)對話課文教學學生容易參與的特點,將篇章課文轉換為對話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對話形式理解課文,在對話形式中小學習課文內(nèi)容,然后老師再講解語言點。
7.重點背誦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有的老師在課文教學之后,從篇章中選取若干部分,要求學生背誦,并能直接將背誦部分翻譯成漢語,或者根據(jù)漢語將背誦部分翻譯成英語。
綜上所述,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安排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性新語言項目為重點的活動性練習和文字性練習,真正把新語言項目教學的重點轉移到能力培養(yǎng)上來,強化能力點的訓練,淡化知識點的訓練。這才是真實的教學目的。
[1]承英.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專題問答.內(nèi)蒙古教育,2009,(5).
[2]汪蕾.淺談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與積極教育.華章,2011,(19).